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見聞2月24日報道,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中,中國超越美國和法國,首次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與德國貿易總額則下滑至第三位。
媒體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統計,2016年,德國從中國進口和對中國出口的貿易額增至1700億歐元(1800億美元)。法國則保留了德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雙方貿易總額為1670億歐元。位列第三的美國與德國貿易總額則為1650億歐元。
這對于屢次遭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炮轟”的德國而言,可能是個好消息。特朗普政府曾多次劍指德國利用歐元“占美國的便宜”,德國則將維護全球貿易自由作為目標。德國副總理西格瑪爾·加布里爾甚至認為,如果特朗普政府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歐盟應當重新把經濟政策的焦點放在亞洲。德國BGA貿易協會對此回應稱,鑒于美國總統特朗普奉行貿易保護主義計劃,預計中德兩國貿易關系將進一步強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因美國經濟復蘇、歐元疲軟,美國超越法國,躍升為德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為1961年以來首次。若僅按照出口計算,2016年,美國仍然是“德國制造”商品的最大買家,德國對美國出口額達到1070億歐元。法國也保持了“德國制造”第二大買家的地位,德國對法國出口額約1010億歐元。從貿易順差來看,德國對英國的貿易順差最大,對英國的出口額比其從英國的進口額高出500億美元以上。德國對美國的順差位列第二,其對美國的出口額比從美國的進口額高出490億歐元。這意味著,在德國去年的貿易順差中,英國與美國的“貢獻”高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