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詩潮》新欄目開張選詩,壓力很大。中國太大,你若沉下心來閱讀,會發現好詩人比之前認識的要多許多,部分不屬于著名詩人行列。每期只選5首詩,邏輯在哪里?得確定一個大致范圍。由于這段時間正在編選《地方主義詩群大展2》(以下簡稱《大展2》),于是順手從里面抽出一批,展示給讀者。這兩年,越來越多人談論地方主義。“地方主義”一詞剛出現時,我聽到的質疑不少。但他們讀完《地方主義詩群的崛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一文之后,多數質疑轉為了支持。他們明白,我用的“主義”,骨子里卻是反各種主義的?!暗胤街髁x”反對各種標簽,無論是生硬的“現代主義”、花樣翻新的“后現代主義”,還是各種語言學派標簽。但有人已把“地方主義”看成一個詩歌流派。我記得詩評家沈奇先生在電話里的語氣,他說中國新詩百年以來,有詩學價值的詩歌流派幾乎沒有。多數只有命名沒有計學,那命名還是權宜的,可以說稱不上什么流派??吹降胤街髁x詩學,以及這面旗幟下的這些優秀詩人,他有些興奮?!暗胤街髁x”詩群是,“格意義上的流派嗎?這問題交給專家去印證吧。雖然“地方主義”提出了自己的詩學主張,但這面旗幟下的詩人,更是一個個獨立寫作者。他們之間,并不是像一般流派那樣,講究團結的力量?;蛟S,在詩人之間,不團結會有另一種力量。無需諱言,這里面的詩人,談到另外一些詩人的寫作時,也是互有臧否。但這不影響詩人們對“地方主義”詩學的大致認同。所以“地方主義”這面讓部分人感覺不是太舒服的旗幟,才能在這個如此碎片化的年代,嘯聚起各地英雄豪杰。由于優秀詩人太多,只能要求參加了之前地方主義詩群大展的詩人,統一不再在《大展2》里出場。從《大展2》里抽出的這些詩人,風格迥異,但不妨礙他們的寫作從不同向度呼應著地方主義詩學,也不影響他們在自己的詩學體系里各展雄風。他們的出場順序,仍然遵循《大展2》的方式。由于這個欄目會持續一年,以后各期選讀的作品,自然不會受此局限。
(譚克修)
紙上的門
孫慧峰
所有紙上的門不能用今天的眼光來看。
直覺加上臆測,眾多門只能保留一個。
那可以擦亮未來的許諾的一個,
現在非常安靜。在它的上面,一個完整性
正在漫步。
有一扇門適合在明天
慢慢打開,而現在它還是圖紙。圖紙
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判斷錯誤的人
一二把撕掉。
我們要提前發現那未被發現的
未來的門。
它還沒有聲音、皮膚和泡沫
還沒有螞蟻之類的爬蟲在上面爬行。
我們開始避開表面的誘惑和能說出來的
理由
先測量房間,然后再去打量圖紙上的門。
這是誰畫出來的門?
當它在明天被順利開啟,那失眠的必將
安睡
那靜止的必將如水流動。
那氣候是暖的,并有當當的聲音,發著光。
克修品鑒:孫慧峰不太熱衷于與其他詩人交往,一副獨行俠做派。他的寫作,也看上去較其他人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更遠,很少發生與具體日常生活短兵相接的狀況。在詩中,相較于他的思辨意識,或要表現的歷史來說,他將個人的具體現實境遇,置于相對從屬的位置。他讓自己躲在隱喻和象征的簾子后面,躲在他者身后。雖然他也會忍不住揭開簾子發出自己的聲音(其實沒人知道是否是他本人發出的聲音)。相對而言,詩人的意識形態,是建構在他者的眼光上的。這個他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瓢蟲、倉鼠或某物,孫慧峰也有寫到自己的現實生活,我還是愿意把孫慧峰的詩學體系理解為關于他自己和某種想象的生存關系的表述。如他的長詩《叛徒之書》,通過語言和想象制造出一個和現實同樣荒謬的世界。但那個世界,那畢竟還建立在世俗生活模型之上,這首《紙上的門》,則屬于完全建立在虛構模型之上,這樣的寫作,好處是可以任性發揮充沛的語言才華,風險是容易陷入某種踏空的敘述中。它還有另外一個風險:可能會拒絕多數的閱讀者。但這樣的寫作,拋開語言的智性帶來的歷險樂趣,就算對機日常生活糾纏得喘不過氣來的當代漢語詩歌來說,有人適時給出一點反向的解脫力,也可以作為推薦的理由。
