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貴彬
【摘要】: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產業不僅為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物質產品和非物質服務,而且在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解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社會就業機會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為了使林業產業更好的發展,需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林業產業升級,合理開放經營權,落實林業的管理權,保障林業固定收益,對林業的保護做到責任制,確保林業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本文將對林業產業改革和發展提出合理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健康發展;管理;建議
【前言】:林業是一個涵蓋范圍廣、產業鏈條長、產品種類多的復合型產業群體,是一種新的產業結構。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到來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林業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對于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促進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
1 、當前我國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林業機構設置不合理
林業機構設置運作不合理,缺乏科學性。具有較大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林業機構設置分工管理過于細密,缺乏整體設計。此外,林業相關部門間尚未建立完善的溝通和協調機制,導致在林業管理的過程中問題重重。
1.2部分林區營林方式以粗放式為主
部分林區經濟發展較慢,自然條件較為落后,基礎設施薄弱,在建設排灌設施林區道路等方面比較滯后。嚴重影響森林景觀的培育以及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次,林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化程度低、數量多,具有深加工能力的企業發展較為落后,多為粗放式的生產經營加工為主,無法跟上林業發展的步伐造成林業產業發展計劃,制約了林業產業化的發展[1]。
1.3我國林業部門的職能定位不準確
我國林業部門的職能定位同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步伐相一致,主要體現在林業部門的職能定位不準確,過于寬泛。部分機構職能超出林業部門的管轄范圍,導致錯位與缺位情況的產生。林業部門的職責不規范所承擔的相關林業職責還不夠清晰,忽略了整個職能責任的主體[2]。導致管理過程中,推卸責任辦事效率低下等問題的產生。缺乏林業產業建設及其相關的管理人員林業產業發展機制與政策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林業的發展。
1.4林業建設缺少政策支持
林業建設缺少政策支持,導致林業的生產規模、生產效益無法實現最大化和最佳化。尤其是在營林投資環節上,缺少健全的資金管理。其中,林業基本建設資金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林業的生產。其次,相關的科技支撐不夠,導致林業產品質量低下,市場競爭力不足。此外,林業產業發展思路不明確、林業部分項目基礎薄弱、缺乏必要的扶持力度,也是導致林業管理混亂局面出現的主要誘因。
2、推進林業產業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措施
2.1完善林業產業產權制度
為了保障集體各成員的利益,對于不能獨立承包的林地,可是實行集體分股制,實現林地的產益的均分化。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為了確保林業的合理分配,需要把林地承包權和使用權落實到本集體人員,確保集體中成員的合法利益[3]。林地自留山,農民可以自由轉讓,自定轉讓的時間,農民可以長期自由的使用,法律法規不能強行收回。
2.2促進林業產業經營管理權開放化
在商業林流轉過程中,樹木的采伐開發是需要經過林業主管部分的審核和批準的,要根據當地林業的發展自主確定經營的方向;在公益林流轉過程中,合理的利用林地資源,完善林業事業的發展制度,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等。為了使林業產業實現經濟最大化,可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股份制等不同形式的合作組織,提高林業產業的利用率,也可以實行商品林和公益林。
2.3全面實施林業產業處置權
林地承包經營者可以依法對承包的林地和樹木轉讓、互換、出租等,但是不得改變集體林地使用性質和用途,不得損害農民承包地的利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嚴格執行產業處置權,落實好林業產業的處置權。
3.4保證林業產業收益權
在林業產業的收益中,農戶自己承包的林地產生的效益是歸農戶個人所有的,集體林業產業的收益是歸集體所有的,保障承包人或承包集體的合法權益,,調動林業產業生產中各種問題的關心積極性,確保對林業產業的保護[4]。
4 、完善林業產業改革與發展中的政策條件
4.1加快建設各級林業產業管理機構
在林業產業中形成品牌效應,獨自自主的帶動其它產業的發展,推動國有經濟的進程。為保障林業產業發展的健康,政府應出臺合適的林業相關法律,在林業管理中能夠有法可依。為了做好城市與農村林業產業的協調發展,需要堅持科學發展原則,按照法律法規辦事。
4.2政府應加大對林業產業的扶持力度
為加快林業產業的發展,實現林業產業經濟最大化,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政策來扶持林業產業企業、林業產業集體和林業產業個人,對需要貸款的林業承包者實行低利率,對林業產業發展符合國家標準的企業、集體等按照相關規定貼補一定的資金,從而促進林業產業健康的發展。
4.3建立健全林業產業保險體系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林業產業保險體系,減小因自然、人為等危害給企業帶來的損失,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林業保險,提高保險參保率,保護林業產業者是利益。
結語: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迅猛增長,社會活動愈加豐富,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我國的林業產業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總體上來說,其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使得林業產業所具有的生態功能無法得到很好的發揮。因此相關部門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解決林業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經濟和生態的雙贏。
【參考文獻】:
[1]楊帆,張馳,程榮竺,徐俊杰,曾維忠.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前后我國林業產業結構的動態變化分析[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12:159-164.
[2]張海濱. 如何推動林業產業改革與發展的思考與建議[J]. 農業與技術,2014,12:62.
[3]楊帆,王懷品,趙仕通,程榮竺,曾維忠.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我國林業現代化協同發展的績效評價[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05:146-152.
[4]蘇朗扎巴. 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 現代園藝,2016,0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