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蔚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作調研對象,選取了興慶宮公園典型城市公園進行調研分析,總結出老年人在城市公園活動空間中的活動特征,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適合老年人的城市公園適老化設計建議,以期為科學開展適宜老年人的城市公園規劃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城市公園; 老年人 ;行為特征; 西安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國于20世紀末步入老年化國家之列,且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西安市老年人口規模大,老年人口數量和比重逐年快速增長,預計在 2040 年 60 歲以上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將達到 30%。 公園綠地又是老年人利用頻率最高、活動時間最長、依賴程度最大、感受最深的戶外公共空間,對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場所。
1、興慶宮公園老年人游憩行為實態研究與分析
1.1 興慶宮公園簡介
興慶宮公園位于西安市城東咸寧西路北,修建基址是原唐興慶宮遺址。是座市級綜合型城市遺址性生態公園。全園綠地面積約 28 萬㎡,綠化覆蓋率 86%。整個公園西北高而東南低。 在西安市民特別是中老年人的休閑生活的重要場所。
1.2 興慶宮公園注記調研概況
經過全天的針對老年人的行為注記式調研2016年11月30日8:00——21:00。根據興慶宮全園各種老年人的典型活動和場地的關系特點,選取了15個典型的老年人行為觀測點。
從興慶宮老年人活動概況及特點,對活動分為靜態與動態活動。靜態活動:聊天、曬太陽、辯論、演奏樂器、下棋、打牌、大合唱等。動態活動:踢毽子、打太極、放風箏、廣場舞、健身、保健操、散步、寫毛筆字等。
根據場地老年人活動人次多,活動時間長和活動集中的典型特點,筆者對興慶宮公園選取的15個典型的場地進行全園的實態記錄。(如圖1)
1.3典型選點活動情況總結
興慶宮公園內從全天的時間段對比老年人活動人群數量上來看,上午時段老年人來園人數明顯高于下午時段,上午在8:30——11:30,活動大多持續2—3小時,活動內容以廣場舞,保健操,大合唱,曬太陽,閑坐為主。下午活動平均時段在14:00——16:30。人數聚集較多,活動內容以閑坐,散步,新疆舞,辯論為主。全天對活動場地有所要求的活動有:大合唱、保健操、廣場舞。(
2、基于老年人游憩行為特征及問題總結
2.1 相關適老設施不完備
從興慶宮公園老年人游憩行為注記實態調研記錄中可以看出,園內老年人聚集類活動偏多此類活動需要場地大,老年人前來聚集難免會帶有少量的物品?,F場調研發現老年人沒有存放物品的地方,其次就是場地內缺乏方便停留休息的座2.2 園內動靜分區不夠明確,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干擾
功能空間劃分是否合理是衡量公園優劣的首要條件,老年人本身的性格偏好差異決定了選擇游憩活動類型的不同。在西安興慶宮公園冬季老年人行為注記調研中發現,動靜活動分區仍會有相互交叉造成影響活動或空間利用不夠完善的現象,如廣場舞區域有穿行人群等現象。
2.3 活動聚集區缺乏相應的標識設施和文化符號
西安興慶公園內老年人活動種類眾多,老年人來此進行游憩的頻率,時間和活動內容都相對穩定。老年人的選擇的游憩活動的差異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本地的文化內涵,如西安本地中老年偏愛的唱秦腔。但是在行為觀察過程中發現,聚集類活動大多有組織,和詳盡的活動安排,但場地內卻缺乏與活動相應建議通知標識設施和文化符號,給老年人通知和組織造成一定的不便。
3、基于老年人行為特征的公園活動空間適老化設計建議
增加游憩設施,便利老年人游憩活動。公園內需要在聚集活動類場所中設置供老年人存放物品的設施,如建議的掛鉤和設置一些易于人們停留坐憩的座椅,方便活動者或圍觀者休息停留。2、園內空間劃分動靜分區,完善空間功能。園內可根據現狀活動特點,進行園區游線和分區的適度調整,以達到兼顧各類活動方式優化空間功能的作用。3、根據活動不同,完善各場所文化符號和通知欄設施。在進行公園適老化設計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老年人的具體活動內容結合場地設計相應的文化符號,和簡易的活動通知欄方便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同時也方便自發的活動群體更加有秩序的把進行老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