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媛君
摘 要:新課標由“雙基”變成“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性需求,也是對學生數學活動操作性的一次飛躍。學生要更好地獲得基本活動經驗,必須以有效的數學活動為基礎,從而經歷活動中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活動;有效;方式
數學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科學推理和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數學活動經驗就是學生在經歷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的對于數學的體驗和認知。它不僅是“結果性的”,更是“過程性的”,而這一過程性的體現正是數學活動本身意義的體現。
由此可見,有效的數學活動在學生的數學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怎樣有效開展數學活動,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扎實課堂活動體驗,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1.教師的充分預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在進行數學活動之前,應當更認真地研讀教材內容,研究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充分預設,適時調整活動設計。
在進行“稱一稱”的教學時,兩個班級受家庭環境影響,一個班級的學生稱量經驗較多,一個班級的學生接觸秤較少。活動設計時,一個班級設計側重自主討論操作,另一個班級則側重引導討論。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差異,在課前對過程進行不同設計,讓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得到不同的能力發展。
2.學生的能力培養
在活動過程中,應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習慣以及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創新意識。在認識周長的活動中,通過操作幫助學生理清周長概念,借助多種不同圖形探求周長相等的本質,提高抽象歸納的能力。在自主選擇小棒根數時,培養學生有序分類、有序思考的能力。對移邊法的發現和理解,讓學生通過量去猜想并驗證,找到計算周長的巧辦法。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局限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提高優化思維能力。
3.活動的合作互動
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教學“時、分、秒”單元時,設計了兩個活動:一是教材中周末一天的安排,學生自主制定周末安排時間表,自主交流評價,學生不僅收獲了數學知識,也了解了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二是根據學生對于時刻認識的困難,開展了“精靈樂園”號列車游戲活動,借助列車時刻表,說說列車是停靠在某站還是運行在哪兩站之間,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先通過必答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主動學習理解。再借助競答題,增加難度的“精靈樂園升級”號列車,進行行駛時間和停靠時間的計算。在互動活動中強化概念理解,讓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回到生活的運用中去。
二、捕捉生活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數學的知識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發展應用意識,建立知識和運用的聯系,是學生學好數學的保證。
在教學“千克和克”時,讓學生嘗試走進生活,開展走進生活的數學活動。學生走進菜場或是超市用手掂一掂物體,真實感受物體重量,用量一量、看包裝袋的凈含量等方法,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可以把課堂學到的知識和生活中的方法相結合,了解課本中沒有出現的“斤”這個單位,見到課堂上插圖中的各種各樣的秤,寫數學日記等。學生展現著好奇心和學習力,在生活中用發現的眼光去領略數學。鞏固書本知識的同時,積極自主學習分享,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融入多重活動體驗,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不僅使傳統的圖片變得更生動可感,還能更多地通過動態,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真實感受與體驗。在圖形的密鋪探索中,借助圖形小軟件可以實現正多邊形的旋轉和拼接,在畫布上實現操作,避免了剪圖形以及剪出來圖形的不準確性,學生可以更快速地實現思考過程的實踐活動。在統計圖的應用中,學生直接通過數據的分析選擇統計圖類型,然后計算機直接生成統計圖,提高了數學活動的效率,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時間去自我思考和探索。
隨著科學的日新月異,科技的時代為數學帶來了多媒體體驗,教師應當更好、更有效地幫助和指導學生去應用去學習,通過現代手段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總之,開展有效的數學活動,需要教師更多的思考、學生更好地參與,選擇有目標、有思維序列的數學活動方式,可幫助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為學生后續的長期、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吳亞萍.中小學數學教學課型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10.
[2]王林.我國目前數學活動經驗研究綜述[J].課程·教材·教法,2011(6).
[3]仲秀英.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內涵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0(10).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