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燦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民立足自身力量,率先改革、敢為人先,務實創新、艱苦創業,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經濟社會實現了由資源小省向經濟走省、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封閉型經濟向開放型經濟、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溫飽向總體小康并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巨變。因此,豐富發展“浙江經驗”,進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發展路子,是浙江人民的新課題、新使命。
[關鍵詞]:浙江經驗;中國發展;示范
所謂“浙江經驗”。就是浙江人民善于創業、勇于創新生動實踐的概括。是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堅持富民優先、富民強省成功做法的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浙江大地生根、開花、結果的體現。“浙江經驗”最具特色的內涵是:探索了符合浙江發展實際的根本動力、根本途徑、根本方法、根本追求和根本保證。
1、浙江經驗分析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發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有許多寶貴經驗值得總結。最根本的經驗就是,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創造性地貫徹落實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具體來看,最具有浙江特色的經驗主要有:
1.1率先改革、敢為人先,是推動浙江發展的根本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在經濟社會多個領域率先改革,創造了體制機制的先發優勢,為區域趕超發展贏得了先機。浙江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社會管理創新和黨建工作創新。特別是率先推進市場取向改革,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局面;率先推進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構筑了內外聯動、互利共贏的開放格局;率先推進城鄉一體化,形成了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的機制;率先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率先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形成了有利于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信用環境和法制環境。率先改革使浙江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成為推動浙江發展的強大動力。
1.2培育市場,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浙江發展的根本途徑
浙江省對民營經濟提出“不論成份重發展、不限比例看效益、不看性質看貢獻”,做到“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支持、經濟上保障”,徹底消除對民營企業干部怕接近、金融部門怕貸款、基層群眾怕擔風險的“三怕”思想。正是這種開放意識,創造了經濟發展中的3個奇跡:一是“小題大做”。如義烏都是小商品,但是卻都形成了大產業。二是“舉重若輕”,以輕工業為主的經濟卻成為重量級經濟。三是“無中生有”。在嘉興地區,無皮的海寧成為中國皮革之都、無布的平湖成為服裝之鄉、無木的嘉善成為木業大縣……浙江創造了令人驚嘆的“零資源現象”。
1.3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是推動浙江發展的根本方法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一直重視統籌發展,采取多種有效載體,推動經濟與社會、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協調發展。注重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堅持以城帶鄉、以工促農,不斷縮小城鄉差別,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注重統籌區域發展,積極推進強縣(市)擴權,加大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力度,促進了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協調發展。注重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在推進經濟大省建設的同時,大力實施科教興省戰略,加快文化大省建設,著力打造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1.4黨政有為、科學施政,是推動浙江發展的根本保證
轉變政府職能,全力服務企業。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對改革和創新采取允許試、允許看、不爭論,只要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堅決地予以支持的態度,盡可能為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在優化環境、提供服務方面,浙江政府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做到“四個不限”: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做到“三個加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依法保護力度,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做到“三個有”:使個體私營企業經營者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全面落到實處,為浙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
2、浙江經濟發展新動力的思考
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浙江經濟轉型升級的中心環節。是提升產業發展層次的根本舉措,是緩解資源、能源、環境和市場制約的必然要求。
2.1舉全省之力加快兩大科技城建設
加大青山湖科技城和未來科技城建設力度,集聚國內外一流高校院所、企業研發機構和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整合杭州國家高新區和浙江大學等資源,形成西湖、南湖、青山湖,沿文一西路和錢塘江的“三湖兩帶”創新走廊,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2.2探索建立基于網絡、面向全球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網絡信息時代網絡資源的豐富性、應用的便捷性和傳播的全球性。為我省建立面向全球的開放式創新體系提供了可能。要在總結發達國家開放式創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省級科技信息平臺改造,研究制定浙江開放創新體系建設規劃,探索建立服務浙江產業升級開放式創新平臺。
2.3全面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
認真落實培育創新型企業的各項政策,鼓勵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鼓勵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國家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和重點實驗室。大力發展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積極興辦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大中小企業有機結合的產業鏈和創新鏈。
3、結語
實踐證明,浙江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以解放思想、變革觀念為加快經濟發展的前提,大膽變通,突破體制上的障礙,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抓住每一次歷史機遇促發展,實現了浙江經濟的騰飛。因此,豐富發展“浙江經驗”,進一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發展路子,是浙江人民的新課題、新使命。要以新的實踐成果和理論成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陸立軍、王祖強:專業市場:地方型市場的演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徐井崗:商業業態與專業市場趨同下的新業態探索――以浙中商業業態與義烏專業市場發展為例[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