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企業本質的演進及研究前沿

2017-03-24 07:15:19艦,王
生產力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理論企業

孫 艦,王 博

(西北師范大學 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企業本質的演進及研究前沿

孫 艦,王 博

(西北師范大學 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企業本質理論是企業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也是區分不同企業理論的重要標志。文章以企業理論的演進史為基礎,回顧了不同企業理論學派的產生與發展,包括了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的主要觀點,闡述了企業的產生、存在和發展的不同學說。認為各學派對企業本質的理解表現出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特點,但是企業本質理論在企業理論不斷發展和演進的進程中逐漸明晰化,這對于我們今后在企業理論研究中超越各學派之間的對立,尋求其統一性與綜合性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企業理論;本質;交易費用

一、引言

自科斯(Ronald Harry Coase,1937)發表的《企業本質》一文以來,引起了學術界對企業本質的高度關注和研究。企業本質理論作為企業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它決定著企業理論研究的最終方向和企業理論對企業實踐中相關現象的解釋能力。Foss(1999)指出經濟學相關的工作者們都認為企業本質理論已成為當代經濟學家們最關注的熱議話題[1]。近些年來由于博弈論、激勵理論、契約理論和信息經濟學等新型理論的引入,使得當代企業本質理論研究在向縱橫不斷地拓展。與此同時,世界上眾多學者如Dow(1993)[2]、Hart(1995)[3]和 Rajan&Zingales(1998)[4]等從不同的視覺對企業本質展開了更深層次的研究。企業本質理論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指企業本質理論的起源學說,第二階段主要是指不完全契約視覺下的交易費用學說,第三階段主要是現代前沿的相關理論,一般將企業理論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又叫古典企業理論,將第二、第三階段統稱為現代企業理論。古典企業本質理論主要是指古典經濟學與新古典經濟學對企業的起源和本質的解釋,現代企業本質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企業契約本質理論和企業能力本質理論[5]。另外,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現代企業理論的延伸與發展對企業本質的研究起到了深化作用。對于企業本質的研究不得不從企業起源學說開始,早期不同學派對于企業起源的研究之中已經隱含了對企業本質的認識。

考慮到分析視覺的差異性,本文在研究了大量文獻之后,嘗試從三個方面來闡述企業本質理論的演進過程,以明確企業起源為第一個方面,以交易費用為第二個方面,以研究視覺的轉變為第三個方面。因此,Coase(1937)以前的理論是企業本質的起源,包括了古典理論、新古典理論、企業家理論等,這一階段的理論還不是很系統的企業理論,所以對于企業本質的認識都是很零散的。后來隨著交易費用的提出,對于企業本質的探討基本上不再區分企業和市場,主要是以交易費用的減少為重要核心因素在不完全契約的框架中分析問題,使得企業理論的研究進入第二個階段[6]。企業理論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企業理論研究的繁榮時期,該時期主要有聲譽理論、戰略理論和權利集理論等,該階段企業理論的顯著特點是對企業本質探討的范圍由企業的內部跳至外部,對研究的焦點由“硬性”要素轉變為“軟性”要素。當前企業理論的研究主要是從經濟學、管理學和組織理論相互交叉融合方面展開的,在堅持了企業異質性的假設下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能力理論、資源理論、知識理論和信息處理器理論等。

