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維
摘 要:最近,中共中央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有關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刻闡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方針。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對于更好地開展高校思政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思政工作;政治基石
準確把握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鮮明地指出并回答了我國高等教育怎樣辦,為誰辦的根本問題。早在延安時期,我黨創建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延安自然科學院時,就確定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并明確辦學是“為革命實際斗爭的需要培養革命的干部”,從而使我黨早期創辦的高等教育不僅為黨的事業輸送了干部和人才,也成為“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把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確立了教育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教育方針,毛澤東同志曾強調,“整個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相適應”。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再次強調了“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這充分表明,我黨始終一以貫之地把辦好教育與黨的事業緊密相連。當前,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率領全國人民建設小康社會,黨治國理政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實現現代化的偉大征程,就是人民所盼,就是黨的事業。作為高等教育應當發揮好其地位和作用,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在為民族復興和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的過程中,實現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準確把握辦好高校的政治定力
中國的高等教育根植于中國的社會制度,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這是我們必須牢記不忘的辦學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并強調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學風。因此,要堅定地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高校必須始終把正確的思想引領放在首位,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做到旗幟鮮明,方向不偏,這應當成為高校黨委的政治定力。要適應當前形勢的要求,建設高校馬克思主義學習宣傳網絡平臺,延伸課堂教學的寬度,加大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力度。不僅要在學習研究的內容上下功夫,在宣傳的方式上也要下功夫:做到既有理論研究,也有普及宣傳;既有基本理論和觀點方法的學習,也有經典閱讀和培訓;從而掌握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趨勢,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過程和基本思想,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了解我黨幾十年堅持馬克思主義不離不棄的原因,讓馬克思主義的陽光沐浴高校的校園,增強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高校還必須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宣傳思政工作的主旋律,不僅讓廣大師生成為堅守具有中國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的守護者,也使高校成為引領社會,高舉我們自己精神標識的“橋頭堡”。
準確把握教育引導學生的思想導向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完成這樣的根本任務,需要高校不斷在人才培養的質量上提高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培養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一流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精深學識,也要有一流的政治素養。高校思政工作,是中國高校的特色,要在一流人才培養中發揮作用。因此,高校要將思政工作貫徹于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服務于人才成長的過程中。判斷學生是否德才兼備和全面發展,不能只看學業水平,而要關注學生思想發展,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要把思想引領作為學生德才兼備和全面發展的精神營養,與學業學習相結合,從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四個維度發力,以正確的思想引領把好思政工作的航標。應當看到,思政工作面臨著方方面面的挑戰:一方面,是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潮的影響,意識形態的交鋒尖銳激烈;另一方面,是現代信息手段的轉變,各類負面信息傳播迅速,對學生的思想產生了很大沖擊和一些不健康的影響。所以,要把握好大是大非問題,要堅守好意識形態陣地,要努力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在正確的思想引領下,幫助學生定位人生,為黨和國家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
準確把握做好思政工作的規律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充分認識思政工作的長期性和規律性。首先,要遵循思政工作的規律。思政工作解決的是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所以,必須把思政工作作為系統工程,既有黨委工作部門聯動工作,又有學生工作部門直接工作;既有課堂的正面教育,又有課堂之外的實踐教育;既有思想理論的教育引導,又有文化育人的熏陶感染。將思政工作的傳統優勢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打造網絡思政的精神家園,讓學生感受到親和力,從而取得思政工作的最大成效。其次,是要遵循教書育人的規律。將高校的課堂作為思政工作的陣地,作為輸入正能量的場所,要指導和發動教師人人都學會做思政工作,都能做好思政工作。教師不能只關注學業培養而忽視思想教育,講知識、講學問,也要講做人;講前途、講發展,也要講責任,要真真切切把教書育人融入到教學的全過程,讓每一個課程都能授業、解惑、傳大道、明大理,用學識影響學生,用精神感召學生,使學生從最直接的身邊感受到理想的光芒和人生的啟迪。最后,要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聚焦學生為中心,不盲目灌輸,不生硬說教,堅持問題導向,根據學生在學習的不同階段,遇到問題的不同時候,產生困惑的不同節點,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潤物無聲、以情動人,使學生在價值觀形成、思想認識變化的時時刻刻都能受到思想的關懷,成長的關心。
準確把握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
加強思政工作,不僅高校黨委擔負著重要的職責,而且每一位教師同樣擔負著重要的職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傳道者,既要明道也要信道,更要在師德、師風方面身體力行,堅守職業操守和道德品質,錘煉政治素養,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個統一”,即堅持教書和育人的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的統一,堅持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的統一,堅持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的統一。高校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思政工作的要素抓好抓實,通過師德師風建設,樹正氣、講正道,以優良的師德師風形成校園思政工作的良好生態。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思考,作為教書育人的導師,應當以怎樣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擔當,在培養學生中,對可能影響學生政治素養、社會認知以及價值判斷等方面給出正確的導向;應當怎樣在厚實學養,提供學術成果的同時,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正確的思想力量和文化價值。而對于黨員專家學者,應當怎樣凸顯黨員的身份和黨性意識,在政治上、思想上做忠于黨的教育事業的踐行者,為做好思政工作身先士卒,做好表率。讓高校的每位教師都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良好的師德師風帶動學生,在知識教育中升華思想的轉變,建樹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責任編輯:陳 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