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
2016年11月30日,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八十八次主任會議討論通過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2017年立法計劃》。立法計劃包括地方性法規項目共計30件,其中繼續審議的法規項目6件,初次審議項目8件,預備項目5件,調研項目11件。
在編制立法計劃時,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堅持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立足省情,體現特色,突出重點,補齊短板,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據悉,省人大常委會2016年已初次審議,今年繼續審議的法規項目6件,分別是浙江省無線電管理條例、浙江省學前教育條例、浙江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浙江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條例、浙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修訂)、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修訂)。
今年提交常委會初次審議的8件法規項目分別是:
浙江省綜合治水規定
加強綜合治水工作是落實省委“五水共治”重大決策部署的需要。近年來,我省綜合治水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實踐中形成了公眾參與、跟蹤監督、考核問責等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這些好的做法應當通過立法予以提升,更好引領全省的綜合治水工作。
實踐中也面臨“河長制”以及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職責不夠明確、治水綜合協調協商機制不夠健全等問題,有必要通過立法予以保障和推動。因此,制定《浙江省綜合治水規定》對于進一步推動我省水環境綜合治理,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和推動“兩美”浙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社會信用條例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轉變政府職能、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的重要方面。國務院要求建成覆蓋所有信用信息類別和全部信用主體的統一信用信息平臺,并提出把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作為重要基礎性工作。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浙江省2014年重點突破改革項目》對制定該條例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馮秀勤等五名代表提出公共信用信息征集使用和管理的立法建議,被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列為重點督辦建議。
因此,有必要制定《浙江省社會信用條例》,更好地規范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發布和應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浙江等省市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根據國務院已批復的上海等其他自貿區情況,均要求有關省市通過地方立法,建立與試點要求相適應的試驗區管理制度。
為落實中央關于“探索建設舟山自由貿易港區”的要求,推動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提升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有必要制定《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從法制軌道上推進和保障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更好地發揮地方立法對改革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修訂)
《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自2003年施行以來,對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化平安浙江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對社會綜合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要求提高社會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水平。省委對深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設作出了新部署,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省各地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不斷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也需要通過立法予以總結固定。
對《浙江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條例》進行修訂,明確各級綜治組織的職責,健全和落實領導責任制,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保障措施。
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
近年來,我省電子商務蓬勃發展,成為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工作,提出了實施“電商換市”,建設“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戰略部署。
我省電子商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原有管理體制和監管模式與電子商務發展的新形勢不相適應,經營主體權責利不明確,惡意差評、用戶信息泄露等問題,需要通過地方立法予以規范和推動。
為此,有必要制定《浙江省電子商務條例》,進一步明確電商經營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建立健全相應的監管機制,營造良好的電商產業發展環境,從而促進我省電子商務產業健康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浙江省工傷保險條例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工傷保險作為第一個覆蓋所有職業人群、政策規定統一的社會保險險種,其制度框架有必要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加以規范和完善。
我省于2013年在所有沿海各省中率先建立了統一的工傷保險制度,但實踐中還存在用人單位義務和責任不清晰,勞動者待遇標準不夠明確,工傷認定標準理解不統一,職工基本權益配套政策效力低等問題。國務院《工傷保險條例》部分條款過于原則,尤其是在工傷認定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受理等環節需要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和充實。
為此,有必要制定《浙江省工傷保險條例》,進一步明確工傷保險適用范圍,統一工傷認定條件和待遇標準,界定相關部門的義務和責任,促進各類工傷糾紛得到妥善處理,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
國家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出臺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我省始終把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投入,推動我省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基層綜合文化中心建設和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等工作被文化部列為全國試點。
制定《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從立法上明確公共文化機構的工作職能,規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布局要求,規范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和渠道等,對構建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浙江省公益林管理條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并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促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制度。省委也提出打造美麗浙江、森林浙江和生態浙江的目標,作出“建設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的重大決策。逐步確立了林業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地位,并更加突出森林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這些都對加快我省公益林的建設、保護、利用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省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已達到4535萬畝,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2%,涉及全省1200多個鄉鎮,近120萬戶農戶。但實踐中依然存在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森林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可持續等問題。
因此,有必要制定《浙江省公益林管理條例》,解決公益林管理觀念落后、體制機制不順、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森林資源開發利用可持續性不夠等問題,從而更好地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要求。
此外,根據情況可以在當年提請審議的預備項目有5件,分別是:浙江省城市公共環境藝術條例、浙江省交通建設工程監督管理條例、浙江省錢塘江管理條例(修改)、浙江省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修訂)、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為下一年度立法作準備的調研項目共11件:浙江省人民調解條例、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辦法、浙江省地方金融監管條例、浙江省公路條例、浙江省反走私綜合治理條例、浙江省精神衛生條例、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辦法(修改)、浙江省征收集體土地房屋補償條例、浙江省不動產登記條例、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修訂)、浙江省城鎮住房保障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