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劍
長寧區檢察院的反貪查案工作在上海處于領先地位,近三年共立案偵查職務犯罪案件71件79人,其中,貪污賄賂案件68件76人、瀆職侵權案件3件3人,所涉處級干部要案6人。
職務犯罪案件特點
一,國資、國企領域依然系腐敗重災區,所涉環節多、數額大
3年來,區院在國資國企領域查辦職務犯罪案件26件33人,分別占立案數和總人數的37%和42%。案件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設、采購供銷、業務管理和發包、國資國企改革、房地產開發銷售、土地、房屋的租賃轉讓、資金管理、人員培訓管理和房產稅收申報等環節。由于權力集中、資金密集、項目激增,加之單位管理制度虛置、監管制約流于形式,可以說一個工程項目從立項審批開始到最后的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幾乎每個環節都出現過“工程上馬、干部下馬”的腐敗現象。具體表現為一些國企領導往往心存僥幸、鋌而走險,或“暗箱操作”、或“抱團腐敗”、或大搞“權力尋租”。
二,年齡結構呈橢圓形現象,黃金年齡成職務犯罪高發時段,同時伴隨低齡化現象、女性人員增多現象,凸顯監管和防控機制的針對性亟待加強
從查處的71件79人職務犯罪案件看,56至60歲之間的12人、35歲以下的14人(最小的25歲),處在25至50歲這一人生的黃金年齡段的職務犯罪嫌疑人有48人,分別占立案總人數的17%、17%和57%。這部分人普遍高學歷、高智商,思想活躍、敢想敢干,很多已成為單位的中層干部或業務骨干,特別是35歲以下的青年人往往因工作時間不長、法律意識淡薄,同時又篤信所謂的“潛規則”和“江湖義氣”,故極易陷入“溫水煮青蛙”的漸進式腐敗。此外,79人中女性職務犯罪嫌疑人19人,占總人數的24%。從查辦情況看,女性職務犯罪人員多因虛榮、從眾或補償心理導致貪腐,贓款主要用于滿足其對奢侈品、房屋裝修等方面的物質貪欲。
三,從眾式腐敗現象頻發,凸顯行業“潛規則”亟待破除
71件貪污賄賂案件中,窩案、串案32件41人,案件數和人數分別占立案數和總人數的45%和58%,暴露出“潛規則”在一些單位和領域大行其道,出現了上行下效或行業性的從眾式集體腐敗現象。如查辦的橡膠制品研究領域、航空營銷領域、綠化市容領域窩串案均存在權力尋租和利益輸送問題。
四,城市更新領域成職務犯罪新災區
當前,上海已進入以再開發、整治修繕及保護為內容的城市更新新階段,建設項目增多、資金密集、廉政風險加大,職務犯罪案件頻頻發生。僅2015年,區院就查辦此類職務犯罪案件13件13人,涉及市政燈光、市容綠化和房屋修繕等環節。
五,侵犯民生民利職務犯罪不容小覷
在醫療衛生、優民惠民資金管理、舊住房修繕等領域查辦了一批侵犯民生民利的職務犯罪案件。如長寧區中心醫院(現上海市同仁醫院)財務科原科長陳強在負責醫院與金融公司委托資產管理業務中,收受業務單位給予干股形式的賄賂113萬元,放棄自身的監管職責,最終導致公共醫療資金虧損。
六,非公有制經濟主體拉攏腐蝕公職人員問題亟待破冰
71件案件中,有31件系非公有制經濟主體行賄、單位行賄或伙同國家工作人員貪污、受賄案,占立案數的44%,案件數額從50余萬到1100余萬元不等。這意味著在當前的高壓反腐態勢下,仍有一些非公有制經濟主體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潛規則”對公職人員進行圍獵、腐蝕,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謀取利益。
七,關系密切人參與腐敗呈多樣化特征
近親屬、情婦(夫)等關系密切人參與腐敗現象高發,且影響惡劣。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依托關系密切人經商辦企業,利用公權謀取私利。二是關系密切人充當“中介”或“掮客”,為國家工作人員和請托人牽線搭橋。三是讓妻子成立“皮包公司”以掩人耳目、收受好處費。
八,十八大后不收斂不收手問題仍然占很大比例,暴露出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需要向基層一線延伸和傳遞
71件案件中有25件系十八大后的貪腐犯罪增量案件或貪腐行為一直持續到十八大之后。該類案件占立案總數的35%。這表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零容忍、無禁區、不設限”的懲防腐敗政策仍面臨“最后一公里”的壓力傳遞、責任落實和源頭預防問題。
職務犯罪預防情況
一,服務航空業集聚區健康發展
1.出臺規范性文件《服務全面深化改革踐行司法為民的實施意見》、《關于貫徹落實<上海檢察機關為加快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的意見>的意見》,進一步增強全院干警的大局意識、主動意識,指導和規范檢察工作更好地服務保障航空業健康發展。
2.撰寫、發布《上海航空檢察白皮書》,通過回顧總結區院近年來在服務保障航空領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廉潔從業發展中的檢察實踐、分析預測航空業創新發展中的法律問題,進而為航空業的科學發展建言獻策。
