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全國舞蹈藝術理論及評論人才培養”項目優秀論文選登
引言:2016年10-11月,云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申報的國家藝術基金項目“全國舞蹈藝術理論及評論人才培養”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開班。來自全國各地的50名學子——其中有許多已是小有作為、不乏業績的碩士、博士、副教授、研究員參加了學習。筆者有幸被聘為班主任,為這個“人才培養”出了一份力、盡了一份心。本次由《民族藝術研究》刊發的5篇文章,可以看成這個班結業成果的一次展示——其總體上從兩個向度著眼:一是專注某種現象(主要是創作現象)來闡發舞蹈的學理,這其中既有宏觀的《試論軍旅舞蹈創作中民族民間舞元素的運用》,有中觀的《反思表達創新——從〈精衛〉〈唐婉〉〈長恨歌〉看萬素舞劇創作的審美特征》,還有微觀的《梅卓燕書法舞蹈〈狂草〉的創作研究》;二是精研某種學理來解釋舞蹈現象的,如《“經典改編”舞蹈的前、后文本關系試推》嘗試“符號論美學”的“試推”,又如《原始巫風對楚地樂舞的浸漫與影響》呈現“文化人類學”的“浸漫”。經過同學們的努力和老師們的指導,“全國舞蹈藝術理論及評論人才培養”項目的50篇結業論文雖不乏青澀卻顯露鋒芒,雖仍有困頓卻鼓足了勇氣,雖行走在途中卻明朗著目標……其中已有部分文章被《舞蹈》《北京舞蹈學院學報》等刊用。就某種意義而言,《民族藝術研究》這次開設的專題是這個“人才培養”項目的延續和進階;但同時,這個“人才培養”項目,又為中國舞蹈理論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并凝聚了青春的力量。
(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