二、企業本質理論的起源

(一)古典的分工理論

古典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管理學的源頭,從分工理論研究企業的本質是古典經濟學的特點。亞當·斯密在《國富論》(1776)中,認為勞動分工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所在,企業正是基于分工與專業化的產物。由于分工與專業化的出現,使得每個人不是在各自為政,而是將生產過程細分,由工人分工作業,從而獲得比市場更高的的生產效率[7]。后來,查理斯·巴比吉(Charles Babbage,1833)對亞當·斯密的觀點進行了總結,指出勞動分工使得企業的不同功能走向了專業化,從而使得生產效率提高。馬克思對勞動分工和企業存在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做了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通過考察分工情況下局部勞動對整體勞動效率的影響,馬克思不僅強調分工,同時也強調協作對提高整體效率的促進作用。馬克思從分工與協作兩個方面考慮,指出企業的本質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是一種生產職能的組織,通過該組織勞動和生產資料兩大生產要素相互結合,從這個角度看企業的本質應該是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組織形式。另一方面企業是資本增殖的場所,企業是通過資本雇傭勞動來實現資本的增殖,生產要素所有者通過企業來交易自己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是產權的組織和實現的一種契約形式,是企業本質中的交易屬性與生產屬性的體現。協作可以提高生產力,資本集中加速了單個資本向聯合資本的轉變,因此,分工協作使得企業的規模不斷地擴大,加速了資本主義古典企業向現代企業的過渡。

(二)新古典的技術決定理論

嚴格的來說在西方古典經濟學中沒有正式的企業理論,企業是一個“模糊不清的實體”對于企業理論正式的探討是從新古典經濟學開始的。在過去大約一百年的時間里形成的新古典經濟學,主要是從技術角度開始對企業的本質進行研究的[8]。它認為企業是一個通過投入產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黑箱子”可以用一個生產函數式和一個目標函數來表示:

公式(1)表示企業是既定生產技術條件下包括勞動L,資本K兩類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或生產組織。公式(2)表示企業行為的唯一目的是實現關于產量Q和價格P的收益函數R減去關于產量Q的成本函數C的最大化,即實現資本所有者或股東的利潤最大化。新古典經濟學的企業理論是以價格理論為其核心,說明了企業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以生產效率的提高為目的。正如薩繆爾森(1999)所指出的那樣,企業存在的理由是很多的,但最重要的是來自于大規模生產的經濟性,有效率的生產是需要機器、廠房、裝配線和勞動分工的,企業正是這些元素的組合或組織形式。

(三)企業家的企業理論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之所以能夠成為企業家理論的代表人物,關鍵在于他從經濟思想上給予企業家以重要的地位。企業家理論主要是以奈特(Knight,1921)、熊彼特(Shumpeter,1934)、柯茲納(Kirzner)和卡森(Casson)等人的觀點為主,這些學者的一個共同觀點是將企業看成企業家的企業。熊彼特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企業家的創新能力,熊彼特將企業看作是企業家創新的機制,創新是企業家的天職所在。由于創新可以改變生產函數,生產函數的這種改變可能是由于一種新技術的使用、一個新市場的發現以及新的組織方式的創造等。所以,熊彼特意義上的“企業家”實際上指的是“企業家才能”而不是一種職業、階層或者身份。熊彼特雖然沒有直接論述企業的本質,但是他通過動態的研究方法和思維模式對企業的本質進行了簡介的研究。一方面,從生產角度考慮企業和企業家,企業家在生產過程中扮演的是生產要素的組織者,他是以新的方法進行生產要素的組織生產,這與靜態經濟意義下的變通管理者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熊彼特理論的最大特征就是認為創新是一種動態效率的體現。熊彼特認為企業家的出現是需要特定的外部制度條件和技術條件的刺激的,只有通過動態世界才會可能使企業家的才華得到施展,因為只有動態框架中才需要創新,才需要企業家。最終,企業家的不斷創新就是對生產效率的改變和提高,進而導致生產函數的改變,引入新的生產函數。

