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紹勇
摘 要: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投入,是我國廣大農村農田水利與農村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文章在分析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和管理現狀的基礎上,從水利建設管理規劃編制、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和加強后期養護管理等方面,探討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工程建設管理的有效措施,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設和養護管理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多元化
從2005年水利部開始啟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專項投資建設以來,貴州省結合全省實際情況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全面實施抗旱應急、重點水源、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農村安全飲水、農業節水灌溉等重點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抗御水旱災害、發展糧食生產、推廣節水灌溉、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可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均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1]。但由于受到傳統建設管理理念、運行維護意識和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影響,工程建設管理中存在的權責不明、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步伐,亟需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完善建設管理制度,以適應新農村體制改革的發展。
1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現存主要問題
1.1 設計施工標準偏低,工程技術質量較差
現有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絕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相當部分屬于“邊規劃、邊設計、邊建設”的“三邊”工程,設計施工標準偏低,工程技術質量不完善。幾十年運行后,先天技術質量不足加上后期運行維修配套沒有及時跟上,導致工程出現老化、退化、失修等問題非常嚴重,工程正常性能得不到有效發揮,經濟效益日益衰減,有的甚至出現報廢不能運行等問題[2]。據一些統計資料表明,很多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其干渠水利用系數僅有0.3~0.4,水的有效利用率還不到40%,不僅導致大量水資源浪費,同時嚴重影響農田水利工程設施“惠民、利民”性能的發揮。
1.2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尤其在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規劃布局、項目審批和資金配備等方面,均給予非常大的傾斜。但對于一些偏遠、欠發達地區,地區財政收入較少,難有較多配套資金用于農田水利重點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基本全靠國家財政支出,導致工程建設規模、建設進度和項目管理難以達到工程高效優質建設和管理要求。一些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由于投入渠道多、資金分散,各部門間溝通不暢難以形成整體合力,不利于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另外,一些農村經濟開發區和新區建設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整體保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亟需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增效擴容和新建,以匹配區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1.3 工程建設管理主體缺位、管護權責不明
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管理制度不完善,質量監控體系不健全及檢測手段滯后等,導致工程施工建設和后期養護過程中得不到有效的動態質量監管,存在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工程性能和效益的正常發揮[3]。目前,集體經濟退出農田水利設施管理后,農民分散經營和農田水利設施集體受益間的矛盾日漸加劇,工程后期運營管理難度大大增加。雖然管理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鄉(鎮)水利站歷經多次改革,也基本將權責落實到具體人員,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員經費因水費收繳量少且征收困難等,導致鄉(鎮)水利站人員的經費缺口非常大,很多管理人員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不安心、勉強維持等管理意識占據主導地位,“責、權、利不明,建、管、用脫離”現象普遍,嚴重制約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發展。
2 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理有效措施
2.1 做好農田水利建設管理規劃編制工作,確保工程建設管理質量水平
嚴格按照“全面規劃、整合項目、統一安排、分期實施”的原則,結合區縣現有水利基礎設施現狀,編制好全面完善的縣級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整體規劃。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與工程建設管理存在直接利益關系的工程區居民意見,確保工程建設具有較高的科學性、技術性、合理性和經濟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按照“科學規劃、適度規模、整村推進、成片治理”的建設管理原則,實現建設好一片、管理好一片、發揮效益一片的大局效果。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管理規劃,要符合國家及水利行業有關工程建設法規、工程勘測設計規程、技術標準等要求,同時要加強設計、施工和后期養護等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健全設計、施工和養護管理文件資料的審核、會簽、批準制度,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強化規劃落實,確保其指導作用的正常發揮。
2.2 建立穩定、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
通過項目整合資金,嚴格按照“統一規劃、項目管理、渠道不變、各計其功”等資金管理原則,以規劃整合項目,以項目整合資金。通過建立穩定、多元化投入機制,合理將“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土地開發整理”等專項中有關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統籌起來進行統一規劃安排、集中使用。區縣級水利部門,要積極爭取各級地方政府財政投入,科學合理對現有水利設施進行全面維修改造和技術升級。同時要結合城鄉整體發展規劃,合理規劃建設新水利基礎設施,以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水利基礎設施容量要求。在努力爭取和增加地方財政投入的同時,地方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門還應加強對小型農田水利基礎工程建設的行政領導和建設管理,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合理使用引導和群眾參與積極性與大眾監管作用。
2.3 明確權責,加強后期運行管護
在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按照整體規劃要求,嚴格履行各項基本建設程序。在建立項目建設管理機構的同時,嚴格執行項目四制,即項目法人責任制、項目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安全責任制,并明確各責任人的權責,將相關工作落實到具體人頭,嚴格執行“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誰管理”原則,確保工程高效優質的施工建設。按照相關標準嚴格執行竣工驗收制度,抓好項目竣工驗收管理工作。嚴格執行項目驗收程序并組織參建各方和檢測機構進行全面驗收,確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達到“建一處、成一處、發揮效益一處”的優良效果。建立完善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后運行養護管理體系,確保區縣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性能的正常發揮。應建立全面系統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后管護評估體系,實時對工程管護質量進行評估,確保工程各項指標均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同時,搞好管護人員的技術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管護人員的業務水平。
3 結束語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是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只有科學合理管理模式下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從項目論證、設計、施工建設和養護管理等各環節充分落實,才能確保工程高效優質的施工建設和后期“惠民、利民”性能的正常發揮,使農田水利工程發揮其長遠、持續和穩定的利國利民的作用,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治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探討[J].價值工程,2010,29(8):103.
[2]王虹,余金鳳.新時期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05):97-99.
[3]程玉彬,王慶芳,胡傳志.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問題的探討[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0(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