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燕店鎮羅莊村,一幢小樓門口掛著一塊廣告牌:中國香瓜之鄉(燕店)甜瓜集包中心,專業電商平臺。進得門去,記者看見幾個人正在包裝櫻桃西紅柿。
“夏天天熱,瓜果爛得快,許多人不敢做了,我不怕,今天光櫻桃西紅柿的發貨量就是200件。”夏季是鮮活農產品網銷的淡季,杜現德的農產品電商卻做得和當天的天氣一樣火熱。
杜現德,這個出生于1988年的農村小伙子,如今是莘縣遠近聞名的“甜瓜哥”。
杜現德家里做了幾十年的瓜果經銷生意。2013年,杜現德萌生開個網店賣瓜果的想法。“一開始賣人參果,第一單賣了4個。當時也不懂怎么銷售,怎么聯系快遞,就隨便找了一家快遞寄過去了。后來算了算,這一單賠了4塊錢。”杜現德說。雖然一開始不掙錢,但他認準了這是個有潛力的市場。“前期出現了很多問題,像運輸、包裝等,主要是沒經驗,也賠了不少錢,但現在都解決了,合作的平臺也越來越多。”
杜現德生意越做越大,2016年注冊了莘縣鮮果鮮味果蔬有限公司,但公司員工卻只有幾個人,有的還是臨時雇的。“我的辦法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杜現德說。
最初,杜現德也想像別人一樣,建攝影室,專門聘請平面設計師,但最后,他把網站設計、產品推廣等“打包”給了煙臺的一家電商公司。“自己組建電商團隊一點都不合算,不如外包出去,做得好就長期合作,做不好就換家公司。”令人過目不忘的漂亮頁面,多樣的促銷活動,使杜現德的店鋪更有競爭力,去年僅甜瓜一項,他的線上銷售額就達到了200萬元。
杜現德的專業特長是熟悉瓜果的特性。“往地頭一站,我就知道這家的瓜長得怎么樣,一打眼,就知道瓜甜不甜,口感怎么樣。”從小就跟著父親經銷瓜果,杜現德對它們的習性熟稔于心,也因此才有了他夏季遠銷瓜果的制勝法寶— —特制的箱子。
從外觀看,杜現德的箱子沒有什么特別,和常見的包裝箱一模一樣。“在這么高的氣溫下,用普通包裝箱裝甜瓜,兩三天不爛就是好的,用我的專用箱,五六天沒問題。”杜現德說,甜瓜有幾十個品種,皮厚薄不一,大小不同,耐貯性自然有差別,因此,他設計了5種包裝箱,不同品種對應不同的箱子。
杜現德的網店中回頭客居多。杜現德說,這全靠專業化的服務留人。“同樣從電商平臺上賣甜瓜,我們經過核算各種成本,現在一箱需要賣55元,小散戶只和市場價比較,可能45元就賣。然而他們在包裝、發貨上不夠專業,很有可能到貨之后瓜爛了、壞了,這種現象非常影響商家信譽。”網銷生鮮瓜果,運輸很關鍵,現在杜現德的公司采用氣袋包裝,妥善解決了瓜果容易破損的難題。“產品的成熟程度也很關鍵,發到省內和省外的瓜就不能選擇同樣成熟度的,需要考慮路上的時間。”經過幾年的摸索,杜現德已經成為當地比較專業的電商之一。
為了把生意做大做強,杜現德更是不斷求新求變。目前他已著手整合多家瓜果經銷商,準備構建產品、渠道、物流、市場深度融合的電商產業鏈、供應鏈。現在,他已有好幾個代理群,每個群里都有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