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
摘 要:文章重點分析了大數據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應用前景,以及要利用大數據服務于環境保護工作,一定要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環境保護;應用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data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use of large data service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we must solve some problems.
Keywords: large dat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pplication
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首先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已具備先決條件。一是社會各界在環境保護上有共同的價值關注點;二是大數據的存儲、挖掘和應用技術有了爆炸式發展;三是環境保護的對象、利益相關人、措施等之間關系復雜,可挖掘大量有價值的聯系;四是功能豐富、采集數據準確的微小傳感器正在積累大量數據。
其次大數據技術應用于環境保護在很多方面具有發展潛力。從時間維度上看,過去,環境污染事故的大數據用于構建預測模型的訓練;現在,環境狀態變量的大數據與出行、疾病預測、城市資源配置聯系起來,提供城市美化解決方案;未來,以海陸空各類環境變量構建統一視圖和大數據應用開發平臺,在最小傷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環境資源,維持可持續性發展。
目前,大數據在環境保護中已有廣泛的具體應用。如:高效、清潔的能源生產以及新型能源的開發;水、大氣、土壤污染的處理與監控;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的監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芯片化、數據化;智能的交通管控、減少擁堵和溫室氣體排放;樓宇節能技術和材料的使用等。
要利用大數據服務于環境保護工作,一定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解決的是數據來源問題。近年來,污染源和環境質量的自動監控建設逐步趨于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人工監測頻次低,人為因素大的缺點。同時,隨著社會第三方監測的發展,解決了各地監測站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大數據建設時,除了沿用監測站人工監測和環境統計等傳統的環境數據外,我們更應該將重點放在污染源自動監控、污染源中控、環境質量自動監控、第三方監測和網絡輿情等各種新型環境數據上。但即使這樣,仍然存在數據覆蓋面不足,代表性不強,偶然性較大,人為因素較多等諸多問題。
二是要解決數據沖突問題。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自動監控有逐步取代人工監測的趨勢,但自動監控投入較大、監測范圍較窄、準確度較差等問題突出,人工監測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仍然無法被取代,自動監控數據與人工監測數據沖突的問題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比如,當某企業人工監測超標被處罰時,企業往往以自動監控數據正常為由規避處罰。雖然后來環保部門明確規定了,在人工數據與自動監控數據沖突時,以人工監測數據為準,解決了上述例子中存在的問題,但數據深度挖掘時由此產生的沖突仍然無法有效解決。
三是要解決數據造假問題。眾所周知,不論人工監測數據還是自動監控數據,都會受到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數據存在人工修正是必要的。但是,實際工作中,為了各種績效考核的需要,數據造假現象普遍存在。可以想象,在此種數據基礎上進行數據挖掘和行政決策會帶來何種嚴重的后果。因此,任何數據入庫前,都必須對其來源的真實性進行判別,進行嚴格的數據清洗;任何數據在人工修正時,都必須經過最嚴格的必要性審查;當發生數據沖突時,要對數據進行真實性判斷,并對拋棄數據進行標記。
四是要解決數據安全問題。大數據解決了數據共享問題,但相對的數據安全問題就更顯突出。環保大數據要面向環保各部門、政府各單位、各種被管理對象、各種社會團體,以及廣大網民開放相關服務。面對如此眾多的數據分享用戶,如何解決數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目前,通過數據等級保護,用戶等級管理等手段,可以有效進行數據訪問安全控制,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安全漏洞的不斷發現,解決數據安全問題的工作一直在路上。
上述問題,是作為一名基層環境保護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和進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從事環保大數據開發應用的同行,提供一些思路提示。
參考文獻
[1]孟小峰.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
[2]李國杰.大數據研究:未來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領域——大數據的研究現狀與科學思考[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
[3]何凌云.我國環保投資對環保產業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全國和區域樣本數據的經驗分析[J].軟科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