三、主流的企業本質理論

無論是古典的分工理論還是新古典的技術決定論或企業家的企業理論基本上將企業看作是一種既定存在的產物所在,它們都沒有論證企業的最佳規?;蛘哌吔缭谀睦?,因此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理論?,F代企業本質理論的研究始于科斯(Coase,1937)《企業的本質》一文的發表,該文章引起了學術界對企業本質理論的深層次研究。關于企業,科斯分析了四個問題:“企業是什么即企業的性質”、“企業為什么生產即企業的起源”、“企業的最優規?;蜻吔缭谀摹焙汀捌髽I是怎樣組織和運作起來的即企業的組織結構”這四個問題正是科斯《企業的本質》一文所研究的[9]。他認為市場是一種交易機制或交易方式,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且市場交易不僅不是零成本,可能有時候交易成本還會很高,所以當市場交易成本高到人們無法接受的地步時人們就會選擇另一種交易方式,即組建企業以代替市場。所以,企業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對市場配置資源起到替代補充作用。不難看出,科斯的企業本質理論的核心就是將“交易費用”引入,他是從交易方式和交易成本角度去考慮企業的本質和起源的。

(一)交易費用理論

在交易費用理論看來,市場和企業都是兩種配置資源的方式,并且它們之間還可以相互替代,由于市場存在著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和市場風險等因素所造成的高額交易費用,為了能夠節約交易費用,企業作為一種新的交易方式便出現。因此,企業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替代形式,換句話說企業的本質應該是市場的替代物,交易費用的存在決定了企業的出現,企業采取不同組織方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降低交易費用。科斯曾經特別指出,在一定的權限范圍內企業家是可以指揮生產要素所有者的,契約的特征就是它可以對要素所有者的權限進行一定的限制。張五常(Cheung,1983)在發展了科斯的相關理論的基礎之上將企業的本質看成是合約或者契約的集合,在他看來企業和市場都是一種無太大差別的契約,所以說一種契約取代另一種契約與企業取代市場是同一回事[10]。在張五??磥?,企業所要描述的只是一系列契約的安排形式,關鍵是這種安排能否降低由于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交易費用。楊小凱和黃有光(Yang and Huang,1995)在繼承科斯和張五常主要思想的基礎之上通過建立數理模型,將他們的思想數理化,該模型應用交易效率表示不同程度的交易費用,同時將勞動分工和專業化的思想引入其中,以衣服生產模型為實例對企業理論中勞動分工的組織方式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著名的間接定價理論。他們二人認為企業的本質是一種特殊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可以將一些交易成本極高的活動卷入分工,例如管理知識的生產,卻避免了對這些活動的直接交易和定價。

(二)專用性資產性理論

專用性資產(specific assets)這一概念是由克萊因(Benjamin Klein)等人于最早提出的。只有當某種資產和某項特殊用途相結合時,該種資產的價值才會被體現出來,否則它的價值是無法表現出來的,或者說即使有價值,與為了獲得該項資產的價值所進行的投資相比較,資產的所有者也是受損失的,這就是所謂專用性資產。即資產專用性是指一項資產只能用作特定用途時才有價值,很難再改作他用。威廉姆森(O.Williamson,1979)結合資產專用性理論深化了科斯的思想進一步發展了交易費用理論。他認為影響交易成本的因素很多,包括了有限理性、資產專用性、機會主義和有限交易頻率等,同時他將資產專用性分了五類,地理區位的專用性、人力資產的專用性、物理資產專用性、完全為特定協約服務的資產以及名牌商標資產的專用性。因此,資產專用性使得一項交易會隨著該項資產專用性的增加驅使交易者選擇交易費用最小化的契約安排,而這種安排會更多地趨向于內部組織或者契約,所以,資產專用性較弱時交易者會選擇市場交易,反之則會選擇內部組織或者企業制度這種形式[11]。故從資產專用性角度來看,企業的本質應該是資產專用性的表現形式。資產專用性理論曾經一度被經濟學家認為是科斯交易費用取得重大實質性進步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促使企業本質理論得到了更深一步的發展。

