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成文
醋的作用可不止軟化血管
文/董成文
小編最近對醋有種迷之熱愛。白菜在眼中=醋溜白菜,土豆在眼中=酸辣土豆絲,排骨在眼中=糖醋排骨。平時沒什么空炒菜,周末必定會有一道加了醋的菜,酸酸的,胃口簡直不要太好。其實小編愛吃醋,是因為發現了它的秘密——

醋作為常見的食物配料,除了調味,也有不少食用價值呢。
1、增進食欲
終于到了小編公開食欲的這一刻了。不含糊地告訴大家,一大盤的炒粉,不加醋和辣醬,大概只能吃1/3,就膩飽了。但是加了醋的話,妥妥的實現光盤政策。
甚至有時候吃完了,還意猶未盡,感覺肚子里還能再接納一些。這是因為醋中含有醋酸,以及其他有機酸、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它們能促進胃酸的分泌,所以吃了加醋的食物,食欲會大增。
2、減少鹽攝入
在所有的調味品中,除了鹽本身是含鈉的大戶,還有醬油。而健康飲食需要控制鈉攝入,如果鹽分減太多,對于口味偏重的人來說,會讓食物太清淡,反而會減少食欲。
而如果善用調味品,會改善情況。在菜肴中加入適量醋,實際可以減少鹽的放入,這并不會給食物帶來額外的能量和鹽分,反而能讓食物更有味道,不會出現食之無味的現象。
限鹽實際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也就是說菜里加醋,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有一定的作用。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菜肴加醋都好吃,大家偶爾吃一吃就好了。
3、保護維C不被破壞
在各種蔬菜中,青椒、西紅柿、菜花等維生素C的含量較多。但是維C怕熱,遇高溫容易被破壞。醋可以使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的化學結構更穩定,使其不易因烹煮而遭到破壞,而且能減少亞硝酸鹽的產生,所以在炒蔬菜的時候加適量醋,能較好地保護維C不被破壞。
4、去腥、殺菌、提鮮
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給食物殺菌。尤其在吃水產品,如蝦、蟹的時候,蘸著醋吃,不僅能提鮮,還能起到一定的殺菌消毒的作用,制作涼拌菜的時候同理。另外,它具有去腥的作用。煮魚的時候,加入少量的醋,能減少魚腥味,燉羊肉的時候加點醋,能去除羊膻味。
5、熬骨頭湯加醋促進鈣質溶出
在醫療器械風險評估過程中,應考慮“可能風險”的因素,包括與使用醫療器械有關的危害事件的嚴重程度、類型、數量和發生率(醫療器械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和非嚴重不良事件、手術相關的并發癥)、危害事件的概率、危害事件的持續時間、假陽性或假陰性診斷結果引起的風險,還應考慮因使用醫療器械造成的不同類型的危害事件數量和總體影響的嚴重程度。同時發生的多個危害事件可能會具有更大的總體效應。
小九想起以前每次在燉骨頭湯的時候,奶奶都會讓加一勺白醋,據說這樣能促進骨頭中的鈣質溶出。熬骨頭湯時加醋有助于鈣質溶出,這在理論上是合理、可行的。
但是實際的執行卻不容易。因為沒人知道要放多少醋,也不知道需要熬制多久才能讓鈣質足夠溶出。不過有一個可以明確的是,醋會讓骨頭變軟,啃起來就不會那么辛苦了。
此外,泡腳加白醋,也有想不到的功效呢!
1、改善腳氣、灰指甲
腳氣和灰指甲均為真菌所致。而真菌在酸性的環境很難生存,所以晚上泡腳的時候,在溫水里加些醋,堅持泡腳一段時間,可以有效改善腳氣和灰指甲。不過這較適用于腳氣輕度患者,而且需要控制濃度,太濃會刺激皮膚,反而會加重腳氣病。
2、消除疲勞、促進睡眠
中醫認為,醋有收斂之性,能活血散瘀,促進汗孔的收縮。所以,用醋泡腳,能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并調節緊張的神經,讓身體變通暢,在寒冷的冬天能溫暖雙腳,更有助于睡眠。有睡眠障礙的人群,更需要此等“良方”哦。
不過,食(使)用白醋得注意2點
記得小時候很愛吃魚,但是又不夠小心,所以經常會發生魚骨刺喉嚨的事情。為了讓魚骨頭下去,家人也想出了不少招數,什么吞飯、吞韭菜、吞醋啊,都試了個遍。
推薦吞醋的原因是它能軟化魚骨,然而并沒有什么用,小編喝了不少醋,魚骨仍堅挺著,最后是看醫生才解決的。
事實上,白醋經過喉嚨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它可能還來不及和魚骨打招呼就下去了。非但不起作用,還可能損傷咽喉。所以不建議直接喝白醋。
2、三類人盡量少吃白醋
● 胃酸過多、胃潰瘍患者
胃已經千瘡百孔,可別讓白醋再刺激可憐的胃了。
● 醋過敏患者
講真,小編沒見過對醋過敏的人。不過既然過敏了,應該不會作死去吃醋了吧。
● 吃西藥中的人
很多西藥的制作都需要純堿作原料,它溶解后呈堿性。如果立馬吃大量酸酸的醋,那么醋酸可能和藥品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藥性就被削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