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昆
摘要:生態旅游的定義是,人們的旅游活動不能破壞當地環境,不能影響當地人的生活。生態旅游產品注定的低碳的、環保的產品,符合我們未來旅游產品的思考和規劃。在旅游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如何規劃和設計生態旅游產品,是本文思考和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生態旅游;規劃;訂制;未來
21世紀初,生態旅游這一概念引入中國,并首先在云南的香格里拉落地發芽。其后,在十多年里,生態旅游這一概念被遍布全國的自然保護區吸收、接納,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旅游概念。并對國內自然保護區的旅游營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內生態旅游的發展,不僅推動了自然保護區旅游的發展,同時給保護區周邊社區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周邊社區居民的生活發展、社會進步帶來了新的可能。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開發和設計生態旅游產品,如何讓生態旅游產品和自然保護相得益彰,是我們需要去探討和發現的。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我們認為生態旅游產品的設計與開發,需要遵循以下幾點:
1.產品開發、規劃先行
旅游市場是國內外,近幾年發展最為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場。各式各樣的旅行產品層出不窮。市場火爆,催生出了多種多樣的旅游產品。在這當中,生態旅游產品,因其在產品設計,開發之初就需要設定為不影響當地普通民眾的生活、不打擾當地的生態環境的發展。因此,在進行產品開發的時候,首先就需要都產品進行合理的規劃。
我們以四川九寨溝景區為例,其實早在2004年,九寨溝景區就開始了其生態旅游產品的設計和規劃。在原有景區日則溝、則渣洼溝、樹正溝之外的扎如溝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產品規劃和設計。對長達17公里的第四條溝,扎如溝進行了長時間的考察和產品規劃。其時,作為旅行社的一員,本文作者也部分參與了扎如溝景區產品的規劃。在每日游客容量的規劃的時候,景區就做了大量的數據統計、調查和游客模仿。作為主景區的三條溝,現在日容量最大為43000人。而經過多次驗算、測量后,最終得出結論,扎如溝每日最大容量為2000人。除此之外,扎如溝旅游產品在游覽路線、景點設置、廁所、露營地設置等產品要素設計上,都慎之又慎。終于在2013年,在開始進行產品規劃之后的第八個年頭,面向全世界推出了扎如溝生態旅游產品。
2.產品設計、以人為本
生態旅游產品,在規劃之初,就需要密切與當地的文化相結合。產品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都需要以人為本。
比如食,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需要去考慮,游客口味與當地風味的結合;食材選用與游客接受程度的結合;烹調手法與游客的習慣的結合。就像如果傳統的早餐的設計是牛奶、面包、面條的話。一晚可口的稀飯、一只剛剛出窩的雞蛋、一個自制的饅頭,一碟本地的蜂蜜蘸醬。這些是足以打動所有游客的產品設計。
產品的各個要素在進行設計的時候,都需要充分去考慮產品本身的特色、景區當地的實際、游客的特征,在綜合考慮、充分了解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設計。
3.產品形式、多種多樣
相對于傳統的旅游產品,將景區景點進行簡單的打包,然后與交通相結合。通過測算多人成團的交通成本、導游成本等,組合成為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等產品。生態旅游產品的形式將更加的多樣化。
比如我們為一個人、兩個人單獨設計旅行產品。為每一個人量身訂制,我們精心策劃好的旅游產品。而不是簡單的將景區景點進行打包設計和組合。
在這個時候,生態旅游產品的定位應該更加清晰。生態旅游的產品至少在近幾年,應該都是社會小眾的產品。那就更加應該單獨為每一個客戶去度身定制專屬旅游產品。那么產品的形式就更加應該多樣化。
4.產品營銷、不走尋常路
當我們規劃好產品,生產出產品之后,需要將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如何將產品推銷出去,是生態旅游經營者急需考慮的。與國外發達的生態旅游生產、銷售環節不同。國內對生態旅游產品的認識、宣傳、推廣的力度還不夠。很多游客還不知道生態旅游是什么?還不知道原來旅行可以這么晚。
我們曾進行過一個調查。在四川九寨溝風景區門口,我們隨機從當日進溝的游客中選取了100人,詢問他們對扎如溝的了解程度。結果有90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有8人,曾經聽說過;有2人做過詳細的了解。這就充分說明了,生態旅游在國內還屬于初級階段。這就要求我們的經營者,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思考,我們的產品應該如何進行市場開發。電子商務,或許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生態旅游作為一個引入國內的新興旅游產品,由于其符合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符合游客對未來旅游產品的要求。生態旅游必將成為將來耀眼的明星產品。那么本文對生態旅游產品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一個可行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