(三)剩余控制權理論

剩余控制權是指:由于契約具有不完全性,使得不可能在初始合同中對所有的或然事件及其對策都做出詳盡可行的規定,這就需要有人擁有“剩余控制權”以防那些未被初始合同規定的或然事件發生時做出相應的決策。剩余控制權是由格羅斯曼與哈特(Grossman&Hart,1986)提出的,剩余控制權理論是在不完全合同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正是有了合同的不完全性,才有了剩余控制權的存在空間[12]。他們用剩余所有權來定義企業的產權,認為產權是剩余所有權形式的資產使用權力。當契約的權利不能完全明確規定由哪一方購買未明確的剩余權利時,剩余控制權將會被所有權購買。哈特與莫爾(Hart&Mooer,1990)把企業的契約控制權進一步分為特定控制權和剩余控制權兩種類型。事前可以通過契約能夠做出明確規定的控制權權力叫做特定控制權,而在事前無法明確在契約中作一界定的權利,決定資產在最終契約規定之外使用的權力稱為剩余所有權。后來,學者們將格羅斯曼、哈特和莫爾等人建立在不完全合同理論基礎之上的剩余所有權理論簡稱為GHM理論,該理論將企業看作是一個可控制的物質資產的集合,即剩余所有權理論認為企業的本質為可控制的物質資產的集合。剩余所有權理論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為:合同的不完全性造成了剩余所有權的出現,導致了合同未明確規定的的權力歸屬和行使問題,對事前的投資激勵形成影響,無法控制剩余權的一方由于擔心事后利益的分配而減少投資額度。

(四)團隊理論

團隊生產理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阿爾奇安和德姆塞茨(Alchian and Demsetz,1972)等人提出,該理論可以看做是對科斯(Coase,1937)的一種反應。在他們看來產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不能簡單地看做不同要素的組合,或者說產品不是生產要素的簡單加總,生產要素屬于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企業的本質不是雇主與雇員的長期合約,而是團隊生產在所有投入的合約中,處于集權位置的團體充當合約代理人,統一使用所有投入[13]。團隊生產能夠帶來高效率的生產激勵需求與難以計量的產出矛盾致使團隊生產演變為企業,企業可以對要素報酬和生產計量能力以及企業內部機會主義行為進行有效監督,能夠更好地節約交易成本,這是企業優于市場的所在之處,所以說企業本質是團隊生產。要想團隊能夠高效率的運行就需要有一個外部監督者,在阿爾奇安和德姆塞茨看來雇主就是這個外部監督者,他可以獲取剩余索取權,享有所有、占有、使用、處置和收益權,因此產權所有主體是特定的,產權結構是完整無缺的。雇主作為中心契約代理人,他利用監督需要投入許多的特點,很好地獲得了關于團隊生產的技能信息,所以它能夠更好的對團隊成員進行組合,這也是他向團隊雇員出售信息的一種方式。因此,企業也是一種生產、搜集和出售團隊信息的機構或者私人市場。阿爾奇安和德姆塞茨的主要貢獻在于他們把企業作為一種不同要素所有者與代理之間的一種契約,并且很好地注意到了監督信息問題。

(五)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是在 20世紀30年代由經濟學家伯利和米恩斯發現由于企業所有者同時兼具經營者的雙重身份給企業的良好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弊端而提出的將經營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思想,即企業所有者讓渡經營權而保留所有權的理論稱為“委托—代理理論”。但代理人與委托之間由于存在不同的效用函數,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必然造成二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在沒有有效的制度監督下代理人極有可能損害委托人的利益。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威爾遜(Wilson,1969)、斯賓塞和澤克豪森(Spence and Zeckhauser,1971)、羅斯(Ross,1973)、莫里斯(Mirrlees,1974,1976)、霍姆斯特姆(Holmstrom,1979)等都對信息不對稱情況下企業內部激勵機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Sappington(1991)指出如何在企業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委托人設計出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激勵代理人是委托代理理論的中心任務[14]。從以上的討論中不難看出委托代理理論研究的重點是雇主和雇員在不同風險偏好下的代理成本問題,并沒有對企業和市場這兩種組織形式進行刻意區分。Holmstrom和 Milgrom(1994)從委托代理角度出發把企業看作是一種激勵工具,改變了這一研究視覺,一項任務的完成采用內部雇員生產還是外部購買完全取決于完成這項任務的成本,或者說取決于對不同約束人的監督成本和激勵效果。企業可以采取的激勵形式有績效激勵、產權激勵和自有激勵三種形式,因此企業的本質是一種激勵工具,如果將企業激勵成本看成是某種交易費用的話,該理論有關企業本質的說法與科斯的企業本質觀點并無太大差異。

