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移動互聯的快速發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從起初的2G、3G在到現在逐漸普及的4G,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由簡單的聊天、看新聞等演變成了移動支付、移動娛樂等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或許正是因為它對于行業經濟的促進作用,讓人們對于即將到來的5G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期待。
談起5G,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快”,雖然這只是5G的特色之一,但是其超越4G幾倍甚至數十倍的速率提升、支持高達1Gb/s的連接速率以及低于10ms的時延性能都太過耀眼,以至于它的穩定可靠性和龐大數量的接口都被其掩蓋住。
很多人普遍認為在2019年中國將首先實現5G的商用,曾經遙不可及的5G真的要提前到來了嗎?Gartner公司卻并不這么認為。
市場感觀與實際存在偏差
“從技術到場景的實現,5G技術都還不算成熟,還處于一個遐想期。”Gartner公司研究總監劉軼認為人們對于5G存在著嚴重的誤解,“雖然2019年中國會實現一些基礎的5G商用,但大都是一些前期試點,未來的3~5年,4G依然是當前最為主要的網絡架構,2022年之前5G并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商用,建議在這個階段大家應該專注于4G的升級部署和演進。”
在劉軼看來,人們對于5G的誤解還體現在與物聯網的緊密捆綁,造成了一種5G對物聯網的發展有著關鍵作用的錯覺。來自Gartner的數據顯示,未來物聯網的發展,其實只有1%-5%的物聯網應用環節用到5G技術,而且物與物之間的連接,以目前的需求來看,4G同樣能夠滿足,最為重要的是5G的運營成本高,全面布局覆蓋困難大,周期時間太長,這與近幾年發展處于黃金期的物聯網并不符合。
所以說,物聯網與5G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市場希望寄托新技術來新市場的極度渴望造成了市場感觀與實際存在著很大的偏差。
關于5G未來的預測
Gartner數據顯示,在2020年將會有至少3%的運營商推出5G網絡,而對于5G技術落地最為渴望的手機行業算是其中之一了。
因為隨著智能手機行業走向下半場,手機廠商所面臨的市場廝殺變得空前激烈,5G的神秘感可以為手機廠商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為其實現“彎道超車”扮演者重要角色,自然也就成為了手機廠商下半場戰略布局的“救命稻草”。
然而Gartner研究總監呂俊寬表達了不一樣的看法,“目前來看,很多手機廠商都將5G作為其下半場競爭的重要工具,這個想法并不成立。”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手機行業保持高利潤的只有蘋果、三星等極少數的廠商,大多都是基本持平,要么就是虧損狀態。
在這樣一個收支畸形的大環境下,5G高額的運營成本以及漫長的發展周期都將是這些手機廠商所要面臨的問題,所以說這些手機廠商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說對于5G未來的幻想,而是怎樣在越來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生存下來。
寫在最后
盡管5G尚且處在萌芽期,但不可否認的是5G的價值絕不僅僅是體現在單純的技術演進,同樣我們也應該保持客觀的態度看待5G技術。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隨著5G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融合,5G將會推動未來商業模式的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