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新



摘 要:以四種極性物質L-組氨酸,L-組氨酸一水合鹽酸鹽,甲醇,氯化鈉,硫酸(98%)為原料合成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并通過元素分析、紅外光譜對化合物的組成和機構進行了表征。反應條件溫和,產率較高,同時也討論了影響反應的因素,以及比較兩種方法合成的優缺點。
關鍵詞:L-組氨酸;合成;反應因素
1 L-組氨酸的簡介
L-組氨酸學名:2-氨基-3-咪唑基丙酸。一種含有咪唑基側鏈的堿性及極性的α氨基酸。L-組氨酸是蛋白質合成的編碼氨基酸,哺乳動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其側鏈是弱堿性的咪唑基。天然蛋白質中尚未發現D-組氨酸。符號:H。組氨酸對成人為非必需氨酸,但對幼兒卻為必需氨基酸。在慢性尿毒癥患者的膳食中添加少量的組氨酸,氨基酸結合進入血紅蛋白的速度增加,腎原性貧血減輕,所以組氨酸也是尿毒癥患者的必需氨酸。在組氨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組氨酸脫羧形成組胺。組胺具有很強的血管舒張作用,并與多種變態反應及發炎有關。此外,組胺會刺激胃蛋白酶與胃酸。
2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是一種醫藥與生物化工的重要的合成體,它的合成和檢測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論文主要通過L-組氨酸(L-組氨酸鹽) 甲醇、氯化鈉、硫酸在冰浴條件下進行反應,從而制得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并對其結構進行熔點測定和紅外表征,以確定其結構,為后面的化工產品合成提供原料。
3 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的合成
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的合成方法:
反應式如圖1:
實驗方法:
在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23.38g的NaCl(0.4ml),在常壓漏斗中加入21.6ml的濃硫酸(0.4ml98%)室溫下,通過滴加濃硫酸與NaCl反映生成HCl氣體。
在另一個250ml的三口燒瓶中加入L-組氨酸3.15g(0.02mol,155.16g/mol)和60ml的甲醇(無水甲醇,用無水硫酸鈉除水,無水硫酸銅檢驗是否除水完全)。
先通25分鐘的HCl氣體,使甲醇中的HCl氣體達到飽和。然后加熱至65℃,懸浮物開始慢慢溶解,溶解完全后10min后有沉淀產生。此后,保持平均每分鐘甲醇中鼓5到6個泡,每一小時正常鼓泡15min。使甲醇中的HCl氣體始終處于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當發現無論是否有HCl氣體產生,燒瓶內同通氣的玻璃管都沒有倒吸的現象)。同時每1小時點板一次。
展開劑的配置:按正丁醇與濃氨水2比1的比例配置,試驗中為正丁醇20滴,濃氨水10滴,氨水略微多一點。
顯示劑的配置:本實驗所需的顯示劑為0.1%茚三酮無水丙酮溶液,稱取0.05g的茚三酮固體,溶于50ml經過用無水硫酸鈉除水過的丙酮中,存放于滴瓶中。
展開劑與顯示劑按照10比1的比例混合作為本次試驗的展開劑,試驗中是向點缸中滴3滴茚三酮無水丙酮溶液。
反應3小時后,提取適當反應液點板如圖2。
反應8小時后,提取適當反應液點板情況如圖3。
結論,在反應4小時后,反應液中的原料(L-組氨酸)與甲醇的酯化已經達到平衡。
后處理:試驗中,我們在8小時后向燒瓶中加入18.5ml乙酸乙酯,攪拌半小時之后再加入少量的乙酸乙酯,繼續攪拌半小時后過濾。然后用異丙醚洗滌濾餅,在空氣中自然干燥。測的熔點為206℃,計算產率為70%,比旋光度為+9.48(20℃),測的紅外圖如圖4。
圖中3200cm-1,3210cm-1處為N-H伸縮振動峰,3100cm-1處寬峰為-OH伸縮振動峰,2100cm-1處為C=N伸縮振動峰,1760cm-1處為C=O伸縮振動峰。與標準紅外譜圖對比說明該產物就是目標產物。
4 結果
在用兩種不同的原料合成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時,都能得到目標產物,產率都在70%或以上,觀察看見得到的目標產物為白色的粉末狀固體,測的其熔點與文獻上所述一致,并用紅外檢測驗證,結果說明兩種原料合成的產品都是我們的目標產物。在反應結束后的后處理中,我們對比兩種處理方法,一是采用普通過濾,該方法過濾時間比較長,但得到的產品的效果比較好。另外才用抽濾,該方法所需的時間比較短,在實驗室比較容易操作,但得到的產品的效果較普通過濾稍差。
5 展望
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是一種醫藥與生物化工的重要合成體,它的合成和檢測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了L-組氨酸甲酯二鹽酸鹽,并且得到的產率比較高,一般在70%左右,所以從這一方面而言,這個反應還是不錯的,由于做實驗時間有限現只能得到70%或以上的產率。如果在原反應條件的基礎上有所改善,可以得到相對更高的產率。從整體考慮,該實驗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得到產率高,產物純度高。若應用于工業生產中將有很高的實際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曾向潮,徐石海,李毅,等.N-(2-吡咯甲?;┌被峒柞サ暮铣蒣J].有機化學,2004,24(7):802-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