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發布的農藥行業管理政策給農藥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一年,百草枯水劑退市,一部分企業因此丟失了蛋糕,也使得更多的企業對除草劑市場空出的這塊蛋糕虎視眈眈,誰將成為替代品備受關注;這一年,在鼓勵農藥生產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調整產業結構的政策下,27家企業在相關企業幫助下自愿放棄農藥生產資質;這一年,2次評審會的召開和2445號公告的發布,不僅定調了2,4-滴丁酯、氟苯蟲酰胺等產品的命運,而且還出臺了一些新的登記政策;這一年,環保實施力度更大,一波接一波的環保督查和最嚴治霾行動讓更多的農藥企業承壓前行……
2016年,農藥行業管理政策不斷發布,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具體的政策法規如下:
(1)第十八次登記評審會議紀要。2015年12月31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印發《第八屆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第十八次全體會議紀要》的通知,紀要對如下問題給出建議:①對同一品種毒性級別不同的原藥產品用于加工種子處理劑時,應當按照最高毒性級別管理,同一品種原藥產品毒性級別有中等毒以上的,申請用于種子處理劑登記時,應當進行殘留試驗。②不再受理、批準含2,4-滴丁酯成分農藥產品的田間試驗、登記申請;不再受理含2,4-滴丁酯成分農藥產品的登記續展申請,停止辦理相關產品登記續展。③加強零售磷化鋁產品管理。④ 不再受理、批準含三氯殺螨醇成分產品的田間試驗、登記申請;不再受理含三氯殺螨醇成分產品的登記續展申請,停止辦理相關產品登記續展;有效期內制劑產品登記證有效期統一變更至2016年5月17日止;自2018年5月17日起,禁止含三氯殺螨醇的農藥產品銷售、使用。
(2)農藥登記回避制度。為加強農藥登記廉政建設,增強登記管理公信力,維護行業有序競爭環境,2015年12月28日,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正式實施農藥登記回避制度,并組織全體職工簽訂了回避承諾書,職工承諾其直系親屬不從事農藥登記的代理工作,其他親屬從事農藥登記代理工作的,本人要實施回避。
(3)放棄農藥生產資質。2016年,為鼓勵農藥生產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調整產業結構,工信部共公示了7批自愿放棄農藥生產資質企業名單,涉及湖北沙隆達天門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富安集團農藥有限公司、贛州衛農農藥有限公司等27家企業。
(4)取消農藥續展登記初審。2016年2月25日,為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國務院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的通知》(農辦辦〔2016〕5號)精神,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發布通知,稱自《決定》印發之日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局)及所屬農藥檢定機構,不再受理農藥續展登記、農藥分裝登記、農藥田間試驗審批的申請,不再進行初審。上述3項申請均由申請人直接向農業部提交。
(5)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2016年2月29日,農業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信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供銷合作總社等八部門聯合召開了2016年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動員各地、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保障春耕生產,維護農民權益,為農業穩糧增收保駕護航。
(6)開展農藥監督抽查工作。為加強農藥監督管理,確保農藥產品質量,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2016年3月24日,農業部發布通知,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農藥監督抽查工作。據了解,經初步統計,2016年1~11月全國農業部門共查處農藥違法案件7,848個,涉案農藥411.6噸、涉案金額7,493.6萬元、涉案人員4,170人、逮捕97人,搗毀制假窩點10個。
(7)2386號公告。為統一規范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制修訂工作,2016年4月11日,農業部發布第2386號公告,公布并實施《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編制指南》。
(8)農藥專項整治行動。為加強農藥監督管理,依法打擊制售假劣農藥和違規使用農藥行為,切實防控農藥安全風險,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2016年4月26日,農業部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農藥專項整治行動”,制定并印發了《2016年農藥專項整治行動方案》。
(9)2405號公告。2016年5月23日,農業部發布第2405號公告,《農藥登記用衛生殺蟲劑室內藥效試驗及評價第6部分:服裝面料用驅避劑》、《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農藥理化性質測定試驗導則》、《農藥登記環境風險評估指南》等97項標準經專家審定通過,批準發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自2016年10月1日起實施。其中,與農藥登記管理相關的標準有64項。
(10)《農藥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6年5月26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正式發布《農藥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該規劃是“十三·五”期間農藥工業行業管理、優化生產力布局、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指南,其分析了農藥行業現狀和面臨的形勢,明確了行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下達了“十三·五”期間農藥行業發展目標和基本任務。為了延續“十二·五”行業發展良好態勢,順利完成行業“十三·五”規劃預定的任務和目標,新的《規劃》還出臺了配套的產業政策和有力的保障措施。