(六)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針對“誰是企業的所有者,誰擁有企業的所有權”的爭論而產生的。在80年代之前這個答案是唯一的,即股東天生擁有企業的所有權,但是到了80年代中后期這個答案變得不再唯一了,出現了分歧,一種認為企業的財產是由股東投入的實物形成,股東承擔了企業的剩余風險,理所當然成為企業剩余索取權與剩余控制權的享有者(Grossman&Hart,1986;Hart &Moore,1990),該觀點被稱為股東中心論;另一種認為企業應該是利益相關者的企業,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投入了一定的專用性投資,同時也承擔了企業經營的部分風險,或者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都應該擁有企業的所有權(Freeman,1984;Blaire,1995,1998),這便是利益相關者理論[15]。經營管理者為了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是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實踐,與傳統股東至上主義比較,利益相關者理論更注重利益相關者的投入和參與,所以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是某些主體利益。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布萊爾(Blair,1995)從企業的價值和風險的承擔方面對企業的本質進行了研究,在他看來企業應該是所有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員工等的企業、或者說企業本質應該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的組織,它的存在應該是為社會創造財富,而不僅僅是為股東創造財富。

四、現代前沿的企業本質理論

無論是萌芽期的企業本質理論還是發展期的委托—代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剩余權控制理論等都各自解釋了企業的一個部分而沒有看到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另外這些理論大部分都是強調企業的物質資產、流動資本、技術技能等“硬性”因素,而很少考慮企業的“軟性”因素?,F代企業理論的前沿研究則從企業的整體出發,同時兼具企業的一些軟性因素來考慮企業的本質,比較有影響的理論聲譽理論,戰略理論,能力、知識和資源理論與信息處理器理論等。

(一)聲譽理論

聲譽理論對企業本質的研究是有其獨特之處,相對于資產和產權等“硬”性因素而言,聲譽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軟”性因素。自亞當·斯密開始經濟學中一直把聲譽作為保證契約誠實執行的重要機制,新制度經濟學認為重視個人聲譽是一種良好的意識形態資本,這種資本可以減少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道德風險,起到對人行為的激勵作用[16]。經濟學中的聲譽理論模型最早是由克瑞普斯(Kreps,1982)等人從博弈論角度創建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連鎖店悖論”指出完全信息條件下的有限次博弈不可能出現參與人的合作行為。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完全契約,在有限次博弈情況下,交易雙方就會容易發生機會主義行為。如果交易的次數足夠多或者是無限次交易,則交易雙方處于重復博弈的狀態,那么雙方的參與者出于對自己聲譽的考慮就會減少機會主義行為,所以,聲譽有助于減少交易費用。在長期的交易中存活下來的一方為了獲取更長遠的利益會更加珍惜自己的聲譽,因此在聲譽的作用下使得交易不用頻繁發生,任何人都會放心的與長期存活下來的一方簽約交易,長期存活下來的一方被定義為“企業”,所以企業的本質是聲譽。聲譽理論雖然從聲譽角度來研究企業給我們以獨特的啟示,但聲譽并非企業所獨有的,它只是組織粘性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不能夠很好的對企業的本質做出實質性的解釋。

