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進輝
人才流動頻繁的互聯網行業,BAT、京東、網易、搜狐等公司均有離職員工團體或組織。百度前員工組織叫百老匯、騰訊叫南極圈或單飛企鵝俱樂部、阿里則稱為前橙會、京東叫東京不熱、新浪叫畢浪、網易叫妖鹿山或離易......
其中,BAT離職員工組織最為熱鬧,不僅在于成員數量多、更在于與BAT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
事實上,快速發展的BAT不得不面對離職員工數量超過在職員工這一事實,建設生態圈的野心倒逼BAT成體系地管理離職員工,實現到哪都能與BAT保持友好往來這一目標。這也促使BAT“離職圈”有望做成一門生意,如果其愿意的話。
百老匯:注重產品和技術研究的公益組織
百老匯成立于2009年11月,由百度原創新發展部陳楓發起,其最大特色是定位于公益性的獨立組織,不從屬、不依附于任何實體,拒絕商業化運作。百度離職員工可自愿申請,由管理員審核通過后加入。
百老匯以QQ群、微信群為日常交流平臺,為滿足成員不同溝通需求,它以入職時間、崗位、地區、生活、創業等多維度建立微信群,比如崗位微信群包括產品經理群、工程師群、設計師群,創業群包括CEO群、投資人群等。
除了線上熱火朝天的交流,百老匯的線下活動同樣精彩紛呈,主要包括三種形式:
一、每月例行的創業者聚餐,與其說它是一個共享美食的平臺,不如說是個高價值商務社交場所,創業者們聚餐時可以交流互動、互通有無,資源對接、尋找合伙人、獲得啟動資金等各種合作頻繁上演,效果顯著。
二、組織投融資并購對接會,百老匯舉辦過兩次投融資對接會,到會的創業企業超過230家,到場VC超過100家。同時,百老匯還組織創業者沙龍、供創業者、技術大咖互相取經和學習。
三、組織單身社團,百老匯不僅為創業者事業上升出謀劃策,而且也致力于解決年輕男女的情感問題,通過組織各種相親交友活動,供俊男靚女鵲橋有約。
百老匯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公益組織,無論是組織年會還是小型活動,都離不開志愿者的共同協調,他們已形成了成熟的自運營、自循環體系。
數據顯示,百老匯在冊成員已突破萬人,在冊企業超過450家,常駐志愿者超過50名,已成為百度人的第二個家。陳楓曾表示,百老匯是所有互聯網企業離職群體中最特殊的一家,更加注重產品和技術的研究,對商業化發展并不感冒,曾有幾家知名機構試圖投資百老匯,希望將其打造成商業化運行的人脈平臺和孵化器,但都遭到陳楓婉拒。
前橙會:肩負培養未來中國200強CEO重任
2010年,阿里離職員工圈開始出現,主要通過QQ群把對老東家有感情的員工聚到一起,發展到后來人數越來越多,逐漸成長為規模化的民間組織,起名為“前橙會”。其中的“橙”來源于阿里Logo、工服顏色,寓意相同的公司背景,而離職員工們也以“橙子”自稱。
前淘寶網創始人之一、福云創咖負責人壽遠組建一支小規模團隊全職化運作前橙會,并時常舉辦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為阿里系創業者與創投機構、天使投資人牽線搭橋。
2013年,阿里收購了前阿里人王皓創立的蝦米網;上市前一個月,阿里通過其控制的上海云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戰略入股阿里前員工賴杰創立的樹熊網絡。
2016年感恩節當天,阿里舉辦第二屆校友大會,未能到場的馬云提前錄制視頻向校友們問好,他透露阿里有一個理想,希望中國500強中,有200強CEO來自阿里生態。馬云這一表態,無異于向阿里系創業者遞出橄欖枝,對雙方合作持積極、樂觀態度。
無獨有偶,張勇也表示,互聯網沒有邊界,阿里業務也沒有邊界,阿里在進入新領域的同時,“非常愿意看到曾經的同事和伙伴,在新的事業中能夠創業成功,也非常愿意看到我們在新的時代、新的環境下,原來同事關系能夠變成新一代的伙伴關系。”
南極圈:騰訊成體系管理離職員工的推手
南極圈是騰訊官方唯一認可的離職員工組織,2015年1月獲得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和國金投資的千萬級天使輪投資。其起源于2010年2月,由騰訊資深老員工潘國華創辦的“永遠一家人”QQ群,逐步發展為覆蓋全國各地、成員數以千計的“前同事”社交圈,成員涵蓋各大互聯網公司中高層,也有投身互聯網創業潮的創業者。
南極圈專注互聯網創業服務,以互聯網高端人才資源和創業孵化對接為核心,旗下擁有三大業務:一、極創營,針對初創公司CEO的創業培訓;二、極空間,國內專業的互聯網創業孵化器運營商;三、極招聘,專為騰訊投資及騰訊系創業公司提供高端互聯網領域的人才顧問服務。
事實上,騰訊之所以投資南極圈,與其近年來逐步嘗試體系化推進離職員工的管理工作不無關系。騰訊成立超過15年,離職員工數量達到了一定規模,是時候成體系地管理離職員工,使其與騰訊生態保持聯系,成為騰訊文化的傳播者。同時,人才觀和生態圈也是騰訊強化離職員工管理的兩大考量。
騰訊內外一直流傳著馬化騰關于人才的觀點:對騰訊來說,業務和資金都不是最重要的,唯有人才是最不可輕易替代的。騰訊企業文化中的管理理念就是“關心員工成長”。如今,打造更好的互聯網生態圈是騰訊最高戰略,基于這一點,愿意持續關注離職員工。
具體執行層面,騰訊更多通過與離職員工群的負責人保持密切溝通而進行。一方面,騰訊離職員工集中度較高;另一方面,騰訊無法從公司層面關注到每個離職員工。
在潘國華看來,騰訊借助非官方自發組織管理離職員工是一種很聰明的做法,中國人看中小圈子,谷歌打造官方平臺管理離職員工那一套在國內未必行得通。隨著南極圈與騰訊合作漸入佳境,對于未來雙方關系走向,他的構想是既保持良好的互動與合作,又堅持自身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