(11)《農藥產品二維碼編碼規則》。2016年5月18日,《農藥產品二維碼編碼規則》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這是我國第一個針對農藥產品追溯體系中的二維碼編碼規則進行規范而發布的標準。該《編碼規則》由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提出,由農藥行業專家、生產企業、二維碼技術相關企業等組成的起草委員會共同制定完成,其規定了農藥產品二維碼數據結構的特征、格式和符號質量要求,適用于農藥產品生產、運輸、儲存、銷售、服務、追溯等的信息處理和信息交換。
(12)開展多菌靈、吡蟲啉等8種農藥有關情況調查。為全面掌握多菌靈、莠去津、三唑磷、吡蟲啉、甲草胺、丁草胺、速滅威、混滅威等8種農藥的生產、銷售、使用和各類安全風險情況,開展農藥登記后再評價,切實保障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農民用藥安全,2016年5月26日,農業部農藥檢定所通知組織開展這8種農藥有關情況調查,并要求于2016年6月30日前,將轄區相關調查、匯總表報至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再評價登記處。
(13)《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區域指南(試行)》。為指導農藥登記申請人科學選擇農藥田間藥效試驗地點,增強農藥田間藥效試驗結果的科學性和代表性,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組織研究制定了《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區域指南(試行)》,該《指南》自2016年8月1日起實施,適用于農藥登記田間藥效試驗點的選擇,包括我國20種主要農作物及140余種主要病蟲草害。同時,為方便企業更好的使用,農業部農藥檢定所還利用信息技術開發了輔助查詢系統,可以實現企業在線選擇田間試驗區域。
(14)企業申請/換發批準證書不再要求提供質檢報告。2016年6月30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根據《國務院關于第一批清理規范89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國發〔2015〕58號)有關要求,企業在申請農藥產品批準證書時,不再要求提供農藥產品質量檢測報告,改由審批部門委托有關機構開展農藥產品質量檢測,即由工信部委托有關機構進行質量檢測。故從2016年6月30日起,企業申請和換發農藥生產批準證書不再附產品質量檢測報告。
(15)《農藥登記殘留試驗作物分布區域指南(試行)》。為科學反映不同氣候條件和農作物種植方式對農藥殘留的影響,增強農藥登記殘留試驗結果的代表性,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組織研究制定了《農藥登記殘留試驗作物分布區域指南(試行)》,自2016年8月1日起實施。
(16)百草枯水劑。依據農業部1745號公告規定,百草枯水劑,自2016年7月1日起停止在國內銷售和使用。
(17)修訂農藥行政審批申報材料要件。2016年7月5日,工信部發布通知,對開辦農藥生產企業審批和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但已有企業標準的農藥審批申報材料要件進行修訂。通知指出:① 對農藥生產企業注冊資金不設最低要求,開辦農藥企業核準投資規模最低要求為:原藥企業不低于5,000萬元(不含土地使用費),其中環保投資不低于投資規模的15%;制劑(加工、復配)企業、病毒類和植(動)物源類生物農藥原藥企業不低于2,000萬元(不含土地使用費),制劑(衛生用藥)企業不做最低要求,環保投資應不低于投資規模的8%。制劑(加工、復配)企業新增原藥生產、制劑(衛生用藥)企業新增農用制劑、農藥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地址須重新核準。② 簡化行政審批申報要件。申請人可不提供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依法由環保部門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資質不做要求;申請人可不再提供農藥產品質量檢測報告,改由審批部門委托有關機構開展農藥產品質量檢測。③“十三·五”期間,應進一步控制和減少農藥生產企業數量,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不再新增農藥生產企業,鼓勵有實力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搬遷、幫退等方式進入農藥生產行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中度,大幅減少農藥生產企業數量。
(18)第十九次登記評審會議紀要。2016年8月22日,農業部發布關于印發《第八屆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第十九次全體會議紀要》的通知,紀要對如下問題給出建議:①同意氟噻唑吡乙酮毒性級別變更為微毒。② 鑒于大蒜素來源于大蒜提取物,并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同意減免大蒜素殘留試驗。③ 高度關注高毒農藥低毒化品種的登記和使用問題,對于在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上使用后代謝物為高毒農藥的品種,原則上不再受理其在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上田間試驗、登記申請和登記續展的申請,不再批準其在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上的新增登記和登記續展。④適時撤銷硫丹、溴甲烷的農藥登記證,按照國際公約規定的承諾時限禁止在農業上使用。⑤ 蕓苔素內酯類產品的有效成分分子結構問題。⑥ 農藥登記評審過程中,不接收企業自行遞交的補充資料,企業按照評審意見需補充資料的,應當向農業部遞交并重新申請登記。⑦農藥登記評審要高度關注農藥對地下水的影響。
(19)多菌靈。2016年8月15日,農業部在對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7307號建議的答復中指出,農業部正在組織多菌靈使用風險監測,進一步開展安全性評估,對多菌靈的使用和管理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同時,組織科研單位和有關農藥生產企業成立農藥科技創新聯盟,進行聯合攻關,加快研制、篩選多菌靈替代產品,早日攻克多菌靈使用的技術瓶頸,徹底解決多菌靈殘留危害問題。
(20)2443號公告。為做好農藥登記管理工作,保證農藥登記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2016年8月31日,農業部批準新增中國農業大學應用化學系農藥綜合分析室等12家單位為農藥登記試驗單位,相關試驗范圍符合GLP要求,有效期5年;認定北京依科世福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農藥登記試驗單位的相關試驗范圍符合GLP要求,有效期5年。同時,確認沈陽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農藥生物測定中心等5家試驗單位變更單位名稱,相應試驗范圍及有效期不變。
