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浩如煙海各派傳統山水畫各家,歷來學畫被浩瀚傳統淹沒者不記少數。而為何陸儼少一生傾心傳統能有大成?這應與陸儼少獨有的識見有關。陸儼少一生縱情山水,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十分功夫,四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畫畫。并不單單執著于畫畫,他對自身的修養和整體素質提高也很是看重,并用實際行動暢游在祖國的河山之中,晚年時再游黃山體力不支雇驕前行感慨祖國大好山河卻不能再任其自由馳騁。
[關鍵詞]:陸儼少 ;山水 ;書法
陸曾在其1939年的山水畫中題曰:“文待詔此種筆墨取法至高,至其合處直逼唐人,雖宋元不屑為也。偶效其意,遂及之。”作畫反對水墨雜出和濃抹麗涂的則是文徵明,其尚古求靜氣的藝術主張,來自趙孟頫。而趙孟頫畫山水求韻致蕭散,其書取法來自二王,也看重院派的高手,喜畫鞍馬人物,這都與陸儼少早年的藝術旨趣相投合。
也正由于受取法乎上的影響,二十七歲的陸儼少曾專程趕赴南京,仔細觀摹一大批難得一見的故宮藏畫。大家總以為那次他是去看畫,但其實他看的是筆墨,古畫論中曾提到“先究格法,次辯清濁”,即先研究章法規律,再看筆墨好壞。看陸儼少早年的作品,筆者很快就會明白這點。以陸儼少早年的筆墨功力還不能達到未爐火純青的境界,但他在短時間內看的爛熟因而大感獲益的,得益于對山水的章法規律和境界的進一步探究。他對于大家氣局的苦苦探究,使他深得山水造境之法,這給他以后的山水氣韻帶來了整體氣格上的助力。正是早年他陸儼少在宏觀空間對于山水的整體把握上,站在一個超越凡俗的高度。使得陸儼少日后畫山水精于布勢和運勢,對咫尺萬里的意念空間的處置和感悟尤深,顯然離不開他早年在讀畫研究上所下的功夫。
中國畫點畫之間的氣息韻味,應與畫家的天性及后天的修煉息息相關。陸儼少早期下筆委婉,其一生作畫都極有韻味,尤對本性柔曲的云水鐘情不已,這都出自他天生的秉性。清人沈宗騫在其《芥舟學畫編》中論及用筆之柔德有云:“搖曳天風,具翔鳳盤龍之勢。……恍惚無常,似驚蛇之人春草; 翩翻有態,儼舞燕之掠平地。揚天外之游絲,未足方其逸;舞窗間之飛絮,不得比其輕。方擬去而忽來,乍欲行而若止;既蠕蠕而欲動,且冉冉以將飛。此能盡筆之柔德者也?!比粢赃@些話來評價陸儼少早年的用筆,尤其是他畫的行云流水,正可謂絲絲入扣。
中國畫的筆墨是畫家筆性氣質的呈現,也是微妙能量在其筆端的靈性顯示。陸儼少早年不僅寫《蘭亭》,也寫過魏碑。還練過一種以己意為之的橫畫闊而豎筆細,似隸而非隸的書體,其意在追求用筆古拙。因為婉約之致的吳湖帆用筆與陸儼少相近,以至陸儼少后來用筆便有意向剛直發展,尤其體現在他的樹石構成上。而陸儼少對于李唐、陳洪綬和范寬欣賞,加之對于杜甫沉郁詩風的癡迷,亦然使其筆性以后由柔向剛、由飄逸向沉著的轉換。
陸儼少在山水形制結構方面汲取傳統的豐富資源,他對于董其昌提出南北二宗并不抱偏見。早年陸儼少頗喜院體畫家郭熙、李唐和唐寅,而其畫風之取向,不免令人想起畫史上唐寅師承李唐,卻將文人用筆的幽微氣韻,植入院體畫的宏大格體,亦即巧妙地取用李唐山水之格,卻以自家靈秀的長線勾皴出之,遂使北格與南韻合為一體。這對于早年的陸儼少或許不無啟示。陸儼少典型的風格品牌是“陸家云水”的形成與其早年乘木筏下峽江的行蹤和其天生的秉性固然有關,而李唐以線條來表現水勢激蕩的院派畫家,為其傳統淵源之所在。當然,陸儼少筆下那柔美而略帶遒勁的細線條,就好像敏感神經末梢似的逼顯出靈氣,構成了陸儼少早期山水畫特有的風韻,這已含有靈秀儒雅的文人風味而非為院體格調了。
