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熱線
我剛30出頭,可肚子已經“超標”了,儼然成了個大腹便便的大叔。由于經常在外跑業務,應酬多,喝酒也在所難免。朋友們笑稱我這“啤酒肚”是喝啤酒喝出來的。喝啤酒真能導致“啤酒肚”嗎?有沒有什么恢復的好辦法?
北京 張先生
答:“啤酒肚”是一個被廣泛誤解的詞,其原本是形容肥胖的肚子就像剛喝過幾瓶啤酒之后鼓起來的樣子。然而現在經常被誤解成“肥胖的肚子是由于喝啤酒引起”。
究其本質而言,肥胖肚子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是長期能量攝入過量而又沒有及時消耗掉的結果,即使從來不喝啤酒的女性,如果長期能量攝入過量,也是同樣會出現“啤酒肚”。就啤酒本身而言,其能量并不高,因為啤酒的水分含量超過90%。
導致肥胖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動物性食物吃的比較多,谷類食物、蔬菜水果相對較少。
二是不愛運動,體育鍛煉少,能量消耗少。
任何過量飲食都會引起健康問題,導致量變到質變,要科學合理飲酒,樹立正確的飲酒理念。糾正過后,才有望恢復昔日“苗條”身材。
我女兒才上初二,可眼鏡度數已經500度。經常聽鄰居說,不要老戴眼鏡,越戴度數越深。不讓女兒戴眼鏡,她看東西不大清楚,生活不方便。可每天讓她戴眼鏡,我也擔心像鄰居說的,眼鏡度數加深。這該如何是好?
河南 劉女士
答:越戴眼鏡,度數越深,這可以說是大眾對眼鏡最根深蒂固的錯誤認識。
其實,近視度數的加深和眼鏡無關。相反,佩戴眼鏡可以緩解和控制近視加深的速度。目前研究認為形覺剝奪是近視發生進展的因素之一,近視眼不戴鏡時,眼睛視物模糊(處于形覺剝奪狀態),反而促進近視的進展;戴上眼鏡后,眼睛處于相對正常的環境里,看遠看近都很清晰,在這種環境里,只能緩解和控制近視加深的速度。
有的家長就要問了,既然戴近視鏡有好處,為什么我的孩子眼鏡度數還是每年都要加深呢?
近距離用眼過度是青少年近視加深的重要原因。現代社會價值觀的成功與“不近視”如同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要求孩子“成功”,這就意味孩子要放棄玩樂的時間,增加學習時間,眼睛為了適應這個長期看近的環境,而發生眼軸增長等一系列的變化,從而形成真性近視。近視本身是一種生物適應的結果,看近多,自然就近視了。
歸根結底,近視是多因素致病的結果,其發病機制非常復雜,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和使用近視鏡了。佩戴近視鏡后,仍然得注意用眼衛生。盡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多做戶外活動,羽毛球和乒乓球這些忽而看遠又忽而看近的運動,能緩解視疲勞,是對眼睛很有益的運動。
2.1.5 甘草總黃酮藥液的配制 將甘草總黃酮粉末混懸于0.5%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中配制成17 mg/mL的藥液,于4 ℃冰箱保存。
最近,看到了“仰臥起坐導致癱瘓”的文章,內容稱仰臥起坐中的“抱頭”動作會給頸椎帶來壓力,造成頸椎內血管破裂。這是真的嗎?
