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當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逐漸被應用于場景中時,每天產生的數據是十分龐大的。比如,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產生的數據已經比一個人每天產生的數據高出1000倍以上。
大規模的數據給基礎設施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數據的處理必須更為智能化、更高效、延時更低。
云計算廠商的賦能者
當云計算廠商完成了初階段的部署之后,如何找到一個更好的云服務方式,讓他們在大數據處理方面能夠獲得更好的性能,同時又能降低較多的成本,成為云廠商新的探索方向。
“阿里云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云廠商也在不斷探索。”英特爾公司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數據中心戰略規劃總經理Robert Hays在云棲大會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英特爾和阿里云一起,基于Big Bench測試基準完成了在100 TB規模下業界最棒的測試結果,每分鐘能夠處理的請求量達到7830 QPM。”
這個結果其實體現出來的不光是每分鐘能夠處理的數據量,還包括運營成本的有效降低。
事實上,英特爾與阿里云的合作全面覆蓋了軟硬件的優化。英特爾為阿里提供了全方位的基于云架構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最新發布的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為阿里云專門定制的CPU,軟件的優化以發揮硬件特性等等。雙方的合作優化了數據分析的性能,提升了數據資產的安全性,從而推動了阿里云大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在阿里云F1中部署英特爾FPGA加速技術。客戶能夠在云端開發和部署加速器解決方案,用于AI推理,視頻流分析,數據庫加速以及其他需要大規模計算的領域。

與傳統的技術相比,FPGA更為智能、靈活。在整個大數據的良性循環里面,FPGA被認定為一個重要的技術。更為重要的是FPGA可以通過硬件來做可編譯、可配置的技術,并且基于場景,客戶可以編譯自己需要的加速引擎,因此它具有很大的性能提升空間。
云計算創新的引領者
英特爾在為云計算廠商提供技術升級的同時,也在新興的三大領域發力,加大投入,不斷推動創新。
“從英特爾來說,我們已經切入到了目前三個最重要的投入領域,”Robert Hays說到,“第一是云計算,這是必然的趨勢,同時也是市場需求非常大的領域,第二是網絡的轉型和切換,包括5G以及其他的網絡結構切換;第三個是AI和數據分析,這三個方面將會成為英特爾投資的重點。”
對于英特爾云計算業務的發展布局,Robert Hays認為混合云將會是未來一種很重要的趨勢,而且都應該是建立在英特爾的架構上。
其實也不無道理,英特爾作為一個基礎架構的供應商,提供了搭建云平臺需要的底層各種部件級產品、技術和接口,而且英特爾不僅跟企業級云服務的供應商,比如阿里云、微軟的Azure以及AWS等服務商有著密切合作,同時跟

業界領先的合作伙伴包括開源社區里面的Openstack,Docker等有著深入合作。在幫助云廠商搭建平臺的同時通過在軟件部分來激發所有硬件能夠提供的各種功能和特性、性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無論是從早期的PC時代還是現在的智能互聯,英特爾一直都在扮演著行業技術升級“引擎”的角色。也正是英特爾對于行業的認知和洞察,使其成就了在技術升級的變革期,變得只是企業的推新換代,不變卻是英特爾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