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 劉廣宇
愿聞妃子笑,無憂荔枝病
□國家高級公共營養師 劉廣宇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千古名句描述了楊貴妃對荔枝的喜愛之情,而荔枝從此也有了其他水果無可比擬的代言人——楊貴妃。荔枝除了口感上給我們帶來滿足,您是否知道荔枝還有藥用價值呢?荔枝病又是怎么回事?
荔枝營養豐富,除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三類營養素,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B1和維生素C在每100克荔枝中的含量分別為0.1毫克和41毫克,在同類水果中排名分別為第7和第9。而荔枝果肉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蔗糖,占總糖量的70%以上,為多種水果之首,能夠起到快速補充能量、提供營養的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荔枝可“止渴,益人顏色,通神,益智,健氣(補腦健身),治瘰癘、瘤贅”。生食荔枝肉可以治療口渴咽干、胃陰不足。同時,經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作用,能改善失眠健康等癥狀。
除了果肉,荔枝核也因其藥用價值被廣泛應用。荔枝核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本草綱目》記載:“(荔枝核)行散滯氣,治頹疝氣痛,婦人血氣痛”,而《本草備要》中記載:“(荔枝核)入肝腎,散滯氣,辟寒邪,治胃脘痛,婦人血氣痛”。現代臨床上,荔枝核多用于治療胃脘久痛、肝郁氣滯、疝氣疼痛,女性氣滯血淤腹痛、睪丸腫痛等癥。
荔枝營養又可健腦,卻有很多人因為聽說吃荔枝會引起“荔枝病”而不敢吃。吃荔枝就一定會得荔枝病嗎?
荔枝病發生的主要誘因是果糖。曾有人做過果糖耐量和葡萄糖耐量的動物對比實驗,結果發現注射果糖1小時候后出現葡萄糖低峰值,此時的葡萄糖濃度均顯著低于注射前的濃度水平。通過實驗我們可以了解到大量攝入果糖,確實有可能會導致血糖降低。
果糖引起血糖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果糖的代謝經過果糖激酶形成果糖-1-磷酸,后者可以競爭性抑制葡萄糖激酶和調控蛋白的結合,從而導致葡萄糖激酶活力增強,引起血糖下降。但對于荔枝來說,它并不只是含有果糖,以品名為妃子笑的荔枝為例,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分別為6.3%、5.9%和5.2%。荔枝中同樣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在已經處于血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通過抗體來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就同樣可能造成低血糖。
所以果糖雖是荔枝病的發病誘因,但并不是荔枝病發病的主要因素,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人體內的酶活性和激素水平。一般來講,發生荔枝病的人也只是少部分而已,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吃荔枝是不會引發荔枝病的。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荔枝病的實質影響就是低血糖。常見的臨床表現有頭暈、心悸、疲乏無力、皮膚濕冷、面色蒼白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口渴和饑餓感,或發生腹痛腹瀉癥狀。個別嚴重患者還可能出現突然昏迷、陣發性抽搐、皮膚紫紺、呈間歇性或嘆息樣呼吸、血壓下降等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荔枝后出現頭暈乏力等低血糖的典型癥狀即表明很可能患上了荔枝病,此時應立即停止食用荔枝并及時治療。病情不嚴重的患者,口服葡萄糖水或是白糖水,以補充必要的葡萄糖,糾正低血糖。出現抽搐等嚴重癥狀的患者,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荔枝味美可口,營養豐富補腦益智,卻也不是多多益善的。建議成人一次食用不要超過150克,兒童不超過5顆,切不可一次性大量食用荔枝或是空腹吃荔枝,一般飯后半小時食用為宜。同時,荔枝的糖含量比較高,不建議糖尿病患者食用。
面對果肉甘甜可口的荔枝,是不是總是禁不住誘惑呢?只要沒有相關疾病,適當食用是沒有問題的。屬于荔枝的季節又一次的到來了,讓我們趁機品嘗一下楊貴妃代言的水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