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琪+伊晉
摘要:農村土地流轉關系農民的切身利益.近年來也引發了許多人對該問題的關注。本文首先從遂寧市農村土地流轉的現況出發,通過調查的形式對該市土地流轉現象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并查詢了相關的政策,最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即提出要尊重農民的意愿但并提出合理建議,政府積極正確引導,完善土地流轉中介組織,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法律。
關鍵詞:遂寧市土地流轉現狀政策對策
1.遂寧市土地流轉現狀
土地流轉指土地使用權流轉,即那些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他們的土地使用權、經營權轉讓給其他經濟組織或農戶。①
遂寧市有鄉鎮105個,村2076個,農業人口281萬人,耕地228萬畝,人均耕地0.81畝 ②《農村經濟》 2006年08期。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 15053 畝土地,10002 畝正在交易中。
遂寧市存在的主要土地流轉方式為:轉包、出租、入股、互換、轉讓等方式。遂寧市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有四個突出特點:一是土地流轉主體由個體向多元化轉變;二是流轉的渠道愈發規范有組織;三是流轉面積逐漸增大,向集中連片發展;四是土地流轉收益向著高效益轉變。
目前遂寧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面對的困難主要有四點:(1)土地穩定流轉較困難。很多農業經營主體希望土地能夠集中流轉,然而當前整個遂寧土地流轉的期限偏短,農民觀念較為傳統,土地流轉較困難。⑵可利用土地規模需提升。部分農戶耕作的技術水平及管理能力不足,職業化經營程度低;且該市缺乏有實力的龍頭企業的帶動,產品加工能力較弱。⑶土地運行機制需要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以及農戶之間的利益分享、風險同擔的聯結機制不完善,訂單完成履行率較低。⑷投入保障功能有待改進?,F今涉農貸款由于缺乏有效的擔保抵押,農業經營者想要融資很難;對于小規模經營的農戶來說,土地是生存和養老的根基,若流轉的費用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就會放棄土地流轉的計劃,寧可讓土地保持撂荒的狀態。
2.對策與建議
2.1尊重農民的意愿并提出合理建議
首先要對農民自身意愿予以充分尊重,與此同時,要對現有政策環境進行改善,鼓勵農民自愿流轉土地,必須意識到土地合法流轉的前提要建立在農民自愿性上。在土地流轉過程中,部分村集體在政策解釋宣傳上存在不當,一方面使得農民對政策不理解不信任,激化了土地流轉矛盾,另一方面這些村集體或多或少存在著自行更改承包期,強迫農民轉包土地的違法行為,這就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同時也激化了社會矛盾。要想解決這些問題,緩解社會矛盾,確保土地合法流轉,國家就應該站在權利保護的高度,通過制度和監督充分確保和尊重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自愿性,對那些存在著越權流轉、私自流轉等侵害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的基層干部、村干部予以嚴懲。與此同時,要不斷強化《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政策的宣傳力度和廣度,使相關政策深入農民心中,引導他們使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利,知道自己有是否出讓土地的決定權。當然宣傳也需要改變部分農民陳舊思想,引導農民正確認識土地流轉的合法性和現實意義,引導他們解放思想,改變傳統的依附于土地的生產模式與經營觀念,要在穩定推進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不斷強化農民參與農地流轉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規范并完善農村中業已形成的土地自發流轉行為管理機制,同時引導其步人健康合法的市場交易軌道。
2.2政府要積極進行正確引導
當前,政府應該要對農民進行積極引導,加大深化土地流轉扶持力度,鼓勵他們自愿進行合法的土地流轉,規范土地流轉過程。具體措施主要有:首先獎勵那些土地流轉穩定,形成連片規模的土地業主,同時為超出一定規模的種田大戶提供一定的優惠貼息貸款,提高對購置大型農機、倉儲設施和建設農田水利的補貼獎金。其次要防止土地撂荒。獎勵對承包撂荒農田的大戶,由村集體收回代為托管那些自己無力或不愿耕種又不委托他人代耕或者拒絕流轉,最終土地撂荒超過規定年限的農戶土地。三是要制定穩定的土地政策,使土地流轉效益有一定的預期,農業政策的不斷出臺,使得土地流轉效益存在較強的不確定性,增加了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的顧慮。鑒于此,國家的土地政策應該避免調整頻繁、步伐過大或過小等問題。
2.3建立健全土地流轉中介組織
要想確保土地市場化的順利完成,就需要合法合規的中介組織在土地流轉搭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中介服務組織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建立土地使用權流轉市場需要培育和發展,建立相應的土地流轉市場和信息、咨詢、評估等服務系統,收集發布土地流轉信息,擬定土地流轉指導價格,協調土地資源的支配、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協助辦理流轉手續等,條件成熟的地方可組建土地信托服務中心、土地資產經營公司等。在征得農民同意的前提下,把農民不愿耕種的土地集中起來,有償交給中心或公司經營,對土地使用權流轉進行規范化公司運作。[2]
2.4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法律
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農村土地流轉必須有法可依,現行土地法律制度存在缺陷,許多學者開始思考如何完善有關土地制度的法律法規,使之能更好地為我國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曾新明等指出,土地是農村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土地作為一種資源和生產要素,必然要求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因為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不明確,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無法得到保護,所以應修改《土地管理法》及相應的法律法規,解決集體土地所有權的錯位、缺位或虛位問題。
參考文獻
[1]周镕基, 程強然, 陳偉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 [A] 第4卷第2期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
[2]宋真真,高明芳,史向群,宋麗芬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對策分析[A]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3):t641 1—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