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翔
雨季做好兩件事:祛濕氣 防脫發
⊙徐小翔
入伏后,天氣逐漸悶熱、潮濕,氣壓也低,很多“毛病”會趁機襲來,不少人表示整個人都不好。
“濕噠噠、黏糊糊成了不少人每天的常態。”浙江醫院中醫內科中醫師葉宜靜碰到一位52歲的張大叔,就是被“濕”困擾。最近半個月來,他總是出現大便稀,每天四五次,稍微有點腹痛,吃飯沒胃口,精神也不足。
《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濕能致病,而且分成“外濕”和“內濕”。葉醫生告訴記者,“外濕”多來自于體外,或因久居低下潮濕之地,或天陰多雨,導致周圍環境的濕氣太多,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造成濕病。梅雨季就是誘因。
俗話說:“千寒易去,一濕難除。”濕性黏滯,不易去除,所以濕邪所致的疾病病程都較長,容易反復發作。葉宜靜建議,飲食上要節制,不能暴飲暴食,少食多餐最佳。盡量少喝酒,因為酒是濕熱之品,最傷脾胃。少吃油膩、高糖類的食物,它們容易化生內濕;少攝入生冷食物,比如夏天的冰凍冷飲,以及一些未熟透的海鮮;提倡多吃水果、蔬菜,但是對于沒有制熟的水果沙拉、蔬菜沙拉過于生冷,不提倡長久食用。
要提醒的是,在這個季節要注意謹慎進補滋陰類的食品,比如鐵皮石斛、玉竹、生地黃、熟地黃,補得過多容易壅滯體內,造成氣血不暢。
“天氣熱了,早上起床梳頭發時總能看見地上好多頭發,看得我都心慌,害怕自己會不會脫發成光頭。”近日,24歲的周小姐來到杭州市中醫院咨詢皮膚科主任王小勇。事實上,最近門診中時王主任常碰到大把大把地掉頭發的患者。
王小勇說,頭發的脫落與多種因素都有關系。大家知道,蛋白質是生成和營養頭發所必需的重要物質,通常以肉類食物含量較多,但是由于天氣悶熱,人們更喜歡吃得清淡,肉類食物攝取相對減少,導致蛋白質供給不足,頭發容易脫落。
其次,夏天過多食用冰淇淋等冷飲也會引起脫發。冷飲會造成突然的毛囊收縮,這對夏天原本需要大量出汗排熱的毛囊尤為不好。
專家給出幾點建議:采用含薄荷清涼成分的護發品在炎熱的夏天給你帶來清涼的感覺;不偏食,保持食物的多樣化,盡可能選擇富含維生素A(如牛奶、胡蘿卜等)、維生素C(各種水果和深綠色蔬菜)等類別的食材;還要學會正確梳頭,選能防止靜電材質的梳子,如牛角梳、黃楊木梳。梳頭應該從額頭的發際一直梳到頸后的發根處,每次10分鐘,適宜用力,以使頭皮產生微熱感為好。此外,可每天進行頭部局部按摩:用雙手十指指端在頭皮上向前或向后梳理頭皮頭發,每天進行數次,每次5分鐘左右。
(摘自《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