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很多地區的森林總覆蓋面積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給我國的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威脅,同時森林資源所帶來的生態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給我們生存發展的可延續性帶來惡劣的影響。當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的開展與實施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問題,其涉及到我們生產、生活與發展的諸多領域中,是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因此應基于高度重視。本文將主要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需求入手,并以此為基點,探索森林建設在行業發展的建議和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迅猛發展;森林總覆蓋;評估;對策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有別于其他行業工作,其直接關系到一國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通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所提供的信息和數據,可以為山林流轉、森林資源低壓貸款等資產業務的開展提供客觀依據。可以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對人類向自然的索取加以約束,幫助社會走上建設發展的正途之路。因此,我們在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中,首先應從國家發展的實際情況入手,分析當前國家發展的切實所需,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1 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需求的分析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作為一項復雜多變的評估工作,若想完成此項工作,絕非易事。同時,受氣候和地質條件的影響,我國的森林資源形式極為復雜,不同地區的森林資產的占比量以及資源樣式存在很大差異[1]。若想完成某一地區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就需就某地的自身情況進行深入的探索,考慮該地資源現狀產生的原因,以及對周圍民眾的生產生活的影響,其也在一定程度上給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開展增加了難度。
筆者通過查閱大量資料,總結得出當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展開的現狀:首先,從評估的數量上看,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森林資源作為歸屬于非可再生資源,同時它在某種程度上,所帶來的影響較大。現如今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已經從國家的計算評估總量的單一形式中走了出來,逐漸轉變成為一項關注森林資源的固有量、增長量、下降量、經濟價值、設計價值、文化價值、生產價值等全方位立體式的評估形式。因此,需在每個指標上加以考量,得出具體的影響因素,為后續的資源保護工作提供客觀依據。其次,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從過去的大規模,逐漸向小規模發展。現如今,森林的建設問題、森林的保護問題乃至退耕還林問題都成為主導我們生存發展的重點問題[2]。我國已經出臺了多部關于森林保護的立法,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集體林區的劃分工作,致使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也逐漸趨向小規模化,增加了評估的工作量和復雜性。
2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體系
森林資源,作為維系人們生產的必要資源,其在我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提升。因此,在森林資源保護的道路上,應不斷加強建設的強度和力度以及深刻的影響力。其次,也要不斷優化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目前,社會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業務的整體需求量正在逐年提升,隨著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相關應用方式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3],其在管理制度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以滿足我國對森林保護的需要,促進我國森林總量的提升。
2.1建立健全的管理規范制度
充分考慮到我國當前的森林資源的比重情況,以及各地區不同的森林經營形式和種類的差異。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國所倡導和推行的發展政策,過去是、現在是、未來更是,因此為了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為人們的生存發展提供更為適宜的空間和環境,應將森林資源資產的經營納入到可持續發展目標中來,使其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規劃方向大體保持一致,尋求一條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之路[4]。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體系,使過去我們眼中的不可再生資源,通過人類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改良技術,得到可再生,并運用科學的手段,加強森林資源的利用率,從過去的一次利用轉變為多層重復利用,減少森林資源的不必要浪費。這里筆者認為應將森林資源與經營環節以及管理環節,乃至后期的回收環節加以結合,協同幾個環節的共同發展。
2.2協調好森林資源和產權管理體制之間的關系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不少針對森林保護與管理的相關文件,為森林保護提高了法律依據,進一步促進生態環境的維系和改造。因此,現如今我國全國范圍內的森林覆蓋面積正在逐漸提升,許多瀕危的、珍貴的森林資源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從今后我國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上看,也應結合不同地區的、差異性的森林資源經營情況,尋找適宜其發展的評估管理方式[5]。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的保護森林資源,促進森林資源資源的經濟效率、社會效益的提高。
3 健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程
3.1 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的規范,應包含其自身的技術內容以及評估的相關理論加以規范。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并非是一種萬能的技術規范,在評估工作中若遇到其他領域中的技術問題,則應由相關的評估人員邀請相關的專家加以解決,不得以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的規范作為完全依據。
3.2 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內容
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的規范中,應主要包含三方面內容。其一是評估準則,其二是評估指南,其三是評估建議。在評估準則中,應主要包含涉及森林資產的相關概念和差異性的種類,通過何種評估方式或程序,對資產進行核查,并對得出的資產價值進行評估方式的擇選,同時也要包含對評估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系界定,對資產的經驗管理者、評估方以及被評估方的責任界定。所謂評估指南主要是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案在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評估對象所提出的規定。評估建議是指針對相應的評估方案中具體問題的建議方案。評估指南和評估建議中應包含具體的評估技術、以及通過什么公式和方法計算利潤率、森林資產的經營年限、森林資產的使用限制等多個評估處理辦法[6]。
在這里,筆者任務也加快速度完善相應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規劃,對整個體系的構架言嚴密,要保持層次的明朗,并在實際運用中,總結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知道評估準則的制定。
4 規范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具體執行
4.1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
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開展前,應先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的建設。其中包含對已有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以及有關的林業主管部門,具備相應資質的森林資源規劃部門和單位的評估工作進行界定。并堅持評估機構的數量與規模的高度匹配,采用相應的獎罰制度,有效提高各部門和機構的評估積極性。
4.2 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才培養
由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系統涉及到的學科眾多,因此,其對人才的需求培養也應該多多個角度入手。其中,包含森林評估管理人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培訓師、注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師等等。其中,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人員,應掌握扎實的評估理論知識,并通過在評估實踐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實際運用能力,并定期參加相應的評估培訓,全面提升評估師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在面對實際的資源資產數據中,能通過相關的評估手段對該森林資產加以評估。
4.3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與理論支持
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應用中,應包含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核查技術、模型技術、統計技術、信心技術等[6]。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理論應用中,應包含相關的產權理論、管理理論、價值理論、評估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等。其中管理理論應在實際的運用中,通過問題的總結,不斷完善和發展,從而構建具有我國資源特色的資產評估管理體系,進而為今后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提供理論基礎。
結語
從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需求上不含看出,在未來的森林資源資產管理中,應從實際的應用角度出發,針對相應的評估方式、管理方式、人員培訓方式、技術方式等多個角度入手,加以改進和創新,將過去森林資源的不可再生觀念中解脫出來,轉變為通過人為的改造和先進及時的應用,提高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整體水平,持續推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為我國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力量。
【參考文獻】:
[1]孟憲軍. 集體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2.
[2]洪紅. 交易成本角度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優化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3.
[3]李珍. 森林資源資產抵押貸款價值評估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3.
[4]何玉琴. 集體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法律困境與出路[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
[5]蔣靜儉. 影響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評估的主要因素分析[D].浙江農林大學,2014.
[6]王欣雨. 浙江省集體森林資源資產評估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浙江農林大學,2012.
張健(1983.11-),男,壯族,廣西南寧人,大學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工程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