栗山
周瑟瑟
1
北京飄雪,我突然想起故鄉的池塘
在冬日暖陽下發亮,父親離世后
留下幾只雞鴨在池塘的青石跳板上昏昏
欲睡
其中那只雞冠通紅的是可憐的我
2
飛機還在湖南境內的天空飛行
我孤身一人回北京,機窗外白云的形狀
像我的亡父,沉默而輕盈,緊緊跟隨我
——那片刻,我成了一個悲欣交集的人
克修品鑒:前一陣子,周瑟瑟搞截句詩叢時,我和他有過公開爭論,圍觀者眾。事后我有些不安,自己對一些事情太過認真,敗人興致了。這是老毛病。記得幾年前第一次和周瑟瑟見面的情形,在長沙一詩歌活動上,眾目睽睽之下,我開口就數落他搞的中國詩歌排行榜和稀泥,不如不搞。后來也覺得自己過了。他也回憶說,我這脾性確實嚇了他一跳。好在他沒把我這些沒心沒肺的話放在心上。我們都是湖南人,性情上卻走的兩個極端。他溫和敦厚,說話謹慎而客氣,我屬于有點缺心眼的狂放類型,口無遮攔。但周瑟瑟在詩里的形象,與他現實里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他第一次給《明天》的稿子,好幾首詩詞語暴力、血腥,前衛架勢很足。后來陸續讀到他一些詩,多大開大闊的宏大敘事,不太在乎詩歌的細節雕琢,顯出桀驁不馴的情態。在詩歌質地上,倒是頗為符合他在江湖上的“急先鋒”稱號。典型例子如《私有制》《貧困縣》等。尤其看到,周瑟瑟詩歌里反復出現的公雞意象時,我堅信了自己的判斷,周瑟瑟體內,流淌的還是湖湘子弟那敢為人先的血液。在《閹雞佬出沒》自比一只沒閹割的公雞,在《栗山》里,開頭就自比為雞冠通紅的那一只,都在強調自己屬于最好斗的公雞。在《貧困縣》里,公雞居然夸張地反復出現過9次。他深知這好斗的公雞在現實里的危險,在《私有制》里“我制止了打鳴的公雞,制止了它惹是生非”。顯然,詩歌里的周瑟瑟,是更加真實的周瑟瑟,仍然是一個血性、好斗的湖南人。而我們在日常見到的周瑟瑟,不過是周瑟瑟的面具,一個已被現實打磨光滑的北京人。在現實世界里,最好斗的那一只,往往也是最可憐的那一只?!独跎健返谝还潱娙司蛶в邪没诘卣f出這種殘酷的真相,以此開始百感交集的緬懷父親之旅。因為感同身受,要推薦此詩。推薦此詩的另一個理由,對周瑟瑟自己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周瑟瑟的詩歌才華和能力不容置疑,但他似乎把主要精力,用在某個帶有革命性質的前傾姿態上,}E如被元詩概念吸引,被宏大題材吸引。這種革命姿態,在旁觀者看來,未必有多么美。但對周瑟瑟來說,要的本就不是你們認同的美,要的只是革命的快感。要制作你們想象中的那種美,也不是多大的難事,他在《栗山》里突然調整姿勢,把前傾的身軀適度后退,立馬將一個走路姿勢舒服的周瑟瑟,擺在你面前。某種程度上,《栗山》,也可說是周瑟瑟的自我辯護之作吧。
論詩的本質
逼戈
4
什么是詩的本質
能止小兒啼
什么是詩的價值
庭前柏樹子
嘿嘿,水牯牛渾身是泥
溶化在泥水里
野草干干凈凈的
剛從水牯牛嘴里長出來
克修品鑒:逼戈,屬于80后里的小字輩,一位至今鮮為人知的詩人。我去年才在微信上知道他的名字。他寫了一系列詩,題目都叫《論詩的本質》,嚇人,忍不住點進去讀了。看了半天,他這一系列數目巨大的詩,沒看出他對詩的本質有什么高見。而且,多數作品,寫得過于隨意了,詩質有些粗糙。但對他的勇氣、詩歌抱負,以及那些略顯粗糙的詩歌里體境出來的才華,油然而生好感。他這一系列詩歌,讓我想到余怒的《詩學》系列詩篇。余怒想借詩飄來談詩歌學問題,逼戈想更進一步,用詩來談詩的本質問題。詩的本質,很多人在談論,先秦人認為詩的本質是“言志”,西晉人陸機認為是“緣情”。在中世紀詩人薄伽丘那里,詩等同于神學,到非非主義詩人那里,詩只是廢話。雖然人人想談論詩的本質問題,但沒人能發明讓人信服的說法來,給出的無非是詩的本質是抒情,是音律之類大路貨。顯然,我并不指望從年輕的逼戈那里找到答案。讀了他數十首《論詩的本質》詩后,我再沒耐心讀完他在同一標題下的數百首詩。你也不要被他的題目欺騙,不要去每一首具體的、毫不相干的詩中捕風捉影。他能說的,無非是用寫作去靠近詩的本質。