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弟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如何落實新課程理念,課堂中每一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教師在課堂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發展。課堂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學科素養的綜合提升。
關鍵詞:落實課程理念;關注學生發展;主體性
課標提出“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課堂中要提升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話雖然好說做到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結合修訂課標的學習,我翻開蘇霍姆林斯基著的《給教師的建議》第89條“怎樣聽課和評課的第二小節,教師的課有沒有明確的目的,目的是否達到”后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課,包括許多所謂有經驗的教師或有多年教齡的教師的課以及所聽的一些錄像課、大賽課,都或多或少存在目的沒有達到的問題。反思自己的課更是存在這一問題。新課標中提出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每一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教師在課堂中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發展。你關注了嗎?關注了兒童的發展又是否關注了“每一個”?看似一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且要做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下面就課堂中如何關注談幾點看法。
一、關注課堂中的假象
閱讀課上,表面看課堂氣氛很熱鬧,但是益處甚少:孩子們并沒有學習朗讀。這種現象太常見了。正因為教師在學生朗讀前提出要求,記住他讀的錯誤,并要糾正,所以造成了學生只聽錯誤或等機會積極發言,不管別人讀得好的值得學習的地方,更沒有去邊聽邊思考自己認為某些地方該怎么讀,我為什么要這樣讀?表面看課堂中熱鬧非凡,似乎老師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但學生實際的收獲沒有多少。看似簡單的目的,其實每一位教師并非容易做到避免上述假象。
二、關注課堂中學生主體性
這里必須最大限度地注意每一個兒童的學習情況。這樣做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關注學生能力提高的過程,關注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同時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
學生在學習時“教師必須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應當教給學生獨立工作?!边@樣不正體現了關注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學生沒有學會獨立地解答應用題,這種假象,在實際工作中又有多少教師在關注呢?一定要迫使學生獨立工作,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獨立實驗,在此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效果不就更好一些嗎?“正像肌肉離開勞動和鍛煉就會變得萎縮無力一樣,智慧離開緊張的動腦、離開思考、離開獨立探索,就得不到發展。每一個學生是怎么學習的,教師是否提出了這樣的目標,即毫不例外地讓每一個學生都從事獨立的腦力勞動。我在教學《窮人》(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最后一自然段時,學生通過對前面內容的理解,對沙俄時代窮人生活貧困,命運悲慘以及對漁夫與桑娜那淳樸、善良的人性美有了感情上的升華,因此,對漁夫和桑娜產生了由衷的敬意。在讀到“你瞧,他們在這里啦?!鄙D壤_了帳子。出現這樣的情景:
生1:我強調的是西蒙的兩個孩子現在有人收養,表達了漁夫和桑娜的善良。
生2:我在讀時強調的是“在”字,因為“在”更能表達桑娜善良的心,早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放好了。同時給同樣具有善良心的漁夫一個驚喜。生2同學隨即朗讀了“你瞧,他們在這里啦?!鄙D壤_了帳子。(讀時強調了“在”字的讀音),這時同學們個個興致勃勃地投入對文本的研究。
由此可見,學生從心靈深處產生了敬佩漁夫和桑娜的真情,對西蒙的兩個孤兒終于有安身之地,有人撫養的同情和愉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情感得到了升華,真正意義上認識到什么是真、善、美。這一過程彰顯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關注學生理智熱情
學習和智力活動最基本的動力來自內部。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一樣,有一種欲望,如同生理上有饑餓和干渴一樣,人們也有理智的欲望。外部的刺激,特別是社會環境中的刺激,決定了理智動力前進的方向。
因此,課堂中要嚴防假象的迷惑,關注每個學生是怎么學習的,關注“毫不例外地讓每一個學生從事獨立的腦力勞動?!奔词故潜盔B也會逐漸學會飛的。當教師一走進課堂既要看到大雁翱翔天空,也要看到蝸牛,而且要想方設法迫使蝸牛多前進一步。關注課堂中每一個學生是上好課的基礎,關注可以避免課堂中的假象;關注每一位學生是尋找發展學生獨立工作的路徑,關注是通往學生心靈的大道,關注是激發學生智力發展的刺激物。這難道不可以說“關注”就是教育嗎?要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這一新課程理念,只有我們在課堂中的各個環節去關注每一個學生,他們的核心素養才會得到提高。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