海南 戴先生
答:做仰臥起坐這個動作時,主要鍛煉的是豎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需要鍛煉這些肌肉群的一般是那些經常久坐的人,他們的腰部力量比較弱。
仰臥起坐致癱這種事情非常偶發,往往是患者本身有椎管內動靜脈血管發育畸形,在做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等爆發性的劇烈運動時,有可能誘發血管破裂。所以對成人來說,自身脊柱、血管等沒有問題,壓根就沒必要擔心。
仰臥起坐的“危害”缺乏實驗數據論證,僅僅是從動作形式就得出其對頸椎具有損害,或者由極個別并不確定的病例或說法來進行質疑,理由不夠充分。還有人說,“實際在做動作時,大家都是用雙手緊抱后腦,用力往前,才能帶動上半身坐起,和這些肌肉群受到的鍛煉相比,頸部、脊椎受到的傷害是最大的。”
當然,我們不能用極其個別的一些現象來反駁仰臥起坐的鍛煉意義,不論做什么樣的運動,不過量、不超承受能力、不爆發、不迅猛的開展才是關鍵。相對于其他的運動形式,仰臥起坐要求低,便于掌握。但對于老年人來說,做這樣的運動,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來進行,切不可盲目鍛煉。
最近,朋友圈的養生達人們開始推薦麥苗汁,據說喝了以后,“三個月內治好三高,因為堿性極強,能夠中和體質。還能重建人體,活化細胞,并且殺死癌細胞,治愈癌癥……”麥苗汁真的這么玄乎嗎?
湖南 沈女士
答:跟其他許多常規的蔬菜相比,小麥苗在營養上并沒有特別大的優勢。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表明,麥苗汁能治療疾病和抗癌。盲目喝麥苗汁非但治不了癌,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對于麥苗流傳的那些抗癌功效,美國癌癥協會(ACS)也進行了評估,結果認為,目前關于麥苗的健康研究很少,而且幾乎沒有臨床研究,只有一項小型臨床研究顯示喝麥苗汁可以緩解結腸炎。這項隨機雙盲實驗將幾十個大腸炎患者分成兩組,一組采用常規處理,一組使用一定量的小麥苗汁。結果發現,服用小麥苗汁的那一組患者的狀況似乎要好一些。但是這項實驗本身的樣品量很小,說明不了什么問題。至于癌癥、心血管疾病等,目前都沒有任何研究顯示麥苗汁對人體有益。
在中醫學中,與麥有關的中藥共4種,分別是炒熟的麥芽、不炒熟的麥芽、浮小麥、以及淮小麥,且功效也是各有不同。炒熟的麥芽入藥能開胃,能幫助哺乳期的婦女回奶,生麥芽能舒肝,浮小麥是治療盜汗的,淮小麥則能寧心安神。
小麥苗不屬于中藥,可作用不外乎這4種,不可能像網上傳的那樣神乎其神。提醒大家,麥苗偏涼,適當喝點,問題不大,如果有不適癥狀,就不要再喝了。
經常聽大家說起“晨起一杯水”,說可以清腸胃、排毒養顏、稀釋血液,甚至還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我也堅持了半年多,可不久前去檢查,有個醫生說我脾虛濕重,并不適合每天晨起喝水。這是真的嗎?
甘肅 宋女士
答:從中醫理論來講,很多體弱多病、脾胃虛寒、脾虛濕重、消化功能欠缺、肺腎功能不足的人,晨起在不口渴的情況下不宜喝水。很多人被家人強迫“晨起一杯水”,有的甚至是二杯、三杯,可是他們并不渴,不想喝水。人體的陽氣會在早上開始升起,但喝水反而會阻礙陽氣升起。一個人陽氣弱不弱,可通過觀察面色來判斷。如果面色光潤明快,那就表明體內陽氣充足;如果面色澀滯暗淡,那就代表身體里陽氣較少,陰氣偏多,這樣的人起床后不宜飲水。反之這樣的人喝過以后還會引起身體不適。
水的郁積可導致百病。臨床中,一些囊腫患者就是因為不當飲水導致療效降低。患慢性病的人血液黏稠,希望通過多喝水來稀釋血液,其實盲目這么做反而會增加心腎負擔。中醫的痰飲、痰濁都由水液代謝障礙而引起。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痰濁和身體免疫、高血壓、血脂異常、冠心病、癌癥、哮喘及精神病等都有關系。
那每天喝多少水合適呢?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水平衡公式,輕體力勞動者每天最基本的飲水量至少要達到1.2升,而隨著外界氣溫、工作生活環境等的不同,飲水量有所不同。在夏天,每天的飲水量需要至少保持1.5升以上,這樣才能保證身體有充足水分。而且,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因為當你感到口渴的時候,身體其實已經脫水近2%~3%。如果每杯水約200毫升,那么就每天喝8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