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宿遷市分行
金融支持土地流轉創新方法尋求突破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江蘇省宿遷市分行
農發行江蘇省宿遷市分行順應政策變化,積極轉變思路,加快工作節奏,于今年7月投放省內首筆自主經營模式下的3000萬元農村土地規模經營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支持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陸河、高灘、閘東三個村莊的土地規模經營,流轉土地12350畝,帶動了周邊種植、養殖、園藝等高效農業發展,也為農發行破解業務發展瓶頸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樣板、積累了經驗。
針對土地規模經營中期對流動資金的迫切需求,抓住時機,及時跟進,結合農發行現有信貸產品的特點和條件要求,在與宿豫區政府、管委會政府多次協商溝通中,探索了一條“農戶+居委會+中介平臺公司+新型經營主體+園區管委會”的土地流轉模式。首先,由農戶個人與所在居委會簽訂流轉協議,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居委會,居委會作為過渡方,不加收任何費用,不獲取任何收益。然后,由居委會、中介平臺公司、園區管委會簽訂流轉協議,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給中介平臺公司,園區管委會作為監管、服務和協調方履行相關權利和義務。中介平臺公司對流入土地進行整理后,再分片將土地流轉到新型經營主體,獲取自主經營和中介流轉收益。中介平臺公司、新型經營主體、園區管委會簽訂流轉協議,園區管委會作為監管、服務和協調方履行相關權利和義務。
優選承貸主體。針對土地流轉“小、散、慢”及小型經營主體“融資難” “融資貴”的問題,考慮到2601戶農戶和14家新型經營主體的可信度,建議政府以“國有性質、政策職能、市場運作”為原則,優先選擇具有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管理、融資、經營、服務”一體化的國有公司來運作土地流轉。經過篩選,最終選擇宿遷市運河灣自然農園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中介平臺公司和承貸主體。該公司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0萬元,達到了農發行的準入標準。
優選貸款周期。為了加快土地流轉步伐,給農戶吃上定心丸,農園公司與村委會約定租期為9年,改變以往租金每年甚至每半年交一次的慣例,一次性支付農戶3年租金,每畝每年租金為1250元,3年后根據實際適當調整。下游14家新型經營主體涵蓋3家農業科技公司、2家養殖專業合作社、2家農場主、2家園林綠化公司,蔬果采摘、農科院、生態餐飲、垂釣中心和房車露營公司各1家,由于高效農業前期投入較大,下游企業預計1年后才能取得穩定的現金流,存在承貸主體支付租金期限與租賃企業實現收入時間錯配,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難以確定。為此,邀請省行實地考察,幫助解決遇到的問題。最后提出3年期貸款期限,到期一次性還款的方案,既滿足了借款人流轉土地的一次性資金需求,又解決了由于還款期與租賃者生產經營周期不匹配的矛盾。
優選還款來源。第一還款來源是否充足是信貸支持企業自主經營模式的核心環節,而第一還款來源是否充足主要取決于企業的現金流量。由于承貸主體農園公司對流轉的土地進行前期的整治,減少了流入企業的再投入,同時對流入企業實行3年支付一次租金的優惠政策,所以承貸主體將流轉費用適當提高到每畝每年1450元,流入企業都表示可以接受。農園公司預計近3年可實現流轉收入超過5000萬元,可覆蓋支付農戶的土地流轉費用及貸款利息支出。在第二還款來源的選擇上,優選了宿豫區另一家政府出資的國有企業,即宿遷市宿豫區鎮村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資產實力較強,能夠足額覆蓋貸款本息。
目前,各級政府正在進行債務清理整改,對融資要求嚴格,市分行領導積極向市政府匯報支持“三農”特別是支持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思路、優勢和建議,贏得了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政府牽頭、部門跟進、農發行協調的工作推進機制。縣區支行主動對接農委、農工辦、國土、財政、金融辦等部門,詳細了解縣區政府關于高效農業種植、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發展規劃等農業工作重點項目,做到有的放矢,分類指導。市縣行業務部門主動向省行前后臺尋求智力支持,先后5次到省行相關部門匯報項目,得到了省行的重視與支持,為業務拓展指明了方向。
宿遷市分行營業部依托借鑒宿豫模式,根據洋河新區土地流轉經營的特點、規模、周期和風險狀況等因素,積極與洋河新區管委會對接,選擇宿遷市洋河新城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作為中介平臺公司和承貸主體,主要對洋河鎮、倉集鎮、鄭樓鎮等3個鄉鎮4.01萬畝土地進行流轉,打造觀光、旅游、休閑、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新區。8月份,有效復制并上報了1億元農村土地規模經營中期流動資金貸款項目,有望年內獲批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