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平
摘 要:介紹了安塞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通過對當地人口及社會發展情況、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安塞供水現狀情況的分析,按照水資源遠景規劃對2020年水資源需求進行了預測,提出發展建議和對策,謀求當地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安塞;水資源;供需預測
1 概況
安塞區位于延安市北部,轄9鎮3個街道辦事處,117個村,總土地面積2950平方公里,總人口17.43萬人。主要有石油、天然氣和人文旅游三大資源,地處陜北黃土高原腹地,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平均海拔1371.9米,年均氣溫8.8℃,干旱少雨,水資源短缺,年均降雨量505.3毫米,無霜期157天。境內主要有延河、杏子河和西川河三大河流水系。安塞區依托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努力,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多次進入陜西十強區,2015年,全區石油產量達到220萬噸,安塞也逐步由石油產業的帶動,發展成為石油,農林牧,文化旅游并進的多元經濟發展模式。
2 水資源現狀及利用情況
2.1 水資源狀況
安塞區境內溝壑縱橫、川道狹長且面積很小,地下水與地表水是完全重復的水資源。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4億立方米,可利用量為0.53億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46%。全區人均水資源量為745立方米,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36%,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2 水資源供水現狀
安塞全區有大型水庫1座(王堯水庫,由延安市水務局管理)、小型水庫2座(馬家溝和方家河),應急引水工程1處(徐家溝低壩應急引水)、大型調蓄水池2座(馬家溝調蓄池)、各類飲水工程945處。
2015年全區共用水1546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803萬立方米,地表水供水量743萬立方米,具體用量如下:生活用水:2015年用水總量400萬立方米,占全區用水量的25.87%。第一產業用水:2015年用水總量409萬立方米,占全區用水量的26.45%。第二產業用水:2015年工業用水量達730萬立方米,占全區用水量的47.22%。第三產業及生態用水:2015年總用水量7萬立方米,占全區用水量的0.45%。
3 水資源供需預測
根據陜西省用水定額標準,此次測算城鎮居民生活用水指標為95L/人*天,農村居民生活用水指標為65L/人*天。
3.1 需水量預測
工業需水量預測:近年來安塞區以石化企業為主的格局逐步形成,當前入駐石油企業主要有長慶第一、第四采油廠,長慶第一采氣廠第三凈化廠,延長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杏子川采油廠和華油天然氣等,沿河灣鎮建成了工業園區,有27家企業現在已經入駐,這些石油企業和工業園區企業的需水量逐年在增加,2015年的用水量為730萬立方米,預計到2020年,工業需水量將會達到986萬立方米,工業需水量也成為用水總量的主要部分。
居民生活需水量預測:到2020年全區人口預計達到19.41萬人,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到2020年,城鎮化率要達到43.3%,城鎮人口將達到8.4萬人,城鎮生活用水定額指標為95L/人*天,到2020年城鎮生活用水將達到291.27萬立方米;2020年農村人口達到11.01萬人,農村生活用水指標為65L/人*天,農村生活用水一年為261.21萬立方米。全區居民生活總需水量將達到552.48萬立方米,是2015年的1.7倍。
農業需水量預測:安塞區農業需水包括農田灌溉需水及林牧漁業需水,根據農作物生育期內的需水、耗水機理建立農田灌溉需水計算模型,結合灌溉面積,預測到2020年農田灌溉凈需水量大約為653.75萬立方米。林牧漁業需水量預計到2020年為177.2萬立方米。農業總需水由農田灌溉需水、林果棚灌溉需水、牲畜需水組成,按照降水頻率為75%計算,到2020年農業總需水大約為780.5萬立方米。
城市建設和第三產業用水預測:建筑業需水定額到2020年約為3.0立方米/萬元,建筑業需水量將達到5.85萬立方米。第三產業需水包括服務業、金融、交通、醫療、教育等行業需水,到2020年第三產業需水量將達到130.34萬立方米。
生態用水預測:根據安塞區城鎮發展規劃到2020年,安塞城鎮人口將達到8.4萬人,人均需灌溉綠地標準按4平方米/人算,需灌溉綠地面積為33.6萬平方米,按照綠地需水定額,2020年的綠地需水為213立方米/畝,所以到2020年的生態總用水量約為8.88萬立方米。
根據如上預測,到2020年,安塞的總需水量大約為2458萬立方米。
3.2 供水能力預測
水庫水源:主要有馬家溝水庫,年供水能力為155萬立方米;王瑤水庫年可供水大約為100萬立方米;方家河水庫,年供水量預計35萬立方米;徐家溝應急水源,年供水能力為15立方米。總供水能力305萬立方米。
其他地表水水源:2015為年其他地表水供水約為550萬立方米;按照每年5%的增幅預計2020年可在現在基礎上增加供水量150萬立方米,總供水能力達到700萬立方米。
地下水:2015年地下水開采量803萬立方米預測2020年地下水開采能力將在基礎上增加5%,年供水能力約843萬立方米。
污水處理回用:全區現有污水處理廠兩座,污水處理能力為年255.5萬立方米,2015年處理污水90萬立方米,預測2020年全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140萬立方米,現階段污水處理后直排入河,沒有回用。
3.3 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經測算,到2020年,安塞社會經濟發展需水量和水利工程供水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全區總需水量2458萬立方米,可供水量約為1850萬立方米,水源供水量不足,地下水開采要嚴格控制,供水缺口很大。
4 建議及對策
4.1 加強水資源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開發可利用水源
根據安塞區水資源供需預測分析,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城鎮供水形式嚴峻,未來城鎮供水水源的開發方向依然是以水庫建設為主,目前具有開發潛力的馮岔水庫的建設難度相對小一點,建成后可作為安塞城區供水的后備水源。其次是解決農村飲用水水源問題,現在全區共有各類飲水工程945處,雖然現在基本能滿足農村飲用水需求,但也存在地下水利用已接近上限,取水難度增加等潛在危機,因此,全面開發好現有水源,保護好未開發利用的水源是解決農村飲用水水源的根本出路。第三是解決農業需水問題,農業需水主要是從延河、杏子河、無定河、清澗河里抽取,另外,通過雨水積蓄和大棚滴灌等技術的推廣應用,解決山地果園和大棚灌溉需求。第四是啟動污水處理回用工作,現在污水處理后都直接排入延河,今后可將處理后的污水用于城市綠化等。
4.2 加大節約用水宣傳力度,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
要形成健康持續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機制,不僅要開源,而且要節流,對于安塞這個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區區,節約用水就更是尤為重要,2015年,區委、區政府提出了“2+1”三城聯創號召,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就是其中的一個創建單元,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創建工作:一是成立創建領導小組機構,加強了對創建工作的領導,拿出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利用“3.22”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進行大規模的節水知識和水法規宣傳,多方位、多角度的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意義,形成人人節水惜水的良好社會氛圍;三是全面落實節水“三同時”制度,新建、改建和擴建的項目要制訂節水措施方案,配套節水設施,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將節水設施的驗收工作納入建設項目的驗收備案管理。
4.3 強化執法隊伍的建設,落實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緊緊圍繞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安塞”目標,以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節約和保護為重點,建立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嚴格控制入河排污總量,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障飲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保障全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平穩發展,確立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水資源執法管理,強化水資源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嚴格水資源制度落實的監督力度,嚴肅查處違反水法律法規的水事違法行為,定期不定期的開展水行政專項執法檢查活動,維護正常的水資源管理秩序,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三條紅線,落實四項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