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 琪
中國老年人何以鐘情廣場舞
⊙齊 琪
曾經有個跟筆者一樣憂慮的朋友發郵件和短信給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親友詢問:“你們那里的大爺大媽都怎么鍛煉身體? ”
東京的朋友回答:“這里的老太太不太鍛煉身體,她們插花、喝茶,老爺爺養狗、拾掇庭院。”
首爾的朋友回答:“首爾的老太太每周都會去爬山,三兩朋友一起。”
赫爾辛基的朋友說:“夏天慢跑、游泳或者去森林摘莓果,冬天滑雪。不過,赫爾辛基是特例,這里走幾步就到森林了。”
舊金山的朋友說:“我媽媽隔天去俱樂部做瑜伽,在路上我經常看見老人們慢跑、遛狗……”
由此可見,健身不是老人世界所必需,即使健身,方式也絕對不止廣場舞一種。
那么我們中國的老年人何以鐘情廣場舞?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于海認為,越來越多中國老年人加入廣場舞,更多地是為了滿足健身之外的社交需求。
近期有媒體評論認為老人們跳廣場舞被污名化是背了城市空間匱乏的鍋,呼吁建設更多的場館、場地為廣場舞提供條件,筆者認為這并非良謀。要改變沖突中的不同年齡群體,雖然可以寄希望于政府和開發商見縫插針地建設更多公共空間和鍛煉設施,但如果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死不讓步,恐怕再多的場地也難以消減沖突。
筆者認為,想要改變現狀,需要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們共同努力。廣大中青年人應引導老人進行更多的文明鍛煉和交往方式,同時,也需要老人們適度克服時代印記,多多開拓視野,加入到更為多元化的興趣愛好、體育鍛煉中去。
最后,筆者想到那句著名的電影臺詞 “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打籃球與廣場舞都是很好的健身方式,并非兩件矛盾不可調和的事,只要每個人都能先從自身做到克制、謙和、禮讓,兩個群體才會和諧并存,對嗎?科學家韋恩·韋斯科特博士說:“力量訓練是一種很好的修復方法,堅持10~12周,就能將后背疼痛的程度減輕30%~80%。”
(摘自《老年生活報》)
運動處方:每周進行2~3次的力量訓練,鍛煉下背部、腹部和腹斜肌等肌肉群,能減輕脊柱的壓力,改善關節靈活度,從而起到防治后背疼痛的作用。
發表在《性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不鍛煉的女性相比,跑步20分鐘的女性性欲更容易被調動起來。美國婦產科醫師阿莉莎·德瑞克博士說:“鍛煉能增加血液流量,增強伴侶在性生活中的參與意識。”經常鍛煉還能令人們對自身形象更加自信。
運動處方:做些能增強心肺功能、有身體接觸的運動,如跳拉丁舞。
《火花:大腦的革新性運動科學》一書作者約翰·瑞特利博士說:“如果你總是控制不了食欲,零食不離手,可通過運動來遏制大腦的這種渴望。”
運動處方:想吃東西時,立刻快步走15分鐘,能讓大腦對食物的渴望“短路”。
美國阿巴拉契亞州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教授大衛·尼曼研究表明,每周5次有氧運動能將每年請病假天數減少43%。
運動處方:慢跑、騎車或跳舞能提高心率,進而增強免疫力。需要注意的是,劇烈運動最多90分鐘,否則會增加生病的風險。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