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幸芳,胡云光,譚成軍
(1.衡陽市農業委員會,湖南 衡陽 421001;2.常寧市經濟作物站,湖南 常寧 421500;3.衡山縣經濟作物站,湖南 衡山 421300)
衡陽市茶葉產業品牌化發展的建議
尹幸芳1,胡云光2,譚成軍3
(1.衡陽市農業委員會,湖南 衡陽 421001;2.常寧市經濟作物站,湖南 常寧 421500;3.衡山縣經濟作物站,湖南 衡山 421300)
分析了衡陽市茶葉品牌現狀,闡述了近幾年來衡陽市茶葉產業品牌化發展的舉措,提出了衡陽市茶葉產業品牌化發展的建議。
衡陽;茶葉;品牌;發展建議
Key words:Hengyang City, Tea, Br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
茶葉產業曾是衡陽市的農業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生產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深厚。西漢時期就開始產茶,唐代的“南岳云霧茶”和宋代的“塔山山嵐茶”、“江頭茶”成為貢茶。高峰時期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全市茶園面積13440 hm2,有大大小小茶場1497個,茶葉成為衡陽市第二大出口創匯產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全市茶葉產業嚴重滑坡。進入新世紀以來,茶葉產業在調整中恢復,現有茶園面積6700 hm2,創建了南岳云霧茶、綠彤有機茶、塔山山嵐茶、江頭貢茶、高峰毛尖、岳北大白等品牌,“壽岳”、“煙霞”、“京湘”、“水木芙蓉”4個商標為湖南省著名商標,“壽岳”牌南岳云霧茶為湖南省名牌產品。特別是2016年,湖南省開展了湖南茶葉“十大”區域公共品牌評選,“南岳云霧茶”獲評2016湖南茶葉“十大公共品牌”稱號;此外,常寧市榮獲“2016年度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命名常寧市為“中國生態有機茶之鄉”,影響力不斷擴大。南岳區茶業協會2015年申請了“南岳云霧茶”地理證明商標注冊,常寧市茶業協會2016年申請“塔山山嵐茶”集體商標注冊。南岳、常寧塔山、衡南寶蓋、祁東高峰等茶葉生產基地通過歐盟有機認證。南岳區、衡山縣、常寧市進入全省優勢區域建設重點縣。全市現有14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2家茶葉生產專業合作組織。
但是,衡陽市茶葉產業與成為農業支柱產業的要求仍相差甚遠。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投入缺乏。由于城市化、工業化的沖擊,茶葉生產被邊緣化,市及縣級財政幾乎沒有多少資金投入,缺乏可行的優惠政策及扶持措施。二是品牌不響。各茶葉生產、經營者各吹各的調,各打各的牌;初級產品多,加工增值少;品種多,品牌少;沒有大產業、大市場、大一統的觀念,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品牌,對統一打造南岳云霧茶品牌認識不夠,患得患失。
2.1 政府重視支持
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15年開始,把茶葉產業作為農業第六大支柱產業來重點發展。《衡陽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和《衡陽市“十三五”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均把茶葉作為農業十大重點產業列入重要發展規劃。
2.2 開展品牌評選
2013年6月,由市人民政府、省農業委員會、省茶業協會三家聯合舉辦了首屆衡陽茶文化節暨茶產品博覽會,開展了“最具影響力茶葉品牌”評選,評出了綠彤牌有機茶、煙霞牌南岳云霧茶、壽岳牌南岳云霧茶、岳北牌岳北大白茶、“海堅”江頭貢茶、桐鐘嶺牌塔山山嵐茶、神絲牌塔山紅茶和塔山甘露茶8個茶葉品牌為“最具影響力茶葉品牌”。
2.3 舉行祭茶大典
2014年4月8日,中華茶祖節南岳祭茶大典活動,南岳、常寧、衡南、耒陽、祁東、衡山、衡東等茶葉產區攜首班品牌新茶參加祭茶大典。2015年4月10日,中華茶祖節?南岳祭茶大典暨無我茶會活動,除衡陽本地品牌茶外,岳陽、株洲、永州、郴州、益陽等產茶區也恭奉了上等品牌茶參加祭祀。2016年4月24日,“中華茶祖節?南岳祭茶大典”活動升格到政府層面,
由中華茶祖節組委會、市政府主辦,南岳區政府、市農業委員會承辦,吸引了岳陽、株洲、永州、郴州、婁底、益陽等產茶區參加祭祀。
2.4 舉辦茶葉評比
2015年10月,舉辦了衡陽市紅茶評比大賽,參評企業12家,參評紅茶14個,其中名優紅茶9個,大宗紅茶5個。邀請了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湖南農大博士生導師劉仲華和省茶業協會會長曹文成領銜專家評委5人和從全市征集并通過專業培訓的民間品茶師中隨機抽取大眾評委20人共同組成評委會,評選出了特等獎4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4個。
