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鳳琴 陶夢
[摘 要]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重要性在于增強政黨依法治國能力,增強國家機關依法履職能力,促進各行業依法規范發展和帶動公民法治觀念整體提升。
[關鍵詞]法治;法治國家;大學生法治觀;依法治國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124-02
1978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1999年我國將“依法治國”寫入憲法, 2014年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系列的重大舉措,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法治國家建設階段。大學生是青年人的優秀代表,是我國公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10年20年后,他們將在重要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成為國家的棟梁。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法治觀培育,對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國法治現狀
(一)國家層面法治觀念增強
1.立法機關強調科學立法
國家強調憲法的權威,貫徹憲法的實施。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其中明確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定要貫徹實施。2014年12月4日是中國首個國家憲法日。
2.行政機關強調嚴格執法
從“法制”到“法治”雖然只是一個字的改動,但卻給我國法律現狀帶來了質的變化。1978年,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方針下,我國致力于國家法制的發展。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由法制向法治轉變,這也是時代的要求。而后,在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更是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3.司法機關強調公正司法
2011年我國發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里面指出我國有近10000多部法律法規,法律體系已經越來越完善。2012年3月14日,《刑法修正案》獲得全國人大通過,增添了許多新的刑法條款,豐富了我國的刑法體系,對推動我國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為我國法治體系的完善做出了努力。
(二)公民法治意識逐漸形成
1.公民法律意識增強
自從1986年國家開始進行普法以來,我國現大多公民的法律意識都有一定的提升。公民開始對一些平時能夠用到的法律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越來越關注國家發布的最新法律信息,大部分人將依法維權放在自己的心里,知道怎樣合理運用法律來保護自身的利益。多數公民都懂得遵守法律、依法維權。這樣可以深入貫徹依法治國理念,形成更加安定和諧的法治社會。
2.公民法律信仰有待進一步形成
由于我國古代儒家法“德主刑輔”的政治觀、刑罰時輕時重、司法腐敗以及自身認識不夠等原因,中國公民并沒有樹立起堅定的法律信仰,這對于我國法治國家的建設確有一定的阻力。2010年10月藥家鑫案件引起舉國熱議。從案件可以看出藥家鑫內心有暴力的傾向,沒有對生命正確的認知,也不懂得自己應該負有的權利與承擔的義務,從內心并沒有形成對法律的信仰,此案件對我國法治進程的推進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三)不法現象依然存在
1.政府執法違法現象時有發生
政府公職人員不文明執法、貪污現象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法治國家的建設。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財產為貪污罪。國家2016年以來加大了對貪污現象的處罰,大批的高官也紛紛落馬,但貪污腐敗的現象還是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2.司法不公,冤假錯案時有發生
我國雖然有疑罪從無原則來保障嫌疑人的利益,但由于司法人員辦案中常有疑罪從有觀點、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原因導致該原則不能保證實施。比如佘祥林殺妻案和呼格吉勒圖奸殺案等,雖然最后的冤情得到昭雪,有關人員也得到了賠償,但是給受害人帶來的傷害是無法估計的,也會削弱其他公民對國家法治的信心。
二、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重要性
(一)增強政黨依法治國能力
1.大學生在執政黨員中占相當部分比例
我國唯一的執政黨是共產黨。全國共產黨員約有8800萬,共產黨每年都在注入新生力量,2010年全國發展大學生黨員123.6萬人,占當年發展黨員的40.2%。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國在校大學生黨員為251.2萬人。黨員作為國家的先進分子,作為貫徹實施國家相關司法規定的一分子,培育其樹立起正確的法治觀是應有之義。
2.增強參政黨依法參政能力
在社會主義中國,除了共產黨執政外,還有八大參政黨參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的政黨制度。由此可以看出雖然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但是參政黨也對國家政策的制定、社會的建設、人民利益的保證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
(二)增強國家機關依法履職能力
1.大學生在人大代表中占相當部分比例
從第五屆到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構成比例可以明確看到干部與知識分子的比例逐漸增大。“知識分子的比例從14.96%增長至17.51%,干部所占比例更是從第五屆的13.38%增長至52.93%”。我國黨員干部的選拔條件是必須具有本科以上學歷。這可以看出代表身份精英化,而這些精英將來大部分一定是由大學生組成的。人大代表只有樹立法治觀,才能從民生的角度來行使決定權、監督權,才能保證我國依法治國的戰略快速實施。
2.大學生在公務員中占相當部分比例
我國公務員一定要受到大專以上的教育,因此大學生一定會在公務員中占有相當部分的比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了報考公務員一定要有大專以上學歷,因為只有他們真正了解了法治的內涵,才能嚴格的執行法律所賦予自己的權利,才能從人民群眾的角度出發,來推動建成全民守法的社會,因此大學生法治觀必須培育。
3.大學生在司法人員中占相當部分比例
一些學生將選擇在畢業時考上國家司法機關,成為其工作人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了報考公務員一定要有大專以上學歷,在地方的公務員考試中大部分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學歷,而進入公檢法機關工作的人員對專業更是有嚴格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學生的法治觀教育更是重要。在公檢法機關工作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法治素質,擁有法治信仰才能正確地處理每一件案件,才能避免貪污腐敗的發生,才能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增強我國司法機關的公信力。
(三)促進各行業依法規范發展
1.主要行業
首先,我國全部律師、醫生以及大部分教師都為大學生。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醫師法》規定,只有大學生才能參加相關考試并擔任相關職業。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對現在的大學生進行法治、德育教育,讓他們知道有些行為是違法的、不道德的,這是推動我國法治觀建設的必經之路。
2.其他行業
大學生在畢業以后有可能會從事一些與其專業不相關的工作,或選擇自主創業,解決其他人的工作問題,又或者到一些私企或者合資企業工作。他們在工作中努力進取,不斷前進,獲得領導和其他同事的認可,大多會成為相關行業中的領導人,會具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們具有正確的法治觀,一定會對身邊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推動公民法治意識不斷提升。
(四)帶動公民法治觀念整體提升
1.大學生法治觀在工作崗位上的影響
一些大學生在畢業以后會從事不同的職業,但由于他們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有更高的知識水平,在行業中會成為有用的一員,或成為單位的領導,他們只有樹立起正確的法治觀,才能依法發展公司,避免偷稅漏稅等違法現象,才能幫助其他員工樹立法治觀,以此來推動我國的法治建設的進程。
2.大學生法治觀對其家人的影響
大學生的法治觀會受到其家長的影響。將來成為家長的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法治觀,也要重視對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法治觀教育,因為家長自身的法治水平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自己的子女,影響著自己身邊的親人,要幫助自己的子女樹立起正確而完備的法治觀。
[ 參 考 文 獻 ]
[1] 張亞群.報考人數下降,高校招生如何應對[J].招生就業周刊,2010(4).
[2] 劉清華.大學生黨員發展的數量與質量問題[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3(4).
[3] 范進學.“法治中國”析[J].法學專論,2014(7).
[4] 劉婷.大學生法治觀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城市地理,2014(7).
[5] 徐蓉.法治教育的價值導向與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J]. 思想理論教育,2015(2).
[6] 趙曉力.論全國人大代表的構成[J].中外法學,2015(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