(二)戰略理論

自1934年康芒斯(J.R.Commons)在其著作《制度經濟學》中首次使用“戰略因素”一詞以來,企業戰略理論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17]。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管理學家錢德勒(Chandler)出版了自己的《戰略與結構》一書,引起了學術界對企業戰略理論的狂熱探討,該書可謂是開創了企業戰略理論研究的先河。到目前為止企業戰略理論經歷了經典戰略理論階段、現代戰略理論階段和企業戰略理論發展新階段三個發展階段,使得該理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18]。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企業戰略理論從規劃學派到戰略網絡學派、從競爭對抗到合作共生,從紅海戰略、藍海戰略到紫海戰略等眾多思想的交替發展,使得企業本質理論得到更寬范圍的拓展。在不完全契約的視覺下,Dow(1993)把企業看作是一組戰略的聯結,而不是一組契約的集合,他本人特別指出要從“個人理性”角度來分析企業,而不是從交易費用或者產權經濟學強調的“集體理性”來分析,有效的企業形式不一定要最大化準租,關鍵是看投資者能否在準租分配過程中獲得足夠的激勵。投資者的剩余分配取決于他們的談判能力,而談判能力又取決于專用性資產投資的重要性,這就決定了企業的委托權安排。從博弈論角度來分析,企業的本質是對投入者的戰略行為的描述,而不是基于財富最大化的“黑箱子”。

(三)權利集理論

在企業本質理論中,對GHM模型提出最具挑戰性的貢獻當屬于Rajan(1998)和Zingales(2000),他們基于人力資本理論和產權理論的結合,對企業邊界提出了全新的觀點。在他們看來企業之所以能夠取代市場,是因為權利能夠使代理人進行專用性資產的投資,權利變成了企業的核心因素。在權利因素的視覺下,企業的邊界不再是由GHM理論上的物質資產所決定的了,而是由企業的權利所能控制的資源決定的了。他們認為權力可以通過產權、通道(接近關鍵資源的能力)和專業化三種方式獲得,并且突出強調通道在激勵員工人力資本專用性投資方面所不具備的優越性,并且指出通過一定的方法將企業有價值的資源集中起來,使它們的互補性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他們以所羅門兄弟公司和豐田公司為案例對權利集理論做了一定的闡述,說明了雖然所羅門公司下屬的一個證券交易小組在產權上屬于該公司,但是由于公司不能很好地控制該小組,因此小組并不屬于企業,而豐田公司通過有效地銷售策略控制了供應商,供應商雖然在產權上不屬于豐田公司,但卻屬于豐田公司的一部分。所以,如果說GHM理論認為企業的本質是一個“資產集”那么Rajan和Zingales認為企業的本質應該是一個“權利集”。

(四)合約理論

詹森和麥克林(Jenson and Michling,1976)在借鑒科斯的“企業是企業家權威協調交易”的觀點與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的“企業的本質是團隊生產”的觀點后,指出企業本質是合約關系,不僅與雇員,而且與供應商、顧客、債權人等都是合約關系,或者可以說企業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法律虛擬物,是契約的聯結。其主要特征體現在組織的資產和現金流上存在著能夠被分割的剩余索取權,而且在無需其他締約者同意的情況下,這種剩余索取權是可以交易的。他們這種觀點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理論的一種自然延續,認為企業不是理性人,不存在所謂的“目標函數”和相應的“社會責任”。無論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的聯合生產是否存在,但是所有的合約都存在著代理成本和監督問題,大多數組織都是充當多個個體間合約集的結點的法律虛擬物而已[19]。如果把企業看成眾多合約的結點,則企業內部交易和企業間交易的區分就不再有任何意義;相反這兩種合約都是合約連續統一整體的一部分。可以將企業看成一個標準形式的合約,上市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有限責任和不確定的壽命以及股份的自由轉換。當然,個人之間是可以簽訂此類合約的,只是其成本太高,上市公司作為標準形式的合約,節省了人們之間重復談判的成本。雖然詹森和麥克林發展了阿爾欽和德姆塞茨的聯合契約的觀點,卻放棄了對剩余索取權的探究而更加關注代理成本問題,這就完全忽視了企業契約與市場契約之間的差別;但他們的觀點引導人們將企業看作為一組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顯性或隱性契約,為契約理論的更好發展奠定了基石。

