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健++楊嘉妮
中圖分類號:G831.3 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2-021-02
摘 要 本文采用錄像觀察法、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和訪談法對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編排的創新性進行研究與分析。通過對 2016 年全國啦啦操聯賽(鄭州站)的比賽視頻進行觀看與分析,結果顯示:在舞蹈啦啦操的創編上缺乏新穎性和創造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以期為創編者在成套動作編排的創新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參考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 舞蹈啦啦操 成套動作 編排 創新性
啦啦操運動是一項現代體育運動,2001年國際啦啦操聯盟舉行世界啦啦操錦標賽之際被引入我國,我國借助這個良好的平臺發展和培養優秀的啦啦操人才。但由于該項目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目前在訓練以及科研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2014版年全國啦啦操競賽規則》(以下簡稱《新規則》)中明確指出:在舞蹈啦啦操比賽中,成套動作比賽滿分為100分,其中技術30分,團體協作能力30分,編排30 分,總體評價10分。由此看出藝術編排在整套動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為了提高舞蹈啦啦操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增強啦啦操的新穎性,逐漸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風格,這樣足以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6年全國啦啦操聯賽(鄭州站)大學乙組中10支隊伍的自選舞蹈啦啦操成套技術動作編排作為研究對象,就其創新性進行比較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依據研究要求和需要,查找、查閱有關舞蹈啦啦操的相關文獻。
2.專家訪談法
就舞蹈啦啦操編排的相關問題訪談了鄭州大學健美操隊教練樂炎炎等專家,了解國際上舞蹈啦啦操運動最新的動態,以及當前我國舞蹈啦啦操運動存在的相關問題。
3.錄像觀察法
通過觀看2016年全國啦啦聯賽(鄭州站)比賽10支隊伍的比賽視頻進行創新性分析。
4.邏輯分析法
對舞蹈啦啦操各參賽隊伍的成套動作編排進行認真研究分析,找出編排上存在的不足點以及優秀處,為舞蹈啦啦操的創編提出建議。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舞蹈啦啦操創編的現狀與分析
1.整體風格明確但缺乏創新性
舞蹈啦啦操的競賽項目分為爵士舞蹈啦啦操、花球舞蹈啦啦操、街舞舞蹈啦啦操,其在創編上具有明確的項目特征與風格。若在舞蹈啦啦操編排時,編排者對其項目風格理解不透徹,缺乏對主題風格獨特的創新及對最流行的音樂、電影等主題風格的借鑒與運用,就會導致主題單一、死板。就本次參賽隊伍來說,沒有一支隊伍在主題風格上融入民族、拉丁或是武術等的風格,舞蹈風格基本只有3種(爵士、花球和街舞啦啦操),缺乏整體風格上的獨特性與創新性。
2.表演與包裝缺乏亮點
參賽隊員們的服裝、道具和表現力都能夠起到增強舞蹈啦啦操主題表達的作用。就本文研究的隊伍看,各隊伍幾乎都沒有運用夸張的面部表情來增強對舞蹈啦啦操主題內容的表達,大部分運動員都過于注重肢體語言的表達,而忽視面部表情的表達與眼神的交流。且本次參賽隊伍所用的道具配飾多為傳統的啦啦操花球,缺乏通過道具對舞蹈啦啦操主題的表達,服裝也較為單調與傳統,缺乏新穎與亮點。
3.操化動作內容過于簡單
動作內容簡單表現為動作在創編上簡單和空間層次性變化的缺乏。成套動作是通過舞蹈的隊形、手臂動作、步法、技巧、等動作的完成,表現出速度、力度、控制等舞蹈啦啦操的項目特征。操化動作在空間上的變化也是動作設計的一部分。空間具有三維屬性,即具有高度、寬度和深度。空間可創造出線形、環形以及各式運動路線,任意構筑空間變化隊形能夠使舞蹈啦啦操的內容更豐富。
4.隊形的變化簡單,缺乏隊形的流行性
舞蹈啦啦操在隊形上的變化是舞蹈啦啦操編排中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舞蹈啦啦操流線型隊形太少,大多以穩定的隊形呈現,在成套動作的編排隊形設計上過于保守,沒有較好地呈現出該項目在隊形變化方面的特點;且隊形的變化以僵硬的跑位為主,缺少與音樂的結合以及對整體主題的巧妙運用。
(二)提高舞蹈啦啦操編排創新性的措施
