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記者葉林 林如意 特約記者 王雪峰)2016年12月3日至4日,由中國經濟學年會秘書處和華中科技大學聯合主辦,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和張培剛發展研究院承辦的第16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在武漢舉行。800余位經濟學者聚焦經濟學學術前沿,剖析經濟學熱點問題,為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3日上午,年會開幕式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由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建華教授主持。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中國經濟學會年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曉波,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湛毅青,香港中文大學偉倫經濟學講座教授、經濟系主任張俊森,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美國德州A&M大學經濟系AlfredF.Chalk講席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萬廣華出席開幕式。參加開幕式的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21家理事院校代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安交通大學等百余所經管院(系)的學者。
在主旨演講環節,張俊森、黃季焜和田國強分別發表了學術演講。主持人、中國經濟學會年會秘書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張曉波,介紹了三位主旨演講人,田國強是第一位在美國獲得終身教授職位的華人經濟學者,黃季焜是首位中國的AAEA Fellow獲得者,張俊森是為數不多的獲選計量經濟學會院士的亞洲學者。
張俊森分享了他與合作者對中國婚姻市場的研究。在題為Hard to get:The scarcity of women and the competition for high-income men in Chinese cities的文章中,他們研究了性別比例不斷上升的背景下,高收入女性在婚姻市場的競爭現狀。為了闡釋這一問題,他引入了“參照依賴偏好”概念,并用簡單的博弈論框架對不同收入層次的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需求進行了分析,提出隨男性價值增加,由于低收入漂亮女性參與競爭的激勵增加,高收入女性在婚姻市場中不僅沒有受益,反而受害。他還介紹了研究成果相關的實證證據。本文通過實驗設計、CPFS和普查三方面的數據,利用計量回歸證實了參照依賴偏好的顯著性。
黃季焜以《中國農村經濟轉型:路徑、驅動力和影響》為題分享了他對中國農村轉型的研究。他總結了亞洲,尤其是東亞地區農業經濟的結構轉型現狀,將不同國家的農村轉型概括為“以糧為綱、結構多元化發展、提高非農就業以及實現城鄉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四個階段的發展路徑。他從制度創新、技術進步、市場改革和農業投入四個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內在驅動力,并結合實際案例和數據探討了政策應該如何調整以適應和促進不同時期的轉型發展。黃季焜認為,如何通過政策、制度、技術和市場創新改善中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是今后一段時期學者們努力的方向。
田國強發表了題為《機制設計理論及其對中國改革、發展和治理的重大意義》的演講,介紹了機制設計理論的核心議題,并將其與新古典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比較制度分析以及奧地利學派的主要經濟思想進行比較。他認為,機制設計理論作為一個基準經濟理論分析工具,從信息有效性和激勵相容性兩大視角,為現實中很多理論創新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框架和平臺。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恰當設計一系列的制度和機制,以及避免諸多機制間的內在沖突以及潛在激勵扭曲,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田國強還分析了對政府、企業和個人的激勵如何促進整體改革的成功,并對科學有效的現代市場體制改革重構問題發表了看法。
3日晚上,海聞和張曉波受邀在“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系列講座”發表主旨演講。海聞作了題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與未來改革發展》的報告。他認為,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不會出現硬著陸,通過促進市場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等方面的改革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能保持我國經濟平穩發展。張曉波介紹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From ‘Made in China to ‘Innovated in China :Necessity, Prospect, and Challenges”。他指出,近年來中國的專利數量急劇上升,產品質量也有很大改善,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創新能力,政府有必要同時實施減稅和降補貼政策。
4日,本屆年會舉辦特別專題——中國經濟圓桌會議,邀請多倫多大學Loren Brandt教授和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萬廣華教授做主題演講。兩位主講嘉賓從生產產業、生產力的提高、消費收入分配等不同的角度討論了中國經濟。
本屆年會還安排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系列講座、論文宣講等55場學術活動。全國經濟學院院長(主任)聯席會議、中國經濟學年會理事單位會議、高校經濟學師資招聘會、學術期刊論壇、經濟類圖書展和田國強教授新書發布會等活動同期舉行。《現代商貿工業》雜志受邀參加年會,并在學術期刊論壇進行了演講。
創辦于2001年的中國經濟學年會,旨在提升經濟學教學和科研水平,推動中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16年走來,中國經濟學年會始終保持吸引力和影響力,成為中國經濟學界最大的學術盛會;16年傳承,年會一直堅持國際學術標準,推動學術研究和教育,培養青年學者,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學未來發展的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