2016年5月,舉辦了衡陽市綠茶評比大賽,邀請省茶葉學會理事長、湖南農大博士生導師肖力爭和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包小村及省茶業協會名譽會長曹文成等本省5位著名茶葉專家擔任專家評委,相關專業人士及部分通過專業培訓的民間評茶師共20位作為大眾評委,共同對本地19家茶企、專業合作社選送的20種綠茶進行嚴格鑒評,評出5個特等獎、10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
2.5 創建茶葉品牌
“壽岳”、“煙霞”、“京湘”、“水木芙蓉”4個商標獲湖南省著名商標稱號。2014年,“壽岳”牌茶葉榮獲“湖南名牌產品”稱號,“煙霞”牌南岳云霧茶及“神絲”牌茶葉榮獲“衡陽名牌產品”稱號。
參加湖南省首屆“瀟湘杯”名優茶評比,岳來客皇芽、龍嘯新橋毛尖、江頭貢茶、綠彤銀劍等4個綠茶及紅壽泉牌塔山山嵐紅茶獲金獎,九龍塔牌塔山山嵐綠茶、衡綠黃金碧玉、南岳云霧毛尖、神絲牌塔山山嵐綠茶等4個綠茶獲得一等獎。
參加2016湖南茶葉“十大公共品牌”等評選活動,“南岳云霧”入選2016湖南茶葉“十大公共品牌”。承辦第七屆湖南茶業博覽會暨常寧生態有機茶品評推介匯報會,在本次博覽會上,常寧市被授予“生態有機茶之鄉”稱號。
綠彤銀劍綠茶在2016年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名優茶評選榮獲金獎。“海堅”江頭貢茶2014~2016年連續三年榮獲中國( 上海)國際茶葉博覽會“中國名茶”金獎。“胡家園江頭紅茶”獲2015年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金獎”。“九龍塔牌綠茶”在中國茶葉學會2016年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獲一等獎。參加由中國、臺灣、馬來西亞、韓國、澳大利亞等舉辦的2016年第二屆亞太茶茗大獎賽,塔山山嵐茶榮獲銀獎。2016年推出了“蠻湘紅”紅茶品牌,在香港茶博會上一舉獲得大獎;并在2016第八屆湖南茶業博覽會上,由組委會組織專門舉辦了“常寧市福塔集團‘蠻湘紅’品牌新品推介會”等。
2.6 創辦茶葉專刊
與衡陽晚報聯合,創辦了《衡州茶韻》專刊,2015年4月2日正式出刊,每周四出版,每期一個整版,作為衡陽茶葉產業品牌化發展宣傳的主陣地。
4.1 確立茶產業的發展目標
以茶葉產業作為農業第六大支柱產業發展為動力,以南岳、衡山、常寧、耒陽、衡南、祁東、衡東等茶葉產區為重點,突出抓好茶葉生產基地建設,加大生態茶園建設力度,建設標準茶園,每年以666.7 hm2以上的建設速度,爭取到2020年全市茶園面積達到1萬hm2,2025年達到1.3萬hm2,實現茶業綜合產值100億元。在茶葉產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著力培育扶持龍頭茶企做大做強,整合資源,統一打造品牌,重點創建衡陽茶葉“一綠一紅”特色;在茶產業、茶文化、茶經濟、茶旅游等方面積極探索與創新,不斷完善延伸茶葉產業鏈,創出一條具有衡陽特色的茶葉品牌化發展之路。
4.2 推進茶產業品牌化
一是成立衡陽市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形成政府抓政策扶持、部門協作配合、企業帶動生產發展的良好體制機制。二是盡快出臺《衡陽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主導大力推進基地建設,加快培育茶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區域公共品牌。三是設立茶葉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500萬元以上作為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茶葉龍頭企業品牌化建設、擴大經營規模等。市直有關部門及相關縣、市、區整合涉農資金加大投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4.3 加大茶葉基地建設
一是支持新建茶園。對驗收合格的連片33.3 hm2以上的茶園基地,按3000元/ hm2的標準,市財政予以補貼。二是開展茶葉標準園創建。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投的方式,支持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的茶葉標準園建設。三是支持茶葉合作社的發展。對產業基礎好、服務能力強、營運機制健全、輻射帶動作用大的茶葉合作社,3年內連續給予獎勵。
