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五年多的時間,從“帶”到“幫”的引路過程,從“教”到“學”的互動交流,教學相長的積極作用在周子簡和陳潔婷這對師徒倆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自己的人生選擇負責
2011年,從復旦大學訴訟法專業研究生畢業的陳潔婷一進院便有了一位師父。“第一眼看見他,覺得他很年輕,戴著眼鏡,很有書生的樣子,感覺跟我一樣剛畢業沒有多長時間。但他非常的興奮,他說他從來沒有收過徒弟,我是他的第一個徒弟。”
而這個名校畢業的徒弟,說著一口平翹不分、h f不清的普通話,一開口就給周子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師父的第一天,周子簡就把陳潔婷拉到一塊小黑板前,仔仔細細講述偵查監督工作的“一體兩翼”,即以審查逮捕為主體,以立案監督和偵查活動監督為兩翼,以及接下來要怎么做立案監督、偵查監督等等,陳潔婷對于新工作的迷茫漸漸消散。
2011年9月,當時參加檢察工作不滿2個月的陳潔婷,跟著周子簡老師參與辦理人生第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五人利用互聯網對外銷售雪茄、煙絲等煙草制品,涉嫌非法經營罪,情節特別嚴重。
說實話,當時的陳潔婷心中帶著一絲疑惑,對于她這種法學院剛剛畢業的學生,對該類案件的危害性尚無感性認識。提審完五名犯罪嫌疑人,走出看守所時,她怯生生地問周老師:“這些人不過是賣賣香煙而已,而且全都是真煙,真的有必要抓起來嗎?”
周老師笑了笑,命令她回去自學法條和有關法律規定,必須快速夯實法律基礎,補齊短板。香煙是國家三令五申專營專賣的產品,這幾名嫌疑人明知自己沒有經營香煙銷售的許可資質,仍然大肆從事香煙貿易,危害社會管理秩序,必須予以打擊。
最終,師徒二人審查后認定,三名犯罪嫌疑人涉嫌非法經營罪,批準逮捕,另兩名犯罪嫌疑人參與非法經營行為尚未達到立案數額標準,涉嫌非法經營犯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對二人不予批準逮捕。
在跟著周老師學習了罪與非罪、捕與不捕的第一課后,回顧整個案件,陳潔婷還是不免覺得有些惋惜:“這幾個人也都是名校畢業的大學生,本來有著好的工作和收入,最后卻走上了犯法之路。”
“人生很多時候在于選擇,以及面對選擇時應該怎么做?名校畢業只代表過去,而未來的人生,就是學工作、學做人的過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做正確的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周子簡的一席話讓陳潔婷開始真正對自己的職業選擇多了一份使命感與責任感,更加堅定了自己選擇檢察官事業的初衷,并希望能在職業生涯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法治事業做出一份貢獻。
由分歧發現的城市安全隱患
2013年,因為工作需要,陳潔婷被借調在外,時隔一年多后,她回到了偵監科。一切都有些陌生:刑訴法修改了,原來很多法律規定已經發生了變化,辦案制度和辦案方式都有了改變。陳潔婷每天一想到問題會立即去問周子簡。那時,周子簡已經是偵監科的副科長,每天確實很忙,但是他永遠都會停下手頭的工作來給陳潔婷解答。“我在想師徒中最美好的精神莫過于此,也就是你愿意學,而我愿意教。”
但兩人的工作并不是一直“默契十足”,有時在案件的定性上也會存在著一些不一樣的想法。2014年9月,在辦理多人結伙在公交車扒竊案件時,周子簡與陳潔婷在幾個案件的關鍵認定點上產生了分歧。幾個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之間存在矛盾,涉案贓物由于已經滅失,被害人的陳述也與一些其他細節不能吻合,在能否定案的問題上,二人有了爭論。
在爭論的最后他們發現,此案的辦理之所以會產生這么大的爭議,就是因為關鍵的證據——案發車輛的監控錄像的缺失。通過梳理科里同期辦理的同類型案件,他們進一步發現監控錄像的缺失已經在多起案件中影響了案件關鍵事實的認定,甚至可能引發城市交通案件治安管理的盲區。
“辦案不能僅僅為了辦案”,這是周子簡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工作思維。作為檢察機關,還有責任對辦案中發現的明顯社會管理漏洞予以關注、開展監督。
