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靜慧
舞動音符 童夢飛揚
——北京市朝陽區老君堂小學藝術教育及手風琴社團建設紀實
文|李靜慧
為進一步全面實施藝術素養教育,北京市朝陽區老君堂小學充分挖掘藝術教育的潛力,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不斷提高全體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綜合素質,以手風琴社團建設為抓手,營造學校藝術教育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為學校的特色建設和內涵發展再添一把火。
藝術教育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此,我校構建了“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三位一體的藝術教育發展推進模式,讓學校的藝術教育站在了新的起點上,為實現我校“三年內創建區域內精品學校”的辦學目標添磚加瓦。
聚焦藝術課堂,錘煉教師隊伍第一,立足課堂,開足課程。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學校嚴格執行藝術教育課程計劃,在“開全、上足、教好”上落實“一查二聽三評比”的管理措施,杜絕了“停、甩、占”藝術課的現象,為開齊開足藝術課程提供保障。通過開展藝術類學科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更提高了藝術課的質量。
第二,立足課堂,開發課程。自2014年9月以來,學校基于“責任育人”的教育理念,帶領藝術組教師圍繞藝術核心素養,開始了對藝術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歷經“理論研究——問題解決——成果推廣”三個階段,形成了適用于不同年級的《舞動音符 童夢飛揚》選修教材和學生人手一本的《小巴赫的夢》美曲賞析讀本,并借助專家團隊開發出了《滴瀝咚巴》手風琴校本教材。學校緊緊圍繞藝術特色課程開發,促進了藝術類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三,立足課堂,開展培訓。學校通過“一師一課題”的形式開展藝術學科教師的培訓,每位教師在個人三年發展規劃中都要參與國家級、市區級的相關課題研究,通過研訓一體,促進教學能力的提升。目前藝術組的4位教師共承擔和參與國家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3項,每位教師均有自己的校級課題。學校藝術教師隊伍整體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2015年在朝陽區學生藝術水平測試中,我校成績居朝陽區前列;4名平均年齡不足30歲的藝術教師中, 1名成為朝陽區學科骨干教師,2名為區級優秀青年教師,1名校級骨干教師。
豐富課外活動,提升藝術素養學校積極尋求促進學生快樂發展的因素,在學生最喜歡的藝術活動中選定要素,合理規劃學校藝術特色項目,舉全校教師之力,構建了動靜相宜的藝術特色活動項目近20項,供學生選擇參與。
自2010年至今,學校每年五月份舉辦校園藝術節,展示學校藝術教育成果和學生課外活動成果。課外活動的開展和藝術節的舉辦,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提升了學生的藝術素養,更進一步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
營造文化氛圍,促進內涵發展在老師的指導之下,我們將學生溢滿童真和青春氣息的藝術作品懸掛在“指尖魔方”和“印象花園”中,或將學生外出表演的照片張貼在櫥窗。同時,各班都設計了班級文化墻,用以展示孩子們的作品,努力做到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從而營造出濃濃的藝術教育氛圍。
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文化藝術節或者六一綜合展示。2016年六一,學校舉辦了“舞動音符·童夢飛揚”展示會,孩子們的表演精彩紛呈:手風琴社團的開場舞《自由》、自編自創的音樂劇《丑小鴨》,感人至深;太極花樣籃球氣勢宏大,合唱輕快活潑,繪畫展現夢想,書法盡顯文韻,詩朗誦慷慨激昂。孩子們快樂地唱著、跳著、抒發著童年的夢想與快樂。師生在活動中感受藝術的樂趣,探索藝術的真諦。
學校圍繞藝術教育,開設了表演類、欣賞類、書畫類、創造類社團共計16個,這些社團內容豐富,活動扎實,贏得了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其中,手風琴社團作為學校的品牌社團,在學校特色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引領和助推的作用。
