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廚師與超級吃貨
專諸是二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一位吳國人,因刺殺吳王而名貫千古。學者們探討他的歷史作用,文藝作品描繪他的俠肝義膽,兵器愛好者苦苦追尋他所使過的那把神秘莫測的“魚腸劍”。其實,專諸是一個廚師,是一個極具工匠精神的廚師,作為一個“吃貨”,我更愿意講講廚師專諸的故事。
專諸,少而喪父,跟隨母親長大,生的膀大腰圓,孔武有力。他性格勤勉踏實、誠實孝順,卻又心靈手巧、重義寡言,符合我們印象中的廚師性格。專諸以屠宰賣肉為生,此時的他,雖然常下廚房,但還不能稱為廚師。
約公元前522年,專諸遇到了從楚國出逃到吳國的伍子胥,專諸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伍子胥與專諸暢談一番后,互相欣賞,互相敬慕,二人便結為八拜之交。伍子胥在吳國見了公子光后,又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公子光對專諸禮敬有加,并妥善照顧專諸的母親,專諸感激其禮遇之恩。公子光說出吳王僚違背祖制竊取了他的王位之事,專諸抱著“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表示愿意為公子光殺僚。方法即是借僚愛吃魚之癖好,專諸為其烹制一條大魚,然后魚腹藏劍行刺。
一杯一盞一故事

特約作家:馮斌
專諸從此開始了他職業(yè)廚師的生涯。專諸先到太湖之邊,遍尋做魚高手,終于找到做烤魚做得最好的太和公,苦學三個月,得到太和公的真?zhèn)鳌W習技法只是第一步,專諸隨后開始學習打魚、辨魚、養(yǎng)魚,自己親自辨認,親自篩選,摸索魚的習性。這是對食材的嚴格要求。之后,專諸日復一日地制做烤魚,不求技廣,單攻一門。一條、二條……一百條、二百條……一千條、二千條……一直做了八年!八年間,專諸的眼里只有魚,他從幾千次的烤制過程中反復調整著各項細微的動作,從百縷香味中做著增減消長,從幾萬人的口中獲取最直接的評價。這條魚的分數從90分奔向99分,又從99分奔向99.99分。
我們從時間上可以看出專諸做魚時的認真和專注,他不驕不躁,精益求精,只想把這條魚做到極致。他當然知道自己對公子光有個承諾,他會踐行自己的承諾,但在他的心中卻并沒有仇恨。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在明知道那一天會不可避免之下,他更幸福于大家分享

獨家專欄:把酒言歡他的魚時的陶醉表情。甚至是,對這道菜的尊重挑撥出他的悟性:人生何嘗不是一道精心制作的菜品,精心地選擇,認真地付出,升華般地煎烤,最終的綻放!
8年后的一天,那個日子終于到了。專諸烤魚已名揚京城,吳王僚早有耳聞。做為一個超級吃貨,他答應了公子光的魚宴邀請,雖然他隱約覺得這個宴會會有風險,但魚肉的脂肪粒在舌尖味蕾上迸裂的美妙讓他無法停止自己的腳步。當專諸端魚上桌時,空氣仿佛凝固了,那令人心旌神馳的香味伴隨著滋滋作響的音韻瞬間撲向吳王僚和侍衛(wèi)的金甲鋼刀,令僚和侍衛(wèi)們頭腦一陣眩暈。王僚應該還不自覺地閉了一下眼睛,以充分讓鼻子享受這一人間香味。因為,當專諸從魚肚里抽出刀來,從容不迫地刺進了僚的心臟時,史書沒有記載吳王僚有任何躲閃的情節(jié)。反想荊軻,注定失敗,始皇帝瞪著兩個眼睛警惕著他呢!專諸用自己卓越的廚藝讓國王冒著被刺殺的風險來品嘗美食,與其說王僚死于專諸,不如說王僚死于美食。
這就是工匠廚師和超級吃貨的故事。兩千多年中,血腥已散去,變成了人與美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