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珍蓉 張楚堂
摘 要:采用我國2011-2015年滬深A股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為樣本,對成本粘性產生的經濟效應進行實證研究,探析了成本粘性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汽車制造業企業的收入成本關系,同時存在成本粘性與反成本粘性;成本粘性與企業短期經營績效負相關,但并不顯著,而與長期經營績效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成本粘性;反成本粘性;短期經營績效;長期經營績效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54
1 引言
2013年以來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2000萬輛,躍居世界第一,汽車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著重要地位。隨著工業4.0中德合作時代的到來,我國汽車制造業也將面臨巨大的轉型契機,我國汽車制造業企業自身如何應對該轉型契機則成為重中之重。而從企業管理角度來講,深入研究汽車制造業成本管理對提高我國汽車制造業自身的整體競爭力有較大的現實意義。美國學者Anderson、Banker及Janakiraman(2006)發現當業務量(收入)的變動方向發生改變時,與之變化方向所對應的成本變化并不對稱,具體表現為:業務量(收入)下降時,成本下降幅度相比業務量同比例上升時成本增加的幅度而言要小很多。這種現象被稱為成本粘性。成本粘性的存在意味著,在企業管理中,增加開支容易,降低開支難!很顯然,成本粘性現象的存在對傳統管理會計的本量利關系理論來說是一種沖擊。本文從成本粘性角度著手,驗證汽車制造業是否存在成本粘性,并探析成本粘性對汽車制造業經營的影響。
目前對于成本粘性的研究,主要可以歸為三個方向,成本粘性的存在性,影響因素以及經濟后果。孔玉生、朱乃平、孔慶根(2007)對我國A股上市公司數據測試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存在成本粘性。在影響因素方面,從成本粘性的影響因素來看,王東清(2016)、謝獲寶(2015)研究發現成本粘性的影響因素包括調整成本、管理者樂觀預期和代理問題等。而在成本粘性的經濟后果方面,步丹璐,文彩虹等(2016)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成本粘性會混淆盈余穩健性的估計結果。孫澤露,洪葒(2014)研究發現制造業成本粘性會影響企業營運能力,成本粘性與企業的存貨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存在相關關系。
從現有的有關成本粘性的研究來看,對比成本粘性的存在性以及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本粘性經濟后果方面的研究較少,而細分到行業的研究更加缺乏。因此,本文從汽車制造業著手,驗證汽車制造業的成本粘性,研究成本粘性所產生的經濟后果,探析汽車制造業成本粘性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間的關系,以期為汽車制造業成本管控提供新的思路方向。
2 研究設計
2.1 樣本假設
對汽車制造業來說,從資源投入,經過價值流轉和創造,進而轉化為盈利,最終表現為企業績效。而成本粘性現象的發現不僅豐富了成本管理領域的理論,同時也為實踐中的成本管控提供了新方向。成本粘性高的企業,當業務量增加時,成本費用表現為較大幅度增加,而當業務量下降時,成本費用卻表現為小幅度的減少,因而短期內會使得企業盈利被壓縮,企業經營績效表現不佳。與成本粘性相對的概念反成本粘性,反成本粘性較高時,當業務量增加時,成本增加的幅度小于業務量減少時相應成本減少的幅度。在一個會計期間內,企業業務量增加,收入增加,當收入出現降低時,成本相應減少,但成本減少的幅度要大于成本增加的幅度,從而使得利潤增加,企業經營績效表現良好。本文從汽車制造業視角著手,探究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是否會對汽車制造業的經營績效產生影響,據此,本文提出假設:
假設1a:汽車制造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業短期經營績效表現越差。
假設1b:汽車制造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業短期經營績效表現越好。
當企業成本粘性較低時,企業可以及時對成本費用進行調整來應對業務量的降低,從而使得企業短期績效不受影響,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可能會選擇將成本維持在這一水平;但未來業務量上升時,企業屆時需要承擔巨額的重置成本來應對業務量的驟增,進而影響企業長期績效。但另一方面高成本粘性保存了生產力和生產資源,為未來市場波動恢復需求時快速反映奠定了基礎,進而有助于企業長期經營績效的表現,即企業成本粘性較高時,企業長期經營績效表現較好。同理,當企業反成本粘性較高時,企業經營績效表現越差。同樣為驗證汽車制造業是否存在這一現象,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a:汽車制造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業長期經營績效表現越好。
假設2b:汽車制造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高,企業長期經營績效表現越差。