(五)能力、知識和資源理論

企業能力理論(capabilities/competence perspective)是戰略管理領域的新興理論。決定和影響企業競爭的關鍵因素是企業理論研究的重點所在,其中戰略能力作為企業能力的最高層能力,指導著企業的一切其他能力。流程能力代表著企業的內部運作能力。市場能力作為企業的外在能力,它是企業一切能力的最終體現。它們是企業能力的三個主體能力,共同決定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能力理論將企業的本質看成是擁有一定能力和資源的組合體,它可以將這些資源和能力相結合應用到現實生產之中,并且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處理現實生產中的各種難題。運行良好的企業可以通過不斷地獲取資源、積累經驗并在組織中傳播知識技能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所以這些獨特的資源就成為了企業競爭的優勢所在[20]。Richadson(1972)把企業的生產活動分為不同的階段,對于相似的生產活動只需要一般能力,但對于一些互補性的能力是需要彼此之間的協調能力,因此,不同的相似性和互補性活動的結合,對應著不同的經濟組織形式,所以,企業的邊界是由企業的能力決定的。從演化經濟的視覺分析,Cantwell和Fai(1999)認為市場在協調知識產品交易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對于知識隨時間的學習增長過程卻不能夠有效地進行協調,所以說,市場不能夠很好地創新。Langlois(1992)把這種長期協調的成本稱為“動態交易費用”,并且認為只有通過大型地縱向一體化,企業才能夠承擔這種費用,成為創新的主角。這種觀點與熊彼特的觀點有著很多類同之處,不同的是他在創新機制上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對于企業能力理論,德姆塞茨(Demsetz,1988)認為企業不是能力的載體而是知識的載體,而在早期的企業資源理論中,企業被理解為一個管理框架下的資源結合,企業活動和戰略則是對資源的充分利用,這些觀點都是對企業能力理論的一種深化。

(六)信息處理器理論

經濟學和組織理論在相互吸收借鑒之后,將企業的本質定義為是一個“信息處理器”(information processor),在組織看來,企業的本質應該是一個對外界的不確定性做出有效協調反應的機構,所以,企業被認為是在一個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中,執行任務的公司成員在進行收索、處理和傳播信息的過程。對于一個組織來說,對信息的快速反應能力和搜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基于有限理性,組織能夠通過使其成員專業化于搜集處理不同類型的信息而節約的成本,正是其優勢所在。馬爾沙克和拉德納(Marschak and Radner,1972)認為組織通過專業處理信息可以節約代理人處理信息和傳播過時的信息所需要的兩類成本。所以,企業就是可以使得代理人處理信息和傳播過時信息的成本達到最小化的信息網絡。博爾頓和德沃特里龐(Bolton and Dewatripont,1994)進一步指出企業的邊界決定于企業處理信息時的收益成本。這個理論在對企業本質的解釋方面還存在很多爭議,因為如果說企業的本質是信息處理器,那么其他的非盈利性機構(政府、學校等)又何嘗不能看做是信息處理器呢,由于該缺陷的存在使得此類理論沒有能進入主流企業理論之列。但是非主流企業本質理論將企業看作是異質的,并且將企業的創新、發展放在了首位考慮,這相對于許多主流理論的同質性假設是一種可貴的進步。