合理規劃,構建模式基于我校特殊的生源以及對藝術教育相對較弱的家長群體,學校立足實際,以手風琴社團的建設開啟了學校藝術教育之路。
為加強手風琴社團的管理,學校成立了社團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制定了《手風琴社團管理章程》和相應的管理制度,組織部署、監督各部門工作的具體落實,并投入充足的活動經費,提供優質的后勤保障,確保社團活動正常開展。
針對手風琴社團,學校構建了“梯隊發展——整體推進”的建設模式,經過三年的實踐,已經達成最初社團發展目標。
扎實訓練,梯隊發展“童夢飛揚”手風琴社團成立于2013年3月,在4-6年級確定社團成員10人。2015年7月,手風琴社團從3-4年級學生中招募了10名隊員,第二梯隊正式成立。隨后,2年級12人的第三梯隊也在學生和家長的積極要求中誕生了。
三個梯隊,各自有一個手風琴專職教師帶隊,根據梯隊的水平,分別制定不同的梯隊建設計劃,因隊而異,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合力打造特色社團。手風琴三個梯隊的穩步發展和孩子們取得的成績,以及孩子們在意志品質和藝術素養方面發生的變化,為學校整體推進手風琴進課堂下定了決心。2015年9月,學校自主開發了《滴瀝咚巴》一年級手風琴教材,手風琴進課堂代替了口風琴進課堂,一年級48名學生成為了手風琴社團的第四梯隊。
開展活動,促進提高學校堅持“展示+交流”的管理模式,不僅讓學生的演奏技能逐漸提高,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持之以恒、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鑄就了學生自信、陽光、健康的優秀少年兒童形象。
每周一早晨的班級特色展示中,總能看到手風琴孩子與同學們邊拉邊唱;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上,安排半小時給社團的孩子展示一個假期的練琴成果;每年的藝術節,手風琴社團的匯報演出是固定的節目。
走出校園一直是我們的心愿,走近手風琴大師更是孩子們的期盼。學校先后組織社團學生與兩位國際手風琴大師同臺演出,先后2次組織社團學生走出北京,在天津等地與國際手風琴大師交流;學校每年至少一次在西城文化館、楓藍劇場、博納星輝劇院獨立舉辦,或與手風琴藝術中心聯合舉辦手風琴專場音樂會,多次邀請張自強等國內手風琴大師親臨點評和指導。

>>學生的精彩演出
憑著我們對藝術的熱愛,對健康的追求,在校園里,在舞臺上,我們釋放愉快心情,陶冶藝術情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學生藝術教育知識知曉率達100%,五年級學生參加市區音樂全樣本抽測,合格率、優秀率均位居朝陽區前列。連續三年,我校有69名學生憑借藝術特長被本區重點中學錄取;學生多次參加中央臺“新聞袋袋褲”“成長在線”等節目的錄制,參與電視劇的拍攝和春節晚會的演出。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得到了提升,視野拓寬了,成績提高了,贊譽更多了,學習生活更幸福了。
學校藝術組在學校總的指導思想和要求下,以在藝術學科中滲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核心內容,勇于實踐,大膽創新,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取得較好的成績。音樂教師鄭杰多次承擔區級研究課,四位藝術老師的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獲得市區級一、二等獎。
近兩年來,學校各藝術團隊參加市、區各級各類藝術比賽連連獲獎。其中國家級獎勵5次,北京市級1次,區級4次;藝術組教師獲獎68次,藝術社團獲獎288人次;手風琴社團在2014年代表朝陽區參加北京市中小學生藝術節展演,獲得團體演出二等獎,并在北京市“玩轉音樂”鍵盤重奏比賽中獲得重奏組二等獎;同年,學校手風琴社團27人次參加“快樂中國夢”全國手風琴大賽,共計23人分別獲得國家級特等獎、金獎、銀獎、銅獎,學校獲得優秀組織獎;2015年4月參加北京市朝陽區藝術節比賽,又有5人分別獲得一等獎、二等獎,其中1人獲得北京市金獎;去年的藝術節3人獲得西樂區級獎項,1人獲得北京市西樂金獎!
藝術教育是一項需要有不斷追求的精神和敢于超越的勇氣的事業,學校藝術教育特色創建的探索也是沒有止境的。正因為這樣,我們將在今后的藝術教育探索道路上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老君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