2.2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1-2015年滬深A股上市的汽車制造業企業為樣本,為了確保樣本數據的相關性以及回歸分析的準確性,本文對數據進行了以下篩選和處理:(1)剔除被“ST”、“*ST”企業以及數據異常的企業;(2)剔除2011-2015年在深滬主板非連續上市的企業;(3)剔除成本與業務量(收入)非同向變動的公司數據;(4)剔除一年內四個連續季度中同時出現營業收入下降或上升的上市公司。樣本所使用的汽車制造業公司數據以及相關的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有關補充信息來自于巨潮資訊網等。在數據處理方面,主要運用SPSS20.0軟件、EXCEL等軟件。
2.3 變量定義
2.3.1 被解釋變量
對于汽車制造業來說,企業經營業績從時間維度上可以分為短期經營績效和長期經營績效。在具體的短期經營績效指標選取上,由于我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通常用總資產凈利潤率(ROA)來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上市資格并且監督上市公司是否維持上市資格,總資產凈利潤率能比較準確的反映企業經營業績的實質情況,因此本文選取總資產凈利潤率(ROA)作為企業短期績效的測量指標。在長期經營績效財務指標選取方面,借鑒國外學者的研究做法,選取托賓Q(TOBINQ)值。托賓Q(TOBINQ)為企業市值與賬面價值的比值,托賓Q值常被用來衡量公司業績表現或成長性,因此本文采用托賓Q(TOBINQ)值作為汽車制造業企業長期經營績效的代理變量。
2.3.2 解釋變量
本文主要研究汽車制造業成本粘性的存在性以及成本粘性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因此在解釋變量的選取方面,選取成本粘性STICKY為解釋變量。成本粘性值將根據模型計算得出。
2.3.3 控制變量
根據以往學者研究,考慮對成本粘性及企業績效產生的影響的其他因素,在控制變量的選取上,選取公司規模(SIZE)、獨立董事比例(IDR)以及股東總數(TS)作為控制變量。
變量具體設定見表1所示。
2.4 模型構建
2.4.1 成本粘性測度模型
Dan Weiss(2010)提出了成本粘性計算模型,該模型通過測量業務量上升時的邊際成本變動和業務量下降時的邊際成本變動間的差異來計算成本粘性,該模型也被稱之為“WEISS模型”。本文從汽車制造業主板上市企業角度出發研究成本粘性與企業長短期績效之間的關系,將企業的成本粘性作為自變量。本文選用“WEISS模型”來計算汽車制造業上司公司的成本粘性值。“WEISS”模型具體如下:
其中:COST為總成本,本文用營業成本、管理與銷售費用之和進行替代;REVENUE為企業營業收入,作為反映業務量的代理變量;a表示當年四個連續季度中業務量下降的最近一季度;b表示當年四個連續季度中業務量上升的最近一季度。STICKY為成本粘性,根據模型計算出來的值,若STICKY<0,成本粘性存在;若STICKY>0,即為反成本粘性;若STICKY=0,則收入與費用是絕對的對稱變化,不存在成本粘性。
2.4.2 多元回歸模型構建
本文主要探討汽車制造業企業成本粘性對長短期經營績效的影響,基于前文的分析,為了驗證前文提出的假設,構建以下多元回歸模型:
3 實證檢驗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對樣本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ROA的最小值為-0.119,最大值為0.171,說明汽車制造業企業經營業績差異不大,整個汽車制造業行業均值為0.039。TOBINQ的最小值為0.275,最大值為12.389,平均數為1.441,TOBINQ值跨度范圍比較大,說明汽車制造業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經營與績效情況。此外TOBINQ的均值大于1,說明整個汽車制造行業公司的平均市值大于賬面價值,表明行業整體上市公司價值受到投資者的認可,行業整體績效良好。關于企業資產規模(LNSIZE)、股東總數(TS)以及獨董比例(IDR)方面,通過數據可以發現,整個汽車制造業各企業之間獨董比例相差不大,行業內股東總數相差較大,企業資產規模業相差較大。
成本粘性(STICKY)方面,成本粘性與反成本粘性的詳細統計結果見表3。在204個觀測值中,145個樣本數據表現出成本粘性59個樣本數據表現出反成本粘性,成本粘性的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均值分別為-6.196、-0.003、-0.482;反成本粘性的最小值、最大值以及均值分別為0.007、5.855、0.389。而從整個汽車制造業來看,表現出成本粘性,成本粘性均值為-0.229。
3.2 相關性分析
利用SPSS20.0對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其檢驗結果Pearson相關系數如表4所示。從相關性分析結果來看,成本粘性(STICKY)與企業短期績效(ROA)呈負向關系,但二者之間關系并不顯著;而成本粘性(STICKY)與企業長期績效(TOBINQ)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初步說明解釋變量成本粘性(STICKY)對被解釋變量企業長期績效(TOBINQ)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另一方面,根據經驗原則對模型中是否存在多重共線進行判斷,如果變量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小于0.8,則可說明模型中設定的研究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的多重共線性。表中各變量之間相關系數最大值是0.663,低于0.8,因此可以進行回歸。
3.3 回歸分析
