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振偉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市政工程施工場地機動車安全管理
馮振偉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在市政工程施工場地內有多種專用機動車輛,由于缺乏相應的規范與規定,在施工場地內容易存在各類安全事故,進而影響工程質量,甚至發生嚴重安全事故。針對車輛的特性出發,并結合現有的一些規定,提出安全管理的建議,有關經驗可供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機動車輛;監管;安全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施工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的不斷飆升,使得建筑機械逐漸替代勞動力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工程質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施工手段之一。
1.1 施工機動車的分類
市政工程施工現場比較常用的場內機動車范圍主要包括挖掘機械、鏟土運輸機械、壓實機械、混凝土機械、路面機械等五種。
(1)挖掘機械分為單斗挖掘機和多斗挖掘機兩類。
(2)鏟土運輸機械主要有推土機、裝載機、鏟運機、平地機、翻斗車、叉車及平板車等。
(3)壓實機械主要有壓路機、夯實機等。
(4)混凝土機械主要有混凝土攪拌車、混凝土泵車等。
(5)路面機械主要有攤鋪機、撒布機、銑刨機等。
1.2 機動車輛的特點分析
(1)作業環境條件惡劣
施工現場大多是在露天作業,場內機動車容易受到風吹、日曬、雨淋、大氣、煙灰、粉塵的影響和侵蝕,對車輛的正常使用產生很大的影響。
(2)負荷均衡性差
場內機動車特別是土方機械在施工作業時,一般都是在高低不平的施工現場進行負荷作業,容易導致部分零部件的磨損加快,導致其疲勞運行,產生機件變形形成不穩定的結構狀態。
(3)搬遷、裝拆頻繁
場內機動車頻繁流轉于倉庫和不同的施工現場之間,容易受到顛簸,影響設備的精度,磨損較快。在頻繁地搬遷、裝拆過程中,機動車上有些用橡膠或塑料等非金屬材料制作的零件,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溫度的浸染,會逐漸產生老化現象,使得強度大幅度下降,質地變脆或開裂,極易破損甚至失效。
(4)管理維護狀況差
施工現場普遍比較重視大型機械的管理,但是對于場內機動車輛的管理,常常由于使用周期短、轉場頻繁的原因,簡化甚至忽視了對其進行進場驗收、日常保養與維護等手續,使得機械無法保持良好的性能,存在較多安全隱患。
2.1 直接原因
導致場內機動車輛事故頻發的影響因素眾多,且每個因素都會對事故帶來不同的程度的影響。一般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從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三個方面來分析。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因為物的不安全因素導致的,還有是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共同導致的事故。場內機動車施工現場和其他機械設備一樣,最主要的就是要由人來操作,因此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安全素質及職業素養是影響機動車安全使用的最主要的因素。通過事故分析,施工現場常見的一些在場內機動車使用上存在的不安全行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無證上崗、缺乏安全意識及專業技能不足。
2.2 間接原因
事故的間接原因主要從管理方面來分析,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任何一起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發生,其在安全管理方面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缺位,包括對人員的管理,對機械的管理和對環境的管理三個方面。事故的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對國家的安全規定、行業的安全標準、作業的安全規程和現場的安全措施落實不到位,流于形式。
3.1 施工單位管理難到位
施工單位對場內車輛的安全監管比較難以到位,主要是因為管理部門對經濟利益的追求,使得對機動車輛和人員的管理相對松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施工單位因工期及降低成本的需要,常常使得場內機動車輛的養護不到位、作業超負荷等情況發生;
(2)施工單位有時為了節省租賃費用,比較喜歡租賃個人產權的機動車輛,私自降低機動車輛和操作人員的進場驗收要求;
(3)場內機動車操作人員的相關證書較為稀缺,有時在“人休機不休”的情況下操作人員無證上崗的情況較為普遍,而這類操作人員往往大多由文化程度不高、技術水平受限的農民工擔任,而未經過系統培訓的操作人員對于機動車的操作、認識水平十分匱乏,同時安全意識也不高,對駕駛機動車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危險因素沒有概念,發生重大安全隱患也不能及時發現和消除;
(4)機動車輛的操作人員及機動車輛的流動性極大,有時臨時需要租賃機動車輛,往往在馬路邊隨意拉一輛車過來就施工了,進場安全驗收之類的手續基本上沒有。
3.2 培訓機構私自降低要求
培訓機構存在著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面對著諸多問題困難,為了謀求發展,有些培訓機構私自降低場內機動車輛操作人員的培訓要求,存在一些形式主義:
(1)在體檢方面:場內機動車輛操作人員在進行報名培訓前有一個關于是否能夠學習駕駛機動車輛技能的相關體檢查,該檢查培訓機構大多采用形式主義僅是走一個流程并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嚴格的執行。
(2)在培訓與考核方面:場內機動車輛作業人員需要培訓應知和應會兩個階段的培訓和考核,因此操作人員能識字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我們還是經常能看到在建筑施工現場,有些場內機動車輛的作業人員卻并不識字,甚至個別人連自己的名字也不會寫,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能取得上崗操作資格證書,參與建筑施工,這樣的培訓與考核質量實在是讓人憂心。