4.4 加強茶產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加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對驗收合格的13.3 hm2以上的茶苗繁育基地按15000元/ hm2的標準,市財政予以補貼。二是加大茶葉技術研發和推廣。開展茶葉高效栽培、生物防治、水肥管理、機械采摘、精制加工等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三是加大茶葉質量安全管理。建立農業投入品和生產記錄檔案制以及產品信息質量可追溯系統,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茶認證。四是加大茶農教育培訓。舉辦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茶農培訓班,培育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創業、有文化的新型茶農。五是加大購機補貼。將現代化茶園田間管理機械和加工機具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4.5 打造南岳云霧茶品牌
一是整合資源,統一品牌。市人民政府協調,強力推動茶品牌的整合工作,確定南岳云霧茶為全市區域公共品牌,并對相關商標進行全方位注冊。二是確立主體,統一標準。確立好南岳云霧茶品牌的管理機構。三是重視形象,統一標識。統一南岳云霧茶標準的制訂、宣傳策劃、產品包裝的設計和供應,相關企業以各自不同注冊商標標識進行營銷。四是發掘文化,豐富內涵。把弘揚茶文化納入衡陽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并使之與禪文化、壽文化有機融合。五是創建品牌,做大做強。對2015年以后獲得有機茶認證(面積20 hm2以上)的茶企、成功注冊地理證明商標的行業組織、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或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單位、首次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或中國馳名商標的茶企及首次獲得湖南省名牌產品或湖南省著名商標的茶企,分別給予獎勵。
4.6 弘揚衡陽茶文化
一是每年舉辦一次中華茶祖節?南岳祭茶大典活動。二是支持市茶業協會發揮行業管理優勢,積極開展茶葉品牌推介活動,加強茶企培訓,對茶館茶行實行星級管理。三是廣泛宣傳,傳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識。
4.7 營造發展茶產業的濃厚氛圍
市委、市政府將茶葉產業發展情況列入相關縣市區績效考核。農技部門科學制定茶葉產業發展規劃,保證優質種苗供應,提供技術服務;發改、林業部門將茶葉產業納入退耕還林后續項目實施;國土資源、水利部門將茶葉產業發展納入土地整理項目和水土保持規劃;扶貧、移民、農業開發等部門將茶葉生產作為產業開發的重要扶持內容;農機部門將茶葉生產、加工農機補貼落實到位;科技部門對茶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重要領域的科技攻關給予扶持;商務、供銷、旅游等部門為茶葉市場的開拓提供服務;稅務部門落實茶葉產業發展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工商、質監等部門加強茶葉市場和生產加工環節的管理,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茶葉產品的行為;金融機構為發展茶葉產業提供信貸支持;財政部門、保險機構有計劃地開展茶葉生產保險和保費補貼試點,增強抗風險能力;農村經管部門及基地所在鄉鎮村做好土地流轉工作。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Brand of Hengyang City
YIN Xing-fang1,HU Yun-guang2,TAN Cheng-jun3
(1. Hengyang Agricultural Committee, Hengyang 421001, China; 2. Changning Economic CropStation, Changning 421500, China; 3. Hengshan Economic crop Station, Hengshan 421300,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 brand in Hengyang City,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brand in Hengyang City in recent years,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the brand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Hengyang City
S571.1
A
1009-525X(2017)01-60-63
2016-12-06
2017-02-20
湖南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
尹幸芳(1961-),男,湖南衡南人,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經濟作物生產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