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楊林
規范“一票否決”
◎文/白楊林
為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提升服務效能,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統籌規范針對鄉鎮的評比表彰、示范創建等活動,未經省級黨委和政府批準,不得對鄉鎮設置“一票否決”事項。
“一票否決”,作為上級部門督促下級做好工作的方法,可凸顯某項工作的重要性,以確保任務得以順利完成。但是如今,在一些地方,“一票否決”被肆意擴大適用范圍,基層官員為之叫苦不迭。有專家指出,如果什么工作都“一票否決”,也就等于“票票否決”。其結果必然使基層無所適從,工作陷入被動。同時,有些基層單位為了不被否決,即使某項工作有問題或落后,也千方百計隱瞞事實真相或隱報、虛報數字,這不僅使下情不能上達,而且容易助長“唯上病”,導致弄虛作假之風抬頭。
此次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對“一票否決”進行規范,嚴格“一票否決”的審批權限,壓縮“一票否決”的使用范圍,這對“一票否決”是一種制度性糾偏,具有積極意義,有利于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各級黨政組織應以此為契機,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切實維護好“一票否決”的嚴肅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