3.3 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
施工現場的建筑機械大多從機械租賃公司租借而來,僅有少量的機械是施工單位自己購買的。施工單位從機械租賃公司租賃機械設備,就會存在一個施工成本問題,這個成本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工程的經濟利益,為使得利益最大化施工單位就會采取各種能夠降低施工成本的方式、方法。此時,機械的違規使用、養護不到位等情況便頻頻發生,在施工單位的施工現場還存有一些明令淘汰車輛,這些車輛已達到報廢的標準,但施工單位為追求經濟利益仍選擇忽視其安全性繼續投入使用。租賃公司也存有數量較多的已達到報銷標準的機動車輛,但考慮到購買成本及自身的經濟利益,其亦會以降低租賃金額的方式出租此類車輛,使得此類車輛仍在市場流通。基于此,沒有健全規范的場內機動貨車輛退出機制,就無法對場內機動車輛的經營單位、施工使用單位進行有效地制約與監督管理。
3.4 監管體制較弱
對于場內機動車輛安全監管的法規不健全,使得各個部門有空可鉆,相互推諉,上至安全監管部門,下至操作使用者,其對場內機動車輛的安全監管重視程度不夠。在監管方式、方法以及人員、部門上的稀缺,使得場內機動車輛安全監管的體系難以形成較為完整結構。無論是從場內機動車輛本身的監管出發,還是從對使用操作者的角度出發,監管體制的漏洞存在明顯。
對場內機動車輛的監管涉及承包商、業主、監理、設計、單位,若沒有完善的監管體制,是無法談及對場內機動車輛的監管的。目前,對場內機動車車輛的監管屬于多頭監管,但其監管大多停留于表面現象,甚至存有重復監管、遺漏監管等情況,監管秩序混亂,責職不清晰。
4.1 明確監管責任主體
目前,由于施工場內機動車的安全監管主體在法律法規上沒有明確,造成管理上比較尷尬的現狀,處于一種“人人可管”可實際上“無人在管”的狀態。場內機動車作為施工現場的一個重大危險源,目前存在較多安全隱患,容易造成各類人身傷害事故和財產經濟損失。根據《建筑法》、《安全生產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站依法對行政區域內受監工程的質量和施工安全進行監督管理。作為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由安全質量監督站對施工現場機動車輛進行安全監管責無旁貸。建議相關部門盡快明確場內機動車輛的安全監管部門。只有明確監管責任主體,才能避免在監管上出現各部門互相推卸責任導致無人監管的現象。
4.2 完善場內機動車輛監管的法律體系
完善施工場內機動車輛的法律規范使得場內機動車輛的監管形式具有很強的政策性、法制性,各部門、行業必須嚴格的依法行事。目前,施工場內機動車輛的安全監管法制建設無法與其他方面的行政法律相比較,其還處于初級法制建設階段,法律體系不健全,現行的相關法律對其的管理內容不匹配,這嚴重的影響了安全監管機構的執行力度、執法效力及效果,規章制度的狹隘與制定不齊全,致使建筑施工場內機動車輛的監管在法律層面上職責界限模糊,相關的法律責任難以有效的落實。因此,目前制定出體系完善、內容配套、責任明確的法律規范是管理建筑施工場內機動車輛的當務之急與根本手段。
4.3 加強人員管理
(1)統一作業人員證書管理
眾所周知,場內機動車作為特種設備需要持證上崗。但是目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還沒有將場內機動車輛的操作人員納入建筑施工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范疇。目前市場上的場內機動車輛駕駛證的培訓與頒發機構并未統一,證書五花八門。有的在用安監局系統發出的特種作業證,有的是一些教育培訓機構自行培訓發證,還有的是機械檢測機構培訓發證,更有一些大型集團公司是自行進行培訓發證。培訓機構良莠不齊,培訓教材不統一,考核不規范等,導致人員有證但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不能掌握,施工作業時容易引發各類安全隱患,導致安全事故發生。
(2)提高安全意識
太多的機動車輛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員或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淡薄而發生的,這種淡薄的安全意識與日常的管理聯系緊密。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進行一遍又一遍的安全教育,宣傳、講解危險行為能夠引發的事故類型及傷害程度,從而使得操作人員從行為乃至思想上認同其忽略的行為所存在的危險性,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
提高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可從進場前安全培訓、加強場內監管、做好宣傳教育工作以及加大危險操作處罰力度等方面進行,力保安全意識深入人心,避免或減少事故的產生。
(3)增加維護保養技能
建議在場內機動車輛作業人員培訓時適當增加車輛的維護保養方面的知識內容,使得作業人員在擁有此項技能后,能更全面地了解機動車輛的性能特征,更專業地對車輛進行維護保養,及早發現問題,提高車輛的安全性能,減少安全隱患,進而降低因機械性能導致的事故發生。
4.4 加強場內機動車管理
作為場內機動車輛監管體系中重要的監督管理部分,管理監督將從完善施工企業日常管理及加強監管機構監管兩個方面著手。在完善施工企業日常管理中分為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技術檔案以及完善驗收資料三個方向,而加強監管機構監督則細分為監管機構管理與檢測機構監管兩個手段,以完善場內機動車輛的監督管理體系。
建筑施工現場的場內機動車容易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屬于施工現場的一個重大危險源,其安全管理需要引起我們廣大市政工程施工各相關方管理人員的重視與共同的努力。
U415.1
B
1009-7716(2017)09-0167-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9.051
2017-06-07
馮振偉(1979-),男,江蘇徐州人,工程師,從事市政工程EPC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