
經國務院扶貧辦批準,12月4日由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研討會”在京召開。研討會報告了國務院扶貧辦承擔的中宣部馬工程項目的研究成果,交流了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學習成果。會議由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黃承偉主持,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光才致開幕辭。
王光才表示,黨的十八大開啟了扶貧開發的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打響反貧困斗爭的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30多次國內考察都涉及扶貧,連續五年新年國內首次考察都看扶貧,在多個重要場所、重要會議反復強調脫貧攻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形成了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體系完整的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重要思想,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深入學習、宣傳、研究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對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落地,樹立改革創新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王光才強調,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推動扶貧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扶貧研究的正確方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扶貧理論研究,推動扶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提升理論水平和工作水平。堅持扶貧理論研究與脫貧攻堅實踐相結合,脫貧攻堅實踐為扶貧理論研究提供了基礎和豐富素材,同時也對脫貧理論研究提出了要求和新的課題;注重理論成果對實踐的指導,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理論研究與指導要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聚焦深度貧困,聚焦精神扶貧,聚焦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建設等等。堅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支持各方面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參與扶貧理論研究,營造扶貧開發理論研究的氛圍。
12月4日上午,中宣部馬工程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研究”課題組成員報告了研究成果。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員黃承偉作了題為《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形成過程和思想體系》主題報告,主要從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思想的形成過程、時代背景、理論淵源、豐富內涵、精神實質、思維方法、指導作用、實踐成就、歷史貢獻、國際價值等十個方面進行了介紹。他講到,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的最新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根本遵循;是全球貧困治理的“中國智慧”。
12月4日下午,2016、2017年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論文征文活動中入選論文的部分作者應邀交流了學習成果。
(來源:中國扶貧)
11月30日,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華中師范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了《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2017)》。該報告旨在記錄全國各族人民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歷程和光輝成就,是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和華中師范大學聯合推出的智庫報告。
《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2017年的主題為“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聚焦于政策到實踐的轉化過程。《中國精準扶貧發展報告(2017)》的研究目標為:闡明精準扶貧頂層設計轉化為具體實踐的豐富過程,揭示取得的成效、經驗,分析存在的矛盾與問題,提出促進精準扶貧實踐的對策建議。報告主要分為三篇:第一篇從總體上闡述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第二篇分別闡述“六個精準”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第三篇分別闡述“五個一批”的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

報告認為,精準扶貧頂層設計的總體框架主要包括做到“六個精準”、實施“五個一批”,目的是要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等四個基本問題。報告指出,粗放式扶貧到精準扶貧的轉變,全方位地改變了我國貧困治理的基本邏輯和運作模式。在中央精準扶貧頂層設計逐步形成和完善過程中,無論是治貧主體、治貧方式還是治貧客體都面臨理念、角色、方式、方法等多方面的轉變,對地方扶貧開發的具體實踐帶來眾多挑戰。盡管如此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在地方各級得到深入貫徹和細化落實,脫貧攻堅戰取得巨大成效。但是,在具體實踐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實施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硬骨頭”還沒有完全精準瞄準;二是工作中仍存在不嚴不實不精準問題;三是扶貧資金使用管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四是部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等等。這些問題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并作出政策回應。
該報告突出智庫成果特色和應用取向,把為精準扶貧實踐服務作為基本要求。一是淡化理論概念和問題的討論,一般只在各章節的結尾部分因應揭示規律的需要,適當涉及一些抽象概念或命題。二是注重對實際情況的把握,始終堅持把事實搞清楚,用事實說話。三是突出實際問題的診斷和解決,始終將頂層設計是否落地、是否變形、是否切合實際和精準扶貧是否實現初衷作為分析重點。(來源:中國扶貧)
11月23日至24日,省政府在贛州市召開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暨產業扶貧現場推進大會。省長劉奇出席并講話。他強調,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推進產業扶貧,推動我省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李炳軍出席,副省長吳曉軍主持。
劉奇在講話中對贛州現代農業發展和產業扶貧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我們要把握大勢,結合新時代要求對農業再認識、促農業再出發,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建立以“大農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以“綠色生態”為核心的生產體系、以“新型主體”為核心的經營體系,實現農業經營體系現代化,破解農業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不斷提高農業供給的質量和效益,堅決打贏農業強省建設攻堅戰。
劉奇強調,我們要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調優農業產業結構,調綠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各項改革,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組合拳”,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增強農業農村動力活力。要加強現代農業與科技、資本、市場的緊密融合,著力打通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機銜接,大力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
劉奇指出,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是我們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江西的底線任務。要加快推進產業扶貧,大力調整貧困地區經濟結構,壯大特色扶貧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促進長效脫貧和農民持續增收。當前國家脫貧攻堅年度大考在即。我們要逐縣、逐鄉、逐村過篩,帶著“顯微鏡”“掃雷器”奔著問題去,以“哪壺不開拎哪壺”的精神找問題、抓整改,做到全覆蓋、無盲區、零容忍,決不能對問題視而不見,決不能有絲毫僥幸心理,決不能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確保問題及時整改、逐項銷號。
會上,與會代表參觀了贛縣區、瑞金市、于都縣和贛州經開區等地現代農業和產業扶貧重點項目。(來源:江西省扶貧和移民辦網站)

