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存霞
摘 要:隨著核心素質理念和教育信息技術不斷地融入教育教學的第一線,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已成為一種強有力的、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就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談一些體會和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優勢;切入點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勢
1.巧設情境,營造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大家都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用法,妙在得法。因而,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導學功能,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自身特色,創設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懸念情境等,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生疑、激疑。如教學“分數的再認識”“梯形的面積”等內容時,把握時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探究新知。信息技術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
2.精心設計,探究過程,優化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的優勢,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獲取大量信息,充分挖掘認知過程,優化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探究內在聯系,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充分感悟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獲得正確、清晰的概念,培養了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為教師節省出很多時間,用于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學法指導。既增大了課堂容量,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3.探微入理,突破定勢,培養思維能力
新課標要求,教學不但要使學生長知識而且要長智慧。而發展智力的核心,就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知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就構成了形象性與抽象性之間的矛盾。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讓學生探微入理。如教學“圓錐的體積”等知識點時,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突破定勢,活躍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4.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提升數學素養
每一堂課都有重點或難點內容,而這些內容要求學生必須理解、掌握,并能靈活運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優化學生的認知廣度,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點或很難示范清楚的教學環節,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積極調動學生的知覺直觀功能,刺激學生發散思維,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重點突出難點化解,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如“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等等,都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深入思考,學會探究。
二、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弊端
1.全盤“機”灌,不利思維
學生被精彩紛呈的多媒體信息包圍,不會思考,更不愿思考,因為答案就在后邊,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主動探究的意識,學習的惰性越來越強。
2.本末倒置,缺乏靈動
整堂課被課件牽著走,教學缺少新意,課堂上的精彩生成被遏制,師生的創新精神得不到體現。
3.盲目使用,不重實效
大量的課件擠占了學生自主合作,自我提升的時空層面,探究、匯報、交流、練習……的時間都流于形式,降低了學習效率遠離了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
三、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切入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只有尊重學科的特點,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選擇恰當的切入點,才能實現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
1.信息技術與教學有效融合,還原多媒體輔助功能
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嚴格掌握多媒體演示的支點、時機和步驟,每一部分都應有明確的教學目的,并力求達成最好的效果;且每一次使用應設計相應的導語說明和歸納點,延伸疏導,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多媒體信息技術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幫手。
2.信息技術與板書結合,互為作用,相得益彰
一方面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引發學生思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另一方面通過恰當的板書,把教學要點、公式、演算、推理過程條理清晰的提煉出來,啟迪學生思維,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思考的時間,使課堂教學張弛有度,靈動不斷。
3.信息技術與學生動手探究相結合
在教學中不能用信息技術的演示完全替代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應將二者有效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提升和凝練;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親歷知識的再現過程,培養學生肯鉆研、善思考、勤探索的數學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信息技術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源泉與動力。我們應該把多媒體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完美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產生不斷追求新知、不斷突破自我、不斷進取的學習沖動,讓我們的數學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讓課堂教學更靈動、更高效、更精彩。
參考文獻:
徐國明.巧用多媒體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小學數學研究,2013(7).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