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紅
教育智慧:教師詩意的棲居
王九紅
傳統的教師發展觀往往將教師的發展定位于工具性發展,即將教師的發展作為學生發展的工具。于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成了教師職業生活和職業精神的定位與寫照。這很凄美,甚至悲壯,然而這不是教師職業必然的屬性,教師與學生一樣是活生生的人,也有發展的需要,也有追求自己職業生活幸福的權利。如何處理好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的關系?讓教師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可以讓教師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同時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
毋庸諱言,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是繁雜、枯燥和沉重的。許多教師起早貪黑,日復一日地重復內容“淺顯”的教材,年華與學科知識被不斷消磨。尤其是在當下,家長們對教育的高期待轉化為對教師心理的巨大壓力,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一般職業人員。
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面的協力共為,就教師而言,發展教育智慧不失為一條可行的突圍路徑。葉瀾認為,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素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標志。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他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新情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機智;具有根據對象實際和面臨的情境及時做出決策和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個性的獨特風格。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什么是教育智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們大致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來理解。
一是教育學語境中的教育智慧。教師潤物無聲的育人藝術、剛柔并濟的學生管理、巧妙的教學設計、精湛的課堂教學、機智的臨場表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合理的媒體運用等等都可以被稱為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包含著教師教書和育人兩個方面的智慧,是兩方面智慧的有機結合。
二是課程與教學論語境中的教育智慧,即教學智慧。它剝離了具體學科特點,而對所有學科教學進行普適性的概括。其研究旨趣是揭示教學智慧的普遍原理和規律,建構普遍的教學智慧的發展策略。
三是學科課程與教學論語境中的教育智慧,即學科教學智慧,如語文教學智慧、數學教學智慧、科學教學智慧等。它是教師依據自己的教學觀念,對學生所要學習的學科知識進行轉化,使之成為學生能更好學習的知識形態的能力;是教師整合了知識、經驗、情感和信念等多種因素之后,融通而成的一種實踐智慧。當前分科教學背景下,學科教學智慧是教師教學專業素養的核心。
(作者系南京市天正小學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