三十一歲時陸儼少曾在其畫《清江靜籟圖》上題曰:“擬項易庵筆,覺石谷、麓臺諸公猶多習氣。”這表明陸儼少早年對明代項圣謨的用筆有所欣賞,相比之下他認為清代四王中的王暈和王原祁用筆仍有習氣之嫌。陸儼少又題《余松岡聽泉圖》曰:“蓬心老年筆奇肆蒼率,但不免獷氣,若濟之以石田,勁練蕭疏殆無幾乎?!边@顯示了陸儼少對清代王宸筆墨過于率性的批評。而在另一幅《擬倪迂沈周法》上陸儼少則又題曰:“ 丑曰白石翁學倪元鎮,其師趙同魯在旁輒日:又過矣,又過矣。余此幀乃合兩家意為之,恐不免過矣之誚也。”陸儼少對沈周學倪瓚被批為太過深以為慎,他并不強求一下改變自己下筆委婉的天性,但他對于筆性勁健的沈周仍相當關注,曾合倪瓚和沈周兩家筆意擬作山水。以上這些擬古山水皆可見于《全集》本卷,由此亦可知陸儼少早年師古辨析之精微。但是,他卻并不偏師。
對于章法結構宏觀變化規律的探求陸儼少在早年可謂是貪得無厭,在筆墨操運上他關注的則是幽微的氣息變異,使所作山水在早期產生了宏觀與微觀的對比反差。陸儼少早年畫風的魅人之處在于氣局大而韻致幽。在陸儼少早年山水畫中,微妙的體現出《中庸》釋儒家哲學有云:“致廣大而盡精微,極一同明而道中庸。”。陸儼少他一生鐘情的詩文修養使得其在早年便師承傳統,這是畫外的一大助力。陸儼少對于杜詩的嗜好,為他擺脫傳統的束縛,馳騁內心于想像,拓展了廣闊的藝術天地。 一九五O年陸儼少畫成八段《杜陵秋興詩意圖卷》,這是杜詩意境和川峽實景啟示在其內心交互作用的結晶,其畫風縝密娟秀,有一種靈動抒情的圖案化表現意味。 一九六二年陸儼少為紀念杜甫誕辰而作《杜甫詩意圖百開冊》,這又是杜詩意境和他到雁蕩、皖南寫生及當時與西畫接觸的風氣交互作用的結果,其筆墨變化既有自我情性寄托,也體現了自出機杼的筆墨組合及構圖意境。這應是陸儼少前期山水畫創作的兩個重要的里程碑。其弘大而壯闊的氣格,幽微而清純的韻致,靈動而變幻的意境,閃爍著陸儼少早年卓異的藝術才華。
預知世事之理,需事必躬親而后可知其究竟。一位成功的畫家,其作品要生動和自然以外,也要學文修養好,才能精、深、廣、博,境界才能高。陸儼少的作品,畫本身就很生動,有氣勢,字和畫很配,也很統一。從畫中的題詞內容來看,他的學文修養都很好,這點足以考起許多現代畫家學習。
[參考文獻]:
1.《陸儼少論藝》上海書畫出版社 陸儼少原著 舒士俊選編
2.《陸儼少自述》劉金恒
3.《陸儼少山水畫筆墨語言研究》河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劉珂真
4.《陸儼少“師造化”淺談》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周梅
5.《淺論傳統山水畫的書寫情趣與現代山水畫的發展》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李春
作者簡介:姜雁(1991.7-至今),性別女,籍貫山西省,職稱學生,學歷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美術學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