創新是體現舞蹈啦啦操的藝術價值的生命力,也是舞蹈啦啦操運動水平不斷完善與提升的根本動力。舞蹈啦啦操的成套動作創編中,只有彰顯出強烈的審美藝術價值并在明確的主題上進行的新穎動作的表述,才能使人們獲得美的體驗與感受,才能表達出具有強烈沖擊力的效果,才能得到大眾的支持,才更有利于舞蹈啦啦操的發展。
1.明確的個性化表演
在《新規則》中,隨著舞蹈啦啦操主題的藝術評分值增加,對成套動作主題的獨特性與新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則要求通過主題的表達展現出立體的畫面,以故事情節為主線,通過表演者動作的不同速度及表現力表達其情緒的波動,渲染舞臺的氣氛,調動啦啦操隊員的狀態。
同時,《新規則》中又增加了自由舞蹈項目。比賽項目的增多,使得參賽隊伍的作品更加廣泛,更有利于人們在各種項目上的創編及創造,也更有利于舞蹈啦啦操的推廣與普及。此時,所有規定的項目分為:花球啦啦操、爵士啦啦操、街舞啦啦操與自由舞蹈啦啦操。
2.動作編排的多樣化
動作的創編是在運動員基本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對上下肢不對稱的多樣化組合,及同步協調的能力。《新規則》增加了對舞蹈風格的要求,要求成套動作的創編必須以一種典型的舞蹈風格為主線,同時還要彰顯出明顯的第二舞蹈風格的對比,通過舞蹈的手臂、步法、技巧、旋轉、跳躍等動作的完成,展示舞蹈啦啦操力與美的結合;同時,也對舞蹈啦啦操創編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充分體現了舞蹈啦啦操技術動作的創編在比賽中的重要性。
3.隊形編排的多樣化
《新規則》中明確規定:整體隊形的變化不得少于8次,其中流線型的隊形不少于3次。隊形的巧妙變換是編排的最高要求。同時,選擇適合的切入點也是使隊形有效變換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隊形變換可以營造不同的情感氛圍,復雜的隊形變換可以給成套舞蹈啦啦操帶來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復雜的流動性隊形是舞蹈啦啦操編排的亮點和閃光點。
4.音樂編排的新穎性
舞蹈啦啦操的獨特韻味只有將操化動作放在特定的音樂的節奏下,才能將其獨特風格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舞蹈啦啦操音樂節拍要輕快、明了。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節奏越強,動作越復雜,動作強度越大;反之則越弱:在音樂的編輯上,可適當加入一些中國元素,如京劇、豫劇、少數民族的獨特音樂等。音樂與動作的完美結合,是通過節奏的快慢來體現不同的操化動作的情、趣、美。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舞蹈啦啦操成套動作中,編排的整體風格缺乏個性與創新性,其原因為舞蹈啦啦操編排者在對舞蹈啦啦操項目進行編排是,對其風格的理解不夠透徹。動作的創編上缺乏上下肢以及軀干的不對稱性的多樣化組合,且動作組合在空間、層次和隊形的變化上缺乏層次感與流暢性,音樂選編上比較單一和大眾化,缺乏新穎性。音樂的制作上缺乏對特殊音效的使用,且剪切過于潦草。此外,表演、表現力與包裝都較為單一,表演缺乏張力與激情,表現力太過于單調,服裝與飾品雷同性太大,缺乏自己的新穎性與獨特性。
(二)建議
創編者應從主題、動作、音樂與服裝等方面明確將要編排的成套動作具體的整體風格,以便能夠更加精準地迅速的表達出作品的風格與主題思想。在動作內容選擇與創編上要更注重多樣化與創造性,要敢于創編新的動作和隊形,組合動作的空間和層次的變化上要具有流暢性與多變性,音樂的設計與包裝要更細致、大膽,從而加強對主題思想的表達。包裝與表現力方面,在與主題思想相吻合的前提下,可突破常規添加時尚的元素,以吸引觀眾和裁判員的眼球,從而獲得較高的印象分。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審定.2010-2013 年全國啦啦操競賽規則[S].2010.1.
[2] 國際啦啦隊網站:http://www.National Cheerleading Association.
[3] 周煜.新規則下舞蹈啦啦操藝術編排的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2.5.
[4] 楊曉瑩.舞蹈啦啦操審美藝術價值以及創編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5] 徐靜.舞蹈啦啦操創編理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12. 5.
[6] 中國啦啦隊網站:http://www.csara.cn/.
[7] 李紅運,孫金玲.高校舞蹈啦啦操套路編排的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1,(1):142-145.
[8] 馬鴻韜.啦啦操運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