為此,周子簡帶著陳潔婷多次走訪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市巴士集團等相關職能部門,深入調研了解情況,撰寫情況反映逐級呈閱,最終二人以《加強車載監控管護、維護城市公共安全》為題撰寫典型案例,并于2015年入圍上海市創新社會治理優秀案例。自2014年8月他們向公安機關制發情況通報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間,公交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監控錄像調取率明顯提升,22%的案件依靠監控錄像得以定案,其中過半數案件的監控錄像為認定犯罪嫌疑人犯罪行為提供依據,過四分之一數案件中的監控為推翻嫌疑人辯解發揮重要作用。
周子簡便是這樣帶著陳潔婷一起循著發現問題——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努力在每個案例中做好法律監督,做到執法為民。
承辦人和承辦人之間的交流
2016年4月,經過5年的帶教,已經逐漸成長為科里辦案的中堅力量的陳潔婷,和周老師一起接手了轟動一時的施某等人涉嫌“文玩藝術品流通領域詐騙案”。
涉案犯罪嫌疑人有100余人,公安報捕人頭數高達40幾個,僅僅是證據材料就有近百冊,而批捕的辦案時限只有7天,于是白天集中在看守所提審,夜間回來閱卷、討論、寫報告,成為了那段時間他倆的工作常態。他們用中午吃飯的時間,以承辦人間的交流,互相分享經驗和感受,溝通案件情況,分析案件的下一步走向。遇到難點和疑惑,陳潔婷抓緊時間與師父討論,兩人經常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匆匆就餐,之后又各自奔回辦公桌,埋入成堆的案卷之中。
幾個加班到深夜的夜晚,旁邊周老師的辦公室還亮著燈,他埋頭工作,不發一言,陳潔婷深深地感受到了他榜樣的力量。連續幾夜加班,大量的提審和閱卷工作讓疲憊不堪的陳潔婷,只好選擇在辦公室的躺椅上將就一宿,最終,這起涉眾型多人結伙犯罪在科室的共同努力下順利辦結。
“感謝周子簡老師,他不僅是我的師父,更是支持我成長的厚實力量,和我檢察職業道路上的堅實伙伴。”經過五年的磨礪,陳潔婷在辦案中積累,在積累中思考和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就連一開始發音不太標準的普通話,陳潔婷生怕對提審工作有影響,也一直在努力練習,并獲得了改善。
心系法制宣傳變“網紅”
不僅要辦案,還要重視關注和改善辦案中發現的民生問題。自2007年起,周子簡結合辦案和到老齡委基層鍛煉的經歷,深入研究詐騙、扒竊等侵犯老百姓權益的常見犯罪規律,制作了《檢察官對您說:老年人防騙須知》等宣傳冊,開展法制宣傳。此后數年他走遍區內各個街道,以案說法,旁聽群眾多達一千余人;他多次受訪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提醒聽眾要謹防投資被騙;他代表檢察系統首位做客東方網嘉賓聊天室,向網友們破解電信詐騙伎倆,其數年如一日堅持宣講的事跡曾被《新華每日電訊》報道。
作為徒弟的陳潔婷在法制宣傳道路上另辟蹊徑,她利用微信平臺,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檢姑娘講故事”,已吸引粉絲上千人,微信也被長安劍、正義網、上海檢察等知名公眾號轉載,閱讀量破十萬,陳潔婷也成為上海檢察系統的一枚“網紅”。
2016年7月,上海市檢察院偵監處組織開展“偵監達人秀”業務競賽,通過比賽和選拔,周子簡被確定為全國偵監業務競賽的參賽選手,陳潔婷被確定為全國偵監業務競賽的集訓選手。最終,經過三天的比賽,周子簡在第四屆全國檢察機關偵查監督業務競賽中取得全國第二名的好成績,榮獲“偵查監督業務標兵”稱號。
筆者手記
2009年開始的資深檢察官結對帶教青年干警是靜安區檢察院“崗位練兵、崗位成才”活動的特色和亮點。靜安區檢察院遴選資深檢察官對新進人員進行集教授業務、引導思想、關心生活為一體的“一對一”結對帶教活動,幫助新進人員盡快實現角色轉換,充分融入檢察工作,為后續的專業人才培養與檢察隊伍建設奠定堅實基礎。近年來,這項工作從帶教方案到臨案實踐,靜安區檢察院力爭做到專業化、個性化,逐步形成了拜師結對機制、擇優結業機制和督導檢查機制,至今已有67名學員順利“出師”,部分學員在全國及市級各類賽事中屢屢獲獎,靜安區檢察院帶教工作在探索和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