每個人的寫作,都能從不同方向,甚至從反方向靠近詩的本質。只能用詩來言說詩。那么,具體到這首短詩里,詩的本質,當然可以是能止小兒啼的某樣東西。若詩真能當搖籃曲,這恐怕算是詩最大的世俗效用了。這顯然是逼戈的戲謔,那么相較于詩的本質,談起詩的價值來要更方便。逼戈引用《禪宗無門關》里的“庭前柏樹子”作答案,想說的是,關于詩的價值,不要問我是什么,就是當下,是眼前寫下的。詩,像那渾身是泥的水牯牛,溶化在泥水里,是那不可能從牛嘴里逆生長的野草。是你寫下來的一切可能性。我突然想到,這種可能性里,誰會成為執牛耳的80后好手?答案和那水牯牛一樣,還泡在泥水里。拋棄成見吧,雖然時近中午,他們中的優秀者,可能剛睜開蒙眬睡眼,來不及擦去嘴角的夢涎,更來不及接你的招數。但,等著吧。
院子
李志勇
人們在院墻背后生活著,并通過墻,傾
聽著
外面的風聲
牲畜被拴在院中、它的眼球是黑寶石
匹配著貧困的生活
歲月沒有寒冷,沒有溫暖。只是在流逝
在院子上空流逝而去。天邊,一座雪山
像一張紙片,不想讓任何詞語挨到它
閃耀著真正寧靜的光芒
克修品鑒:說有的省份是詩歌大省,應該是從該省詩人在雜志上的發表數量和獲獎頻率來判斷的。那些著名詩人中,作品有說服力的少。我想,是否有一種可能,詩歌觀念和寫法越陳舊的詩人,對詩領悟層次越淺的詩人,越熱衷于四處投稿,用頻頻發表來解決一切問題?大省當然有真正的好詩人,但被著名詩人屏蔽著?;蛟搼c幸的是,正是這屏蔽,最終會回報到他的寫作中。一切終將證明,時間是公平的。有何牢騷可言,寫作就是一切。這段我發在朋友圈里的隨感,用在甘肅省和李志勇身上,正好合適。李志勇在甘肅,算是異類,不只是他過于低調、內斂的品性,而是他在寫作中,不再像另外一些詩人那樣,被西部詩歌這個詞蒙騙,去硬寫史詩目的性很強的大詩,結果是對著西部詩歌這個大詞做一些無用的高蹈之舞。李志勇的詩歌,語言緩慢、滯重,卻暗含有驚人之力。他像一個手腕沉穩、目光堅毅的藝人,一刀一刀,把手上的詩歌器皿,雕刻出堅實的質地。他的詩歌不為西部詩這個大詞而來,而只顧著將個人的記憶和日常經驗熔于一爐,寓言和寫實手法并用,多數篇幅很小,卻是地道的真正屬于西部甘南的大詩。他自己就像這首短詩《院子》里的雪山那樣,在甘南某地,閃耀著真正寧靜的光芒。
死后
嚴彬
我又回來了
推開門
跳進自己的身體
參觀他的地下室
帶走幾件舊衣服
克修品鑒:一年前的嚴彬還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名字。那時他樂于為其他詩人當粉絲,低調,安靜,對自己的作品缺乏自信?!懊魈煸姼璎F場”微信群準備分享他的作品時,他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不安。在我一再鼓勵之下,才從猶豫中鼓起了勇氣??赡芩约阂矝]想到,那一夜,他的詩很受歡迎,之后,他迅速成了80后的熱門詩人。在各種刊物發表,出書,參加活動。他總算可以享受到詩歌帶來的喜悅,而不是悲傷。2015年初,讀到這位剛認識的小老鄉的詩歌時,就很驚訝,對于一個80后男青年來說,他詩歌里的悲傷氣質,來得太早了一些。這種悲傷,是他骨子里的,而不像有些詩人那樣,為賦新詩強說愁,裝出來的。這種悲傷氣質,與那種狂傲氣質一樣,對成就一個好詩人都有幫助,雖然兩種氣質對詩人的發力方法不一樣。對嚴彬來說,悲傷,讓他的詩句有了下沉的力量,與同代的其他詩人區分開來。但我更希望身邊的詩人多些狂傲,而不是悲傷。我擔心悲傷情緒,疊加上詩歌自帶的消極力量,那種共振會加速消耗掉詩人的肉身和直面現實世界的雄心。但作為朋友,我要提醒他,對有些題材,比如死亡,尤其自己的死亡,屬于很多詩人的禁忌,最好少寫。我在人到中年之后,由于一位朋友的突然去世,相繼寫過三首死亡題材的詩,兩首給死者,一首給自己。我清楚寫這種詩時內心的消極力量有多大。推薦這一首,是因為這短短五行詩,寫得智慧而脫俗,且舉重若輕,把死亡處理成了一件平常小事,進而產生了某種奇異的超脫效果,不像他那首《我死之后》,寫得過于傷情,讓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