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摘 要:近年來霧霾已成為人類健康的殺手。隨著霧霾問題不斷嚴重,其所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顯現出來。因此需要加快霧霾氣候環境監測體系的完善,建立環保氣象監測聯動網絡體系,加強霧霾預警,強化綠色環保的宣傳力度,從而實現對做好霧霾的有效控制,還人們一個清澈的藍天。文章從我國霧霾氣候引發的環境問題入手,分析了我國霧霾環境監測現狀,并進一步對完善我國環境監測體系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霧霾;環境監測;環保系統;氣象系統;監測;預警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消耗量不斷增加,這也給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影響。近年來大氣污染中霧霾成為最主要的問題,而且還呈現出加劇的趨勢。在當前我國大部分省份中都存在嚴重的霧霾污染問題,不僅空氣質量較差,而且對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強化對霧霾的監測,從而實現對霧霾的有效防控,為人們打造一個健康、清新的生存環境。
1 我國霧霾氣候引發的環境問題
1.1 引發霧霾氣候的原因
1.1.1 霧霾組成分析。霧霾組成成分十分復雜,霧在形成過程中是地面附近大氣中懸浮的小冰晶或是水滴組合成氣溶膠系統,而霾是大氣里面的各種微波粒子,在霧霾環境下,不僅視線模糊,而且大氣十分混濁,對空氣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
1.1.2 霧霾氣候形成的氣象原因。在低層空氣中,氣溫會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但在特定條件下會有逆溫現象發生,即高度增加氣溫也隨之增加。我們將產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在逆溫層里面,輕且暖的空氣處于重且冷的空氣的上方,這就導致在近地面上方會產生一個相對穩定的空氣層,影響大氣對流運行,這就導致地面附近的煙塵、汽車尾氣等一些有害煙氣懸浮在逆溫層的下方,無法向上方進行擴散,從而造成能見度下降,形成霧霾氣候,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
1.2 霧霾氣候造成的危害
霧霾氣候的存在會對國民經濟帶來不良的影響,同時還會影響社會情緒。國家會關于霧霾治理方面出臺相關政策,并對相關行業的發展進行限制,同時還要加大在空氣治理和凈化過程中的經濟成本。而且在霧霾氣候條件下,會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帶來較大的影響,吸入的有害氣體會進入到血液循環系統,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嚴重時還會造成人體癌癥病患高發。另外,在霧霾氣候下,會對人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使人產生消沉和抑郁等不良情緒。
2 我國霧霾環境監測現狀
2.1 當前我國霧霾環境監測方式的缺陷
目前我國對于霧霾環境進行監測時所選擇的監測方式和監管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對霧霾環境日常監測工作中,采取的質控措施與實際工作缺乏緊密關聯度,手段十分單一,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這就導致PM2.5環保氣象監測系統無法充分地發揮其重要作用。當前霧霾氣候預警體系還不完善,霧霾預警多依靠氣象衛星技術,這種監測方式十分單一,無法將實際情況更真實的反映出來。另外,在當前綠色環保宣傳過程中對環保系統過于依賴,這就導致氣象系統的優勢無法有效的發揮出來,削弱了監測和治理PM2.5的宣傳力度。
2.2 環保系統對霧霾的監測方式
環境監測作為環境保護的最基本工作,當前我國環保部門從移動源、面源和工業源等多個角度針對霧霾氣候進行了全面治理。當前環保系統對霧霾的監測方式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監測汽車尾氣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總量。
2.2.2 調整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在當前霧霾氣候中,機動車尾氣排放是重要的引發原因。因此當前環保部門和汽車相關部門調整了當前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在汽車制造工藝中更重視環保節能,以此來達到降低汽車尾氣中顆粒污染物的排放濃度。但在對標準調整時,還需要強化對燃油加工企業和汽車制造企業的監管,合理調控各地機動車保有量,避免汽車規模的迅速膨脹。
2.2.3 合理規劃城市工業用地和工廠的布局。通過對氣流上升或是下沉等因素的研究,將一些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在氣流下沉距離之處進行布置,這樣這些企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則能夠有效的避免流向城區。
2.2.4 建立霧霾天氣監測預警體系。通過建立霧霾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霧霾氣候的監測。同時還要調動全員積極的參與到綠色環保行動中來,引導人們適度和綠色低碳消費,倡導綠色出行,以此來進一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凈化城市大氣。
2.3 氣象系統對霧霾的監測
2.3.1 建立霧霾數值預報系統。當前我國氣象部門建立了霧霾數據預報系統,能夠對七種氣溶膠組分進行預報,并分析其對霧霾帶來的影響,并對霧霾所造成的能見度損失進行有效預報。
2.3.2 建立氣象監測預警體系。近年來我國氣象部門在強化霧霾監測的同時,還努力提升環境氣象監測應急防范服務能力,加強了與環保部門的合作,實現了預報預警應急聯動及資源信息的共享,從而研究出了更有效的應對霧霾的方法。
2.3.3 發揮霧霾天氣應急聯動機制。當前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霧霾氣候,我國氣象部門已經在多個城市和地區之間建立起了氣象部門與地方政府部門霧霾氣候聯動機制,實現對霧霾控制的快速反應。
3 完善我國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議
3.1 建立PM2.5環保氣象監測聯動網絡體系
當前我國霧霾監測系統并沒有實現對現代互聯網技術有效應用,因此在優化霧霾監測系統時,需要依托于互聯網,建立PM2.5環保氣象監測聯動網絡體系,這樣可以自動監測不同地區的天氣污染指數,而且能夠將各地區PM2.5污染信息及時利用網絡上傳到服務器,為霧霾的全面監控和綜合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據,科學和準確的實現對PM2.5指數值的監測和計算。
3.2 構建雙重霧霾氣候預警體系
首先,雙重霧霾氣候預警體系是從環保學和氣象學兩個角度,對已經出現的霧霾氣候進行總結與剖析,涵蓋了單位空氣里面顆粒物的污染含量標準、PM2.5指數、霧霾氣候出現前后的氣象變化、一定時期內的氣象條件等有效數據,再將以上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匯總,設計出模擬預期研究的實驗,通過環保系統和氣象系統對不同地區空氣進行區分,得到不同的大氣質量預報以及相關預警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預警信號水平和整改治理舉措。
其次,當前我國部分建立起來的霧霾預警體系還不健全,預警系統覆蓋面十分有限,這就導致所收集到的與PM2.5相關的數據信息缺乏全面性和完整性,數據資料綜合性較差,影響了預警信號的水平。通過構建雙重霧霾氣候預警體系后,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收集的數據和資料兼顧了環保和氣象兩個系統的特征,有效的提高了預警信號的質量。
再次,當霧霾預警信號水平準確之后,就可以在霧霾氣候來臨前的幾天,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微信平臺等相關媒體發布消息,讓廣大群眾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4 結束語
當前我國霧霾氣候已成為我國大氣治理和環境保護中的重要問題,因此需要加大對霧霾氣候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完善我國霧霾氣候監測體系,并針對各地區霧霾的特征和狀況進行深入分析,細化各項環境監測工作,將霧霾監測內容與霧霾控制進行協調統一,從而構建規范化、科學化和常態化的霧霾氣候治理結構,有效的實現對環境的保護,提高大氣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曉紅,隗斌賢.霧霾成因、監管博弈及其機制創新[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03).
[2]李娟.淺談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質量監管新思路[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14(04).
[3]陳斌,陳傳忠,趙岑,等.關于環境監測社會化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