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摘 要:自然拼讀法又稱字母拼音教學,是通過教授學生字母與字母發音之間的關系進行閱讀和拼寫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僅遵循了小學生學習和認知發展特點,而且迎合了英語學習的規律,大大提高了小學生的英語水平。而怎樣靈活地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則是教師要面臨的挑戰,因此就以提升自然拼讀教學質量為目的,提出幾點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然拼讀
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教育中的英語教育更偏向于“會做題,拿高分”這一目的,而忽視了英語學習中最基本的環節——英語單詞的準確拼讀,很多學生到了四五年級仍不能對已學單詞進行準確無誤的拼讀,在這基礎環節不牢固的前提下,學生不僅會對英語這門學科感到困惑,而且還會導致學生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現象。針對這種現狀,英語教師急于尋找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來改變目前英語教學的弊端,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自然拼讀法這種教學模式的出現則讓小學英語課堂呈現出一種嶄新的曙光。但對于這種新興的教學方法,教師難免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就此本文提出幾點有建設性的措施,僅供參考。
一、在聽說練習中積累
語言的學習重在培養語感,這就需要英語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讓他們在語言環境的熏陶下逐漸掌握和積累26個字母的普遍發音原則。
首先要從“聽”入手,因為學生只有學會了傾聽,才能學會表達。而“聽”的前提是教師要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讓學生可以專心聆聽,并且能在不知不覺中發現其中蘊含的字母發音。例如:教師在講授“e”的發音時,可借助《字母歌—E》這個視頻資料,第一時間刺激學生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這樣在輕快的音樂節奏下,在“e”不同發音的重復下,在圖像和發音的雙重刺激下,學生不僅可以掌握“e”的兩種不同發音:/e/的發音和/i:/的發音,而且也可學會區分不同單詞中“e”的不同發音。除了視頻,教師還可以采取故事、歌曲、繪本等方式作為自然拼讀法的憑借。
在“聽”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表達,在學生能夠跟讀某些英語單詞的基礎上,教師要正確地教授給學生26個字母本身的名字和發音,并根據學生的掌握水平來逐漸增加學習難度,以促進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發展。例如:在魯教版三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學會了“1~10”的讀法和寫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將要掌握“11~20”的認讀,這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回憶“1~10”的讀法和寫法,然后再向學生呈現“11~20”的書寫和錄音,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兩者的讀音和寫法,發現其中的異同。
二、在游戲活動中滲透
游戲是每位學生最喜歡的活動,相比枯燥的教學活動來說,在游戲活動中學生的身心是放松的,因為放松,所以更樂于接受游戲中滲透的教學知識,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的游戲活動中滲透自然拼讀法,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并掌握自然拼讀法的規律。
例如:教師在選擇游戲道具時,可以選用小學生熟悉的日常用品或者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東西,暫時拋棄這些事物的固有功能,在其基礎上添加教育內容。比如:把“臺歷”平均分成三部分,各部分之間留有空隙,根據臺歷被裁剪后各部分的大小將A4紙裁成若干份,接下來將需要操練的字母、音標或者組合寫在A4紙上并將其貼在臺歷上,采用游戲比賽的方式,一人翻動臺歷,看哪個小組回答得又快又多。除此之外,我們生活中的很多諸如“抽獎的轉盤”“撲克牌”等事物都可以為自然拼讀法服務,這樣的教具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可以重復使用,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由于操作方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制作屬于自己的教具。
三、在閱讀活動中鞏固
無論是漢語的學習還是英語的學習,我們都需要進行大量的閱讀,因為只有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因此教師不僅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還要提供給學生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除此之外,閱讀方式也要隨著學生的閱讀水平而不斷發生變化,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閱讀,等到學生已基本掌握閱讀技巧后便可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在這樣量變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將會獲得質的飛躍。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來閱讀-unk as in skunk這本繪本,在繪本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聲情并茂地結合圖片來向學生表達繪本的內容,這樣在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下,學生便能輕而易舉地學會“un”的發音,同時還掌握了“dunk”“junk”“sunk”“bunk”等單詞的發音和寫法。
綜上所述,自然拼讀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而且迎合了英語學習的規律,的確是一個值得被提倡的教學方法,但是自然拼讀法對于我們來說仍然是試用品,我們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地研究它、創新它,使它真正地為我們所用。
參考文獻:
[1]姜曉慧.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某小學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2015.
[2]陳本洪.淺談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