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李佳麗
摘 要:順應城市化發展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有助于有效緩解城市交通的巨大壓力,方便民眾出行,進而不斷提升城市的交通能力,著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在進行公路設計與規劃時應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充分考慮設計與施工對城市交通功能及生態環境的綜合影響,注重提升道路設計的整體水平。文章首先分析了現代化城市公路設計需求,論述了當前道路設計與規劃發展現狀,最后對相關可行對策進行總結。
關鍵詞:市政道路;設計現狀;設計對策
引言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現代化城市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公路建設交通網絡。城市的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情況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已成為評價易居城市的首要因素。因而,城市公路設計事關居民的生活質量,對城市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城市公路建設的普遍需求,提出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科學規劃公路建設,在保證交通出行能力的基礎上達到相關環境要求,致力于城市公路設計與實際通行需要協調統一。
1 城市公路需求
以城市公路需求分析為切入點,進行道路設計與規劃,致力于不斷提升城市的宜居程度。作者從自身的實際經驗出發,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及調研結果,進行需求分析,得出現代市政公路設計與規劃的基本需求有兩點:一是提高公路的交通能力,二是進行公路環境改善。一方面,著力提升公路的交通能力,可以有效緩解城市公共交通面臨巨大壓力的現狀;另一方面,良好的公路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駕駛人員視覺疲勞,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助于宜居城市建設。綜上所述,進行市政公路設計與規劃工作時,應注重提高交通能力,改善現有公路環境,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的現代化水平。
2 當前市政道路設計的現狀闡述
紛繁復雜的城市道路交通網絡承擔了重要的運輸作用,道路通暢對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巨大,同時對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因而,城市交通網絡的建設應與實際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道路規劃應適應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由于前期規劃不充足,已形成地下遍布交錯的油、水、電等管道的現狀,再加上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對科學合理地道路建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礙。
2.1 城市交通壓力大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城市交通壓力過大,交通堵塞問題時常發生,交叉路口由于獨特的地理區位,成為道路阻塞的重災區。這是由于設計初期,設計人員沒有準確把握當地人流量分布狀況造成的。在進行道路設計與規劃時,應充分考慮當地人流特點,特別考慮人流量較大的交叉路口,科學運用道路工程學基本理論知識使交叉路口更好地發揮交通樞紐職能。
2.2 道路整體結構設計不合理
我國道路建設整體呈現出結構設計不合理的特征,由于道路建設體系不完善,暴露出很多弊端與缺陷。在城市擴張過程中,忽視了對道路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與完善工作,導致了道路主干與支干劃分不清、混雜相連的現狀。一方面,城市外環適應城市擴張過程需要不斷擴建,另一方面,已有市內道路需要適當擴寬路面以承載越來越大的人流量。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網絡的實際運輸效率。
2.3 道路設計過程缺乏宏觀調控
進行道路設計時應具有全面、發展的視角,綜合考慮多方因素的影響,涵蓋車站、綠化帶、人流量等多方面問題,進行科學合理地道路設計。大部分已有道路建設過程中缺乏宏觀調控,未來城市建設應更加注重道路的綜合設計與規劃工作,以此彌補道路結構失衡帶來的負面影響。
2.4 老城區道路問題嚴重
老城區由于道路建設早等歷史遺留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路面過于狹窄、人行道等車道缺失問題。對這部分職能缺失的道路,應結合實際情況加快道路現代化改造工作。
3 優化市政道路設計中問題的途徑
3.1 設計原則
(1)遵循公路特殊性原則。立足當地實際交通情況,充分考慮各點的潛在影響力,設置特殊的交通節點。掌握交通節點處的交通狀況,評估各時段的人流量,采取立交、平交等設計手段,實現科學讓行。借助于交通節點有效削減交叉路口的交通壓力,實現減少擁堵、方便出行的目的。
(2)遵循設計經濟性原則。進行道路設施建設時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當地的人力與物力資源。致力于制定科學高效、經濟集約型道路規劃方案,并控制好工期與預算,力求道路建設更為經濟和實用。
(3)遵循道路實用性原則。道路建設應秉持實用性原則,力求每條道路都可以物盡其用。進行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道路所處城市區位,綜合評估交通流量的影響,把握好不同類型車道的分布比例。特別地,道路建設要以人為本,在進行紅綠燈時長、過街通道間隔、斑馬線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城市居民的使用體驗,追求便捷實用的道路設計目標。
3.2 打造更優城市空間布局
進行道路設計時應首先進行宏觀上的整體把握,然后再逐步細化。順應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應進行城市結構的優化與升級。科學制定城市發展規劃,為城市未來發展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并根據發展方向設計相應的交通配套設施,將道路、建筑物與自然景觀有機結合,打造更加優美、合理的城市空間布局。
3.3 針對舊路進行科學改造
對舊城區原有道路進行科學改造,進而不斷完善城市的交通網絡。在保護老建筑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地路面拓寬改造工程,提高道路質量,通過逐步新建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不斷完善道路職能,顯著提升舊城區的交通水平與能力。
3.4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道路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注重綠化帶的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減少施工過程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1)優化資源配置。市政道路建設與生態、民生問題密切相關,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進行道路的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應力求物盡其用、節約資源,合理利用當地的人力、物力資源,避免產生浪費。
(2)注重保護環境。當前城市道路設計與規劃應注重合理性與科學性并存,不能以破壞城市生態環境為代價。尤其是施工過程中,應及時清理垃圾,不能破壞城市的整潔與美觀。
3.5 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道
快速干道直接連通不同城市,在交通網絡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運輸效率。在進行道路設計時應深入考察,合理布局城市快速干道,搭建城市直通車,實現大幅度緩解交通壓力的目標。
4 結束語
通過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規劃不斷完善交通網絡,提升城市交通運輸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近年來我國城市道路設計發展迅猛,但仍存在不少問題。進行未來城市道路設計規劃時,應做好前期評估,充分利用當地人力、物力資源,有效規避風險,致力于建設便民高效的城市交通。
參考文獻
[1]孟寶全.試析城市市政道路設計常見問題及設計方法[J].建材與裝飾,2015(49):276-277.
[2]顏青.市政道路設計現狀與改進措施方案初探[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8):65-66.
[3]曹曉豐.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體現[J].低碳世界,2013(22):147-148.
[4]李世偉.市政道路設計應注意的問題探討[J].河南科技,2013(0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