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龍牡湯溫調脾肺
名老中醫坐診
傅延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國家級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人。現任世界中聯經方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方藥量效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方藥量效研究分會副主委、對外交流與合作分會副主委、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常委等。長期從事中醫藥臨床、教學和科研,有著30多年的臨床醫療經驗。擅長治療內、婦、兒科多種疾病,精于脈診和望診,善用經方,藥量精準,療效卓著。
生活中常見這樣一類人群,他們身體虛弱,精氣神不足,容易疲倦,少氣無力,面色不華,看起來似乎有一些貧血;食欲不太好,身體不溫暖,手腳發涼,喜歡溫暖一些的氣溫,氣溫稍微低一些就會感到身體不舒服,容易感冒,感冒以后的癥狀常常是鼻塞、流涕、噴嚏、咳嗽、頭昏冒虛汗、身體酸楚不舒;一般不發燒,即使發燒,體溫也不會很高,往往就是低熱,最多是中等程度的發熱。他們可能容易出汗,出汗時怕被風吹著,還要用衣服捂住身體。還有一點,他們的血壓往往是比較低的,而且脈壓差較小。
用中醫學的眼光看,這一類人群的狀況是脾、肺氣虛。“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由于脾、肺氣虛,他們身體呈現某種程度的寒涼特點,火力不足。脾、肺氣虛,正氣抵抗不了邪氣,所以動不動就感冒。畢竟正氣不足,身體的反應差,也不容易發熱,即使發熱,體溫也不會很高。對于這種狀態,中醫有若干的藥方可以應用,我常用的一個藥方是經方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方藥:桂枝、白芍、生姜、煅龍骨、煅牡蠣各9克,炙甘草6克,大棗12克。
上面7味藥物最好搗成黃豆大小的顆粒,加上大約700毫升的冷水,用小火煮沸,維持20分鐘左右的時間,過濾以后,分成2~3份,早、中、晚溫服。成人每次服大約200毫升,小兒每次服80~100毫升就可以了。
方解:本方桂枝是君藥,它味辛性溫,既可以在生姜的協助下發散淤積在皮膚、肌肉、脾胃和肺里面的風邪、寒邪,又可以與生姜和甘草一起發揮維護衛氣、溫補脾肺的功用,還可以與芍藥、大棗一起發揮調和營衛、調補脾胃、調補陰陽的功用。芍藥、大棗具有益陰養營的作用;在桂枝、甘草、生姜的協同下,芍藥、大棗益陰養營的作用得到加強。龍骨、牡蠣能夠收斂、固攝正氣,不讓精氣外泄。所以本方具有扶正祛邪、調補脾胃、益陰和陽、固攝精氣的作用,對于前面講的脾、肺氣虛狀態能產生良好的調補效果。此外,本方對于正氣虛弱、陰陽失調性質的少腹發緊、陰部發涼、遺精、心悸、失眠、自汗、盜汗等病癥都有效。還有醫生用本方治療虛弱性質的不孕癥、先兆流產、慢性腹瀉、更年期綜合征、慢性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蕁麻疹等。
急性感冒發熱、肺部感染,或者急性胃腸疾病的恢復期,邪氣消退得差不多了,正氣沒有完全恢復,患者感到身體不輕松、不爽快,食欲還不是很好,或者還有輕微的咳嗽,或者稍微動一動就出汗、氣短,讓患者用本方吃2天藥也會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