利用SPSS20.0對樣本數據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模型(Ⅱ)中成本粘性回歸系數β1為-0.004,未達到10%程度上顯著的要求。該結果否定了假設1a和1b,即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對企業短期經營績效并無顯著影響。現象不顯著的原因可能歸結為以下幾點:
(1)從汽車制造業成本投入角度分析。企業的成本投入存在兩種觀點:耗費觀與投入觀。企業成本的發生既可以看作是一種資源耗費也可以視為一種資源投入。從投入的角度來看,當汽車制造業企業業務量增加時,管理者會采取增加投入成本,增加固定資產的購置,如增加汽車生產線、裝配線、改良生產設備等,這些新增的固定資產等投入的成本必定會有產出,產出可能發生在當期,也有可能在未來的多期;同時,企業為擴大產品銷量而增加投入廣告銷售費用等,而這部分營銷費用可能是面向未來的,所以這一系列的措施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能并不會立即反映在當期的盈利上。當業務量下降時,管理者出于維持自身薪酬待遇和掌控一定量經濟資源的目的,可能并不會立即大幅度削減成本。因此,成本粘性對短期經營績效作用比較弱,二者關系不顯著。
(2)從汽車制造業資產性質角度來分析,汽車制造業非流動資產密集度較高。非流動資產一般成本較高、使用年限較長。當企業簽訂長期契約,在短時間內無法根據企業運營的實際情況對非流動資產進行調整,若強行對非流動資產進行調整,勢必會出現高昂的調整成本。同時,考慮到汽車制造業產業鏈長的特點,前端已投入的非流動資產在后期業務量波動時可能也無法及時調整,因而造成成本粘性對短期的經營績效影響并不顯著。
(3)從樣本量角度來分析,從證監會公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標準來看,截止2015年第四季度,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共83家。在年份選取上,選取2011-2015年上市公司的數據。但是,由于成本粘性對數據要求較高,經過數據篩選后,符合要求的樣本較少,可能因此而導致結果不顯著。
從模型(3)計算出成本粘性與企業長期經營績效的結果來看,成本粘性的回歸系數為0.307,并且在1%的程度上顯著,假設2a從而得到驗證,假設2b不成立,說明在我國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與企業長期經營績效正相關,即在汽車制造業企業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強,企業長期經營績效表現越好,而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越弱,企業長期經營績效表現則相對不佳。這可能是由于成本粘性的存在使得企業為將來保留了生產力和生產資源,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從而對企業長期績效產生正向影響。
4 結論
本文從以汽車制造業主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面板數據為樣本,測算汽車制造業的成本粘性,并研究成本粘性與企業長短期經營績效的關系。通過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我國汽車制造業上市公司中,同時存在成本粘性與反成本粘性,二者相比較而言,成本粘性的現象比反成本粘性的現象普遍。整個行業成本粘性均值呈現出成本粘性。(2)通過將成本粘性與企業短期經營績效進行回歸分析發現,企業成本粘性或反成本粘性與企業短期經營績效關系并不顯著,但是成本粘性與企業長期經營績效卻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對于汽車制造業來說,無論是整車制造還是零部件制造,投入成本的性質大多為非流動資產,如生產線或者機器設備等。而對于這些已投入的成本,并不會全部在當期轉化成產出,資產的價值會在資產的使用期限內分攤,相當于在整個使用期限內轉化為產出;此外,當業務量下降時,企業并不會立即做出處置固定資產的行為,整個成本調整的過程相比業務量下降的過程來說會較為緩慢,因此,造成成本粘性現象的產生,而且成本粘性對企業短期的經營績效影響不顯著,但對企業長期的經營績效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通過明晰成本粘性與企業長短期經營績效的關系,管理者可以調節和改善成本粘性,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提高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參考文獻
[1]周楊.我國汽車制造企業成本控制淺談[J].時代汽車,2016,(04).
[2]Mark C.Anderson,Rajiv D. Banker,Surya N. Janakiraman.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411).
[3]孔玉生,朱乃平,孔慶根.成本粘性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7,(11).
[4]王東清,房婉秋.成本粘性國外最新研究進展[J].財會月刊,2016,(05).
[5]謝獲寶,惠麗麗.代理問題、公司治理與企業成本粘性——來自我國制造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管理評論,2014,(12).
[6]步丹璐,文彩虹,Rajiv Banker.成本粘性和盈余穩健性的衡量[J].會計研究,2016,(01).
[7]孫澤露.洪葒.林嘉斐.制造業企業成本粘性效應研究[J].財會通訊,2014,(21).
[8]何莉華.成本粘性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