(21)2445號公告。2016年9月7日,農業部發布第2445號公告,決定對2,4-滴丁酯、百草枯、三氯殺螨醇、氟苯蟲酰胺、克百威、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磷化鋁等8種農藥采取管理措施。2445號公告要求自發布之日起,不再受理、批準2,4-滴丁酯和百草枯的田間試驗、登記申請,不再受理、批準2,4-滴丁酯和百草枯境內使用的續展登記申請,保留原藥(母藥)生產企業產品的境外使用登記,原藥(母藥)生產企業可在續展登記時申請將現有登記變更為僅供出口境外使用登記;撤銷三氯殺螨醇的農藥登記,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禁止三氯殺螨醇銷售、使用;撤銷氟苯蟲酰胺在水稻作物上使用的農藥登記,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氟苯蟲酰胺在水稻作物上使用;撤銷克百威、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在甘蔗作物上使用的農藥登記,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克百威、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在甘蔗作物上使用;生產磷化鋁農藥產品應當采用內外雙層包裝,外包裝應具有良好密閉性,防水防潮防氣體外泄,內包裝應具有通透性,便于直接熏蒸使用,內、外包裝均應標注高毒標識及“人畜居住場所禁止使用”等注意事項,自2018年10月1日起,禁止銷售、使用其他包裝的磷化鋁產品。
(22)返還農藥產品生產批準證書檢測費。根據《國務院關于第一批清理規范89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國發〔2015〕58號)有關要求,2016年,工信部共公示了3批擬返還農藥產品生產批準證書檢測費用名單,其中,第1批擬返還費用720萬元,涉及461家企業的3,023個產品;第2批擬返還費用160萬元,涉及122家企業的931個產品;第3批擬返還費用569萬元,涉及404家企業的2,429個產品。
(23)制定《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6年9月29日,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制造2025》,推動石化和化學工業由大變強,指導行業持續科學健康發展,工信部制定并印發了《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總體而言,《規劃》包括4個部分:行業現狀和發展環境、發展原則和規劃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保障措施?!兑巹潯贩治隽诵袠I現狀和發展環境,以中央最新政策精神為指導,結合行業特點確定了5個發展原則和5個方面的規劃目標,并將規劃目標分解為8項主要任務,以10項重大工程作為完成主要任務的抓手,且為優化發展環境提出了深化機制改革等5項保障措施,可以簡化為“五五八十五”。
(24)環保督查。為了進一步督促地方人民政府及環境保護部門全面落實環境監管責任,確保各項環境執法監管重點工作順利完成,2016年7月,第一批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進駐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云南、寧夏等8省區,在地方掀起環保督察風暴。9月,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工作也開始。2016年10月21日,環保部又組織10個督察組對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20個省(市、區)進行督察。隨著一輪一輪的環保督察,受其影響,農藥行業開工率降低,原材料漲價,環保成本上升,產量減少,價格上漲。
(25)2466號公告。2016年11月1日,農業部發布第2466號公告,83項標準經專家審定通過,批準發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自2017年4月1日起實施。這83項農業行業標準中,與農藥管理相關的有3項,分別為《農藥常溫貯存穩定性試驗通則(NY/T 1427—2016)》、《農藥登記產品規格制定規范(NY/T 2989—2016)》、《禁限用農藥定性定量分析方法(NY/T 2990—2016)》。
(26)最嚴治霾。2016年11月29日,環保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并要求各地按照應急預案迅速采取應對措施。隨著此次天氣預警的發布,全國范圍也迎來了史上最嚴厲的治霾行動。北京、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四川等地紛紛采取應急預警措施。受此影響,部分農藥企業不得不按要求落實停產、限產措施。
(27)環保稅。2016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習近平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十一號主席令予以公布,新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董h保稅法》全文5章、28條,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稅收減免、征收管理、附則。相較于此前的排污費制度,環保法主要有兩點不同:一是規定了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以10倍為限,大氣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2~12元,水污染物為每污染當量1.4~14元;二是根據減排幅度增加一檔稅收減免的規定,即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于規定標準30%的,減按75%征收環境保護稅。此次通過的環境保護稅法,將從稅收杠桿入手,令企業多排污就多交稅,少排污則能享受稅收減免,通過構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綠色稅制體系,形成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倒逼企業減排。
(28)2016版最大殘留限量。日前,《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2016版正式頒布實施,這一農藥殘留的新國標,在標準數量和覆蓋率上都有了較大突破,規定了433種農藥在13大類農產品中4,140個殘留限量,較2014版增加490項,基本涵蓋了我國已批準使用的常用農藥和居民日常消費的主要農產品。新版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制定了苯線磷等24種禁用、限用農藥184項農藥最大殘留限量,為違規使用禁限農藥監管提供了判定依據;二是按照國際慣例,對不存在膳食風險的33種農藥,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增強了我國食品中農藥殘留標準的科學性、實用性和系統性;三是除對標準中涉及的限量推薦了配套的檢測方法外,還同步發布了106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
(摘編自《農藥快訊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