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玨蘭
摘 要:幼兒園游戲中的材料包括低結構材料和高結構材料,不同的結構材料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現實的幼兒園游戲中,出現了一種幼兒游戲興趣不高的現象,其病癥主要在于游戲材料的投放,因此就高結構和低結構材料對幼兒的不同影響,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師指導策略。
關鍵詞:個別化教學;高結構材料;低結構材料;指導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幼兒園游戲中的“學”要以幼兒自主的“學”為出發點,幼兒是內在自發的生長,是小步遞進的過程,切不可用同一種范式,讓同一個年齡段的所有幼兒在同一時間達成同一個目標,因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和每個幼兒的個性差異來選擇恰當的幼兒游戲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游戲的熱情,提高幼兒想象力、創造力,提升幼兒的自信心。
一、高結構材料和低結構材料對幼兒發展的不同影響
1.高結構材料對幼兒的影響
高結構材料即結構完整的成品材料,它有自己固有的形狀、結構,操作時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幼兒一旦掌握了材料的使用規則,就會很快地按自己的構思去完成作品,從而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但是高結構材料也因為自身的特點限制了幼兒的思維,很容易使幼兒形成固定思維模式,嚴重限制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除此之外,高結構的材料由于其結構較為完整,因此幼兒很容易在規定時間內或者少于規定時間就完成了自己作品,這樣不利于維持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發展。
2.低結構材料對幼兒的影響
相對于高結構材料,低結構的材料沒有規定的玩法,沒有具體形象特征的材料,結構也不完整,在這樣留白面積很大的游戲中,幼兒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天馬行空地構思自己的作品,同時低結構材料相對于高結構材料,難度也有所增大,促進了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發展,拓展了幼兒的思維面。但是結構過低的材料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為難度太大,幼兒的挫敗感就會增大,幼兒從游戲中得不到成就感,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喪失對游戲的興趣。
二、不同結構材料的選擇依據
1.不同年齡段
由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思維認知能力的不同,教師在選擇材料的高低結構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階段特征。例如,在小班投放游戲材料時,要盡可能地選擇高結構的材料,因為小班幼兒的思維能力有限,操作技能發展不完善,在有限的游戲時間內,高結構材料能夠滿足小班的游戲需求。而對于思維能力和操作技能發展較好的大班幼兒來說,低結構的材料更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能迎合他們喜歡競爭性、挑戰性游戲的特點。
2.個體差異性
游戲本身就是一個個性化的活動,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材料的高低結構時,教師要特別注重幼兒的個性化差異。例如,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阿特金森將個體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其中力求成功者傾向于選擇成功概率在50%左右的任務,因為這種選擇具有挑戰性,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成就需要,而不會選擇不可能成功的任務或者穩操勝券的任務,但是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避免失敗,選擇困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可以找到借口,保全面子,減少挫敗感。針對這兩種成就動機不同的幼兒,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適合他們的游戲材料結構,保持他們的游戲積極性和成就感。
三、個別化學習中不同結構材料的教師指導策略
1.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
在材料的投放、運用和指導之前,教師要了解每個幼兒的發展水平,了解每個幼兒的優點和不足,只有這樣,教師在進行不同材料的指導過程中才會心中有目標,才能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例如,小明是一個避免失敗者,在游戲過程中他經常會選擇一些結構相對較高的材料,基于這種情況,教師要盡可能地為他準備高結構的材料,滿足他的成就感,但是為了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教師可在他游戲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對他提出相對高的要求,增加高結構材料的難度。例如,小明在搭房子過程中,僅用一塊拱形的積木當作門,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小明:“你覺得還有沒有其他積木可以做咱們家的門?咱們試著用好幾塊積木搭一扇門好不好?”這樣一步步地引導,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和思維的拓展。
2.給予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
高結構材料由于其結構性和完整性較強,因此在一定時間內,幼兒基本可以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對于結構相對較低的材料,因為它的難度有所增大,幼兒構思想象的成分比較多,因此根據這種情況,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讓幼兒有充足的時間構思,完成自己的作品,提升幼兒的成就高。
例如,小華在搭建海盜船時,發現自己搭建的海盜船不是自己理想的樣子,因此將搭好的海盜船推倒重新搭建,可是在搭建了一半的時候,規定的游戲時間到了,這時小華戀戀不舍地離開建構區,在其他活動時仍心系自己的海盜船。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幼兒更多的游戲時間,但是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都是有計劃,有安排的,如若不能給予充足游戲的時間,一定要盡可能地保持幼兒沒有完成的作品。
3.鼓勵幼兒自主使用替代物
以前的幼兒,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玩具,但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游戲興趣。例如,把掃帚當作馬,把遙控器當作話筒等,從中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替代物,事實證明替代物的價值一定程度上高于成品材料的價值,在這一過程,教師要做的是引導幼兒自主并樂于使用替代物,發覺替代物的樂趣。
例如,游樂場里投幣可坐的喜羊羊玩具是每個幼兒都喜歡的玩具,但是幼兒園和家庭并不能為每個幼兒都提供這樣的玩具,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發現和尋找這個玩具的替代物。例如,把板凳當作坐騎,充分利用自己身邊已有的“廢物”對“坐騎”進行精美的加工和裝飾,這樣一個替代物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就完成了,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幼兒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勞動產品。
總之,現今,幼兒園游戲課程更加重視幼兒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重視挖掘幼兒的潛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選擇投放材料時,要盡可能地均衡高低材料的投放,并有效促進高結構材料向低結構材料轉化,真正發揮游戲材料對幼兒能力培養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呂靜.低結構材料在區角游戲中的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6(8).
[2]陳莉.游戲中低結構材料的有效投放[J].考試周刊,2014(1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