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 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③。今王誠欲致④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士爭湊⑥燕。
(節選自《戰國策》,有刪改)
【注釋】
①厚:豐厚,用做動詞。
②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
③三:指很多,虛數。
④致:招來。
⑤見事:被任用。
⑥湊:聚集,奔赴。
【思考練習】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由是感激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遂許先帝以驅馳 ( )
(4)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茍全性命于亂世/況賢于隗者乎
B.受任于敗軍之際/臣聞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遂許先帝以驅馳/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4.結合兩篇選文,概括劉備和燕昭王對待人才的共同之處。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 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幣,以招賢者,故往見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馬且買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③。今王誠欲致④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⑤,況賢于隗者乎?”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士爭湊⑥燕。 (節選自《戰國策》,有刪改)【注釋】 ①厚:豐厚,用做動詞。 ②涓人:國君身邊的侍從人員,多指宦官。 ③三:指很多,虛數。 ④致:招來。 ⑤見事:被任用。 ⑥湊:聚集,奔赴?!舅伎季毩暋?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由是感激 ( ) (2)先帝不以臣卑鄙 ( ) (3)遂許先帝以驅馳 ( ) (4)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 )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茍全性命于亂世/況賢于隗者乎 B.受任于敗軍之際/臣聞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為隗筑宮而師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D.遂許先帝以驅馳/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4.結合兩篇選文,概括劉備和燕昭王對待人才的共同之處。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鐘。初除①諫官,未拜命,入白母②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③,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④,以身任責,脫有觸忤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蹦冈唬骸安蝗?,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也,當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庇谑鞘苊?。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⑥,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選自《宋史》,有刪改)
【注釋】
①除:被授予官職。
②白母:稟告母親。
③在言路:指當諫官。
④明目張膽:主持公道,敢作敢為。
⑤觸忤:觸怒(皇帝)。
⑥蓄縮悚汗:縮著頭頸,嚇出冷汗。
【思考練習】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
B.或帝盛怒/或異二者之為
C.伺怒稍解/伺其欣悅
D.入白母曰/入則無法家拂士
2.對文中畫線的句子“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他在職多年,真正的顏色在早上,幫助公道。
B.在職累了,神色嚴肅在早上,幫助公道。
C.在職的歲月累了,真正的顏色在早上,幫助公道。
D.他在職多年,神色嚴肅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劉安世不想接受諫官這一官職任命的原因。
4.你認為劉安世母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段簡要談談。
【參考譯文】
劉安世長得魁梧高大,聲如洪鐘。當初讓他做諫官,沒有立即受命,回到家里對母親說:“朝廷不認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主持公道,敢作敢為,以自己的生命來擔負起職責,如果觸怒皇上,災禍、貶官就會立刻到來?;噬险孕⒌乐卫硖煜拢绻f我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當可以避免任此官職?!蹦赣H說:“這就不對了。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敢于直言諍諫的重臣,你父親一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職,你當獻出生命來報效國家的大恩??v使獲罪被流放,不論遠近,我一定會隨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職。他在職多年,神色嚴肅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在皇上面前申述爭論,在朝廷上諫諍,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拿著簡笏退一步站立,等皇上的怒氣稍微平息,再上前爭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出冷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時間沒有人不敬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