12月5日至6日,副省長吳曉軍赴石城、會昌、尋烏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指出,脫貧攻堅進入關鍵時期,要扎實推進脫貧攻堅“百日行動”,堅持問題導向狠抓整改落實,著力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水平,切實做好迎檢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國家考核取得優異成績。
吳曉軍深入貧困村及貧困戶、特色產業扶貧基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電商產業園、醫保局、醫院等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并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吳曉軍強調,要準確把握政策,精準對標對表國家要求,壓實責任,補齊短板;要重點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聚焦深度貧困、均衡發展和重點人群;要將農業結構調整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與產業扶貧有機結合,實現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民可持續增收。
(來源:江西日報)

12月5日,記者獲悉,我省日前出臺《江西省大力支持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羅霄山片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濱湖地區、深山區,以村為單位篩查貧中之貧,確定了269個深度貧困村實施重點攻堅。
這次確定的深度貧困村,主要是根據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數據,綜合考慮貧困人口規模及脫貧難度等因素,以貧困發生率10%及以上、集體經濟薄弱、無特色優勢產業、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較差為主要依據,按照鄉鎮核實上報、縣級審查、設區市核查、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的程序,在各地現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中確定的。這次確定的深度貧困村,贛州有167個、吉安市8個、上饒市9個、撫州市3個、九江市24個、萍鄉市3個、宜春市55個。

我省將對深度貧困村加大扶貧投入和整合力度、項目布局傾斜力度、金融扶貧助推力度、生態扶貧實施力度、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保障政策兜底力度、社會幫扶鼓勵力度。2018年至2020年,省財政根據財力情況統籌安排部分脫貧攻堅新增投入,加大政策性扶貧融資力度,確保支持深度貧困村存量及增量扶貧資金和政策性融資達到1000萬元;改進扶貧資金使用方式,支持深度貧困村采取生產獎補、勞務補助等方式建設脫貧攻堅項目;加大財政涉農扶貧資金統籌整合應整盡整力度,優先支持深度貧困村并全部按要求完成支出。
深度貧困村攻堅的重點包括大力推進產業和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扶貧、民生保障扶貧等。政府發行的一般債券籌集資金和推進專項債券管理改革,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深度貧困村實施提升工程項目,優先確保25戶以上貧困村組完成“整潔美麗、和諧宜居”新農村建設任務,統籌實施生活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

我省將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年度考核重點,實行最嚴格考核評估,嚴防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省派駐各市督察組將重點督察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常態化督察,對工作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的,嚴格執行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查處腐敗和作風問題;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確保圍繞脫貧攻堅目標精準使用,對違規違紀行為嚴查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