五、結論

企業本質理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以企業起源學說為基礎的相關理論,主要是從企業產生來解釋企業的本質,包括了古典分工理論、新古典技術決定論和企業的企業家理論三種。第二階段是以科斯(Coase,1937)《企業的本質》一文的發表為時間起點,展開了對企業本質的深層次探討和研究,該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有交易費用理論、資產專用性理論、剩余控制權理論、委托代理理論、團隊理論和利益相關者理論等,這一階段對企業本質的探討主要是從企業內部出發以契約的不完全造成的交易費用為討論的出發點。第三階段主要是指比較現代的前沿企業本質理論,該階段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對企業本質的理論研究的視覺和范圍明顯的擴大,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從企業的“硬性”要素到企業的“軟性”要素對企業的本質展開了全新的研究,這一階段影響較大的理論主要有聲譽理論、戰略理論、權利集理論、合約理論、能力與知識資源理論、信息處理器理論等。從企業本質理論的演進史可以看出,不同學派對于企業本質的闡述呈現出多樣性與統一性相結合的特征,同時對企業本質的認識也是一個與經濟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相匹配的過程。人類社會對事物本質認識是一個不斷演進和永不停止的過程,不同學派對于企業本質的多樣性與統一性的發展,為今后企業本質理論的研究和超越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1]Foss,Nicolai J.The Theory of the Firm;an Introduction to Themes and Contributions,Theories of the Firm:Critical Perspectives in Economic Organization,London;Routledge,1999.

[2]Dow,Gregory.Why Capital Hire Labour?[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93,83:118-134.

[3]Hart,Oliver,Firm,Contract and Financial Struc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4]Rajan,Raghuram G.,Luigi Zingales.Power in a Theory of the Firm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2:387-432.

[5]杜晶,2006.企業本質理論及其演進邏輯研究[J].經濟學家(1):115-120.

[6]聶輝華,2003.企業的本質:一個前沿綜述[J].產業經濟評論(2):22-36.

[7]董俊武,陳震紅,2007.國外企業本質理論的演進與評述[J].經濟管理(5):91-96.

[8]蘇東水.產業經濟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黃少安,2013.羅納德·科斯與新古典制度經濟學[J].經濟學動態(11):97-109.

[10]費方域,1996.企業的契約性質——張五常的企業理論評價[J].外國經濟與管理(12):10-13.

[11]牛德生,2004.資產專用性理論分析[J].經濟經緯(3):18-21.

[12]傅紹文,鄧秋云,2004.剩余控制權理論綜述[J].經濟學動態(11):91-95.

[13]費方域,1995.團隊生產、監控和激勵——評阿爾欽和登姆塞茨的古典企業理論[J].外國經濟與管理(7):36-39.

[14]劉有貴,蔣年云,2006.委托代理理論述評[J].學術界(1):69-78.

[15]付俊文,趙紅,2006.利益相關者理論綜述[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16-21.

[16]余津津,2003.現代西方聲譽理論述評[J].當代財經(11):18-22.

[17]吳照云,余長春,2014.企業戰略理論形成與發展的辯證邏輯[J].經濟管理(10):182-190.

[18]曾慶學,龔敏,2008.試論企業戰略理論的演變與新發展[J].商業研究(8):1-4.

[19]賈良定,2001.企業是什么?——西方企業理論述評兼論現代工商企業的本質[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4):140-147.

[20]徐康寧,郭昕煒,2001.企業能力理論評析[J].經濟學動態(7):57-60.

(責任編輯:D 校對:T)

F270

A

1004-2768(2017)02-0121-06

2016-11-14

孫艦(1990-),男,甘肅蘭州人,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經濟學;王博(1989-),男,甘肅鎮原人,西北師范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發展。

猜你喜歡
理論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曰AV在线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亚洲床戏一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中文字幕 91|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啪啪永久免费av|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91毛片网|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99热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欧美福利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亚洲国产系列| 一级毛片基地|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日韩第九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亚洲视频免|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亚洲啪啪网| 久久免费看片|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成人夜夜嗨| 尤物视频一区|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迷奸在线看|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91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伊人天堂网| 日韩 欧美 国产 精品 综合|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久久免费视频6|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9啪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第一页|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狼人色|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