3.拓展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應用。將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引入機場航空業,用制度機制防腐力量促進和深化機場航空業誠信體系建設。
4.服務東航集團探索構建了“文化+制度+科技”立體預防腐敗機制,東航成為央企預防腐敗試點單位、該經驗做法在央企和全國檢察機關得以推廣交流。
5.深入開展創工程優質、干部優秀的創“雙優”工作,主要從“權力進籠”、制度落實和立體宣傳三個層面入手,扎實推進虹橋機場東片區(含T1航站樓)綜合改造工程項目的創“雙優”工作。
6.組織編寫《來自檢察官的建言——航空業廉政風險環節12例》,通過排摸梳理近年來查辦的航空業典型職務犯罪案件,聚焦機票營銷、航空物流、航食采購、場地租賃、機場維護等環節,以案論法、以案釋法,并在東航集團、機場集團等航空業單位開展宣傳手冊的贈閱和案例解讀活動。
7.提供菜單式警示宣傳教育服務。結合企業需求和員工特點,聚焦機場建設和運營廉潔從業保障機制重大項目,為航空從業單位提供課題研究、專題講座、旁聽庭審、參觀警示教育基地等菜單式服務,助推航空從業單位進一步夯實企業的廉潔從業理念塑造、廉潔風險環節警示和廉潔制度機制保障。
二,制度機制防腐
1.聯合行業主管(監管)部門共筑誠信建設過濾網。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工作是檢察機關運用信息網絡技術依靠制度建設預防職務犯罪的創新舉措,是檢察機關與社會有關主(監)管部門共同開展職務犯罪社會預防的成功實踐,是檢察機關參與和促進社會誠信建設的重要探索。為鞏固和深化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成果,實現制度防腐、法治防腐的目標,區院立足預防監督職能,充分依靠行業主(監)管部門和社會力量,努力發揮行賄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功能,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聯動監管效應,最大限度放大信用信息的應用價值,切實推進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2014年以來,區院依托地緣優勢和預防監督資源,主動與東航集團、大唐集團上海分公司、中海油東海石油管理局、上海機場集團、市消防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區房地局、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長寧支行、長寧煙草專賣局等10余家國家機關、大型國企和金融機構等單位加強溝通聯系、會簽文件協議,相繼將檢察機關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引入消防裝備、機場航空、銀行信貸、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綠化市容、住宅修繕、電力和煙草等領域,其中工程建設領域約67%、政府采購領域約30%、人事管理等其他領域約占3%。在長寧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相繼被推廣應用至全市的住宅修繕、綠化市容、消防裝備等領域。
2.行賄檔案查詢制度已對不法經營者產生實際的震懾效果。由于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制度能夠讓進入“黑名單”的人承擔失信的代價、使行賄犯罪成為“高風險作業”,故在推廣應用中日益顯現出從源頭上凈化社會環境、保護干部隊伍、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職能作用。有一次,區院要求一名行賄犯罪嫌疑人協助調查時,對方立即表示將全力配合調查、坦白交代,但希望其擔任法人的私營公司的行賄行為能夠不被納入到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數據庫,能否作為個人行賄處理。他的不合理要求當然不會被允許,但是這個事例體現出了制度機制防腐的作用和力量。2016年,恰逢長寧區換屆之年,區院積極對接區人大、區委組織部和區工商聯等部門的工作需求,嚴格做好“兩代表一委員”和工商聯執常委等人選的審查考察,從源頭上過濾掉1名失信人選,為防止“帶病使用”把好了“廉潔入口關”。
3.改進和規范行賄犯罪檔案查詢服務,努力營造守信激勵、失信受懲氛圍。在新落成的司法辦案大樓專門開辟行賄犯罪檔案查詢區域,實行專人受理,開辟有快速辦理通道,開設有12309預約服務電話、檢察門戶網站網絡申請預約等全天候服務渠道,實行A、B角全天候查詢工作模式,探索統一輸入、集中審核、分組查詢、即時打印的工作舉措。針對經查詢有行賄犯罪記錄的單位或個人,積極改變被動等待有關主管部門處置的監督思維和服務理念,及時提出檢察建議或指派專人跟蹤相關單位作出限制準入、取消投標資格、終止業務關系等處置的情況,真正實現該制度對震懾和預防賄賂犯罪、促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職能作用。在“2016上海十大信用典型案例評選活動”中,區院的相關經驗做法獲評“2016上海十大